特约撰稿
冯联清
在江川路街道鹤北新村第三居民区的一个朝南底楼小院,花木繁茂。绿叶丛中,只见一盆盆色彩各异、形态不同的杜鹃怒放在满园春色里。
一个身体健硕的耄耋老人正在与他的妻子一起浇花赏花,忙得不亦乐乎。见到我们来访,老人放下手中的水壶、铲子,就在这春意盎然的院子里,这位今年85岁的耄耋老人与我们讲起了他和杜鹃花60多年的不解之缘。
母亲是他种花的引路人
生于年的曹老伯,从小就目睹爱花的母亲在江苏泰兴农村的院子里种着凤仙花、鸡冠花、茶花等花卉。母亲摆弄花卉的辛勤、赏花的快乐都影响着他。以至于逐渐长大后的曹元庆也爱上了种花。
在当时位于上海南市区(现黄浦区)的文人钢笔厂工作期间,曹元庆与同厂的女工任桂英相识相爱,任桂英后来也成为了他种花的好帮手。在解放前至上世纪50年代初,曹元庆在老闵行南北大街的老房子底楼里,也种了很多花卉。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卉,让曹元庆很是喜欢。工作之余,夫妻俩总喜欢在这个院子里劳作,侍候这些花花草草。
同事一句戏言让他爱上了杜鹃花
曹元庆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种的花都是草花,尽管在花开季节,这些花也很好看,但毕竟不是名花。直到年进了在闵行区和上海市都很有名气的上海汽轮机厂,一位同事对他说,养草花不稀奇,只有养好杜鹃花,才算有本事。同事的一句戏言,竟让年轻的曹元庆“偏向难处行”,从此就与草花告别,一门心思培育起了杜鹃。并由此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杜鹃花情缘”。
毫不气馁研究栽培技术
刚开始培育杜鹃花那阵,年轻气盛的曹元庆却碰到了“花好看,但难养”的问题。曹元庆以他高级技师的“逻辑思维”分析了杜鹃花难养的主要原因:上海的土壤大都属于碱性,必须用酸性之物与之“中和”。
于是,他采取了去花鸟市场买价格不菲的山泥和硫酸亚铁等方法,力求使院子里的泥土逐渐趋于“中和”。曹老伯说,一斤山泥当时的价格是7毛钱,已经很贵啦!但是为了他挚爱的花卉,也就豁出去了,一买就是一麻袋。老伴心痛钱,但是看到爱人乐此不疲,也就忍着不说了。直到后来,曹老伯发现,上海本地泥土中拌进木工用剩下的木屑,也可以起到“中和”土壤效果。在培育杜鹃的过程中,曹老伯还发现,杜鹃花很容易患上黑斑点、白斑和黄叶病等病症。这些病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则会影响花卉的生长,重则会危及它的生命。经过看书和请教相关人士,曹老伯也学会了用乐果药剂喷洒从而取出病害的技能。就这样,曹老伯的育花技能也日渐完臻。
乐在杜鹃中,尽享花世界
掌握了栽培杜鹃花技能的曹老伯,有数百盆各色杜鹃花的陪伴,心情格外舒畅。
每天起床后,家里茶几上、窗台前、大门外……举目之处皆是白的、粉的、红的杜鹃花。这些经过曹老伯精心栽培的杜鹃,似乎也通人性,只要曹老伯注视TA们,杜鹃竟会对老人摇头摆尾,显得很是亲热。家中的两株“镇宅之花”都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老人指着一棵“东洋”杜鹃和一棵“白天鹅”杜鹃,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这是他60多年前花了40多元买来的,“两棵花用去了我当时整整一个月的工资啊”。看着花蕾繁多的“镇宅之花”,老人的自豪和喜悦之情毫不掩饰地写在了他的脸上。
在老人家的“花圃”中,曹老伯夫妇会很熟练地告诉你,杜鹃花品种的“老八种”、“新八种”和“特八种”各有哪些品种。对于我们一听就头晕的皇冠、四海波、绿牡丹、白牡丹、高贵姬、春雨、粉天惠等花名,这对已经80多岁的老夫妻却能够区分得清清楚楚,丝毫不错。每天荡漾在“花海”里,老人的心情舒畅,百病皆无。他感慨地说:“有这么多的杜鹃花陪着我,我多开心啊”。
有花大家赏,乐当志愿者
自从年搬到“鹤北三居”以后,老人家里满满当当的杜鹃花立即引起了楼上邻居和周边街坊的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