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西畴精神” 身残志坚勇创业
对于骆剑来说,年算是倒霉的一年,正在操作机器的骆剑,一不小心右手指被机器绞断了,从此落下了残疾。一段时间里,他痛苦过、失望过,感觉到未来是渺茫的,生活是灰色的。但严酷的现实并没有将这位年轻人击倒,骆剑几次外出打过工,做过苗木绿化,种过葡萄,始终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有了多年的打工经验,也积累了一些种植方面的技术,骆剑在想,家乡是否可以栽火龙果?骆剑说干就干,着手寻找合适的地点创业。鸡街乡那马下坝村,位于美丽的鸡街河畔,是西畴至广南、富宁、广东、广西的必经之地,河谷海拔米,常年无霜,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特别适宜火龙果的生长。通过认真的考虑后,骆剑于年5月24日,在那马下坝村注册资金38万元,组建了西畴县满山红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承租土地亩,种植火龙果8万余株。到当年10月,骆剑的红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入资金就增加到万元,社员也越来越多,还建起了以餐饮为主,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满山红休闲山庄。
红满山,抱金砖,年合作社就获得了大丰收,实现火龙果销售收入50万余元,山庄收入20多万元,合作社当年就为社员分红10万余元。
致富不忘带乡亲
那马及附近村寨的很多群众,看到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当年就挂果卖钱,大家都有早日加入合作社,尽快致富的愿望。骆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一个人富还不算富,一方群众富才是真的富。”为尽快让那马及附近村庄群众通过加入合作社种植火龙果富裕起来,骆剑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年在岔河村租地栽下新品种火龙果亩,还租了多亩荒山,建立林下生态乌鸡养殖场,养殖本地乌骨鸡1万多只,走上了立体种养化的道路。在基地建设上,年上半年又投资了万元,现总投资已超过万元。因广泛吸纳那马村及周边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社员很快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人,其中有1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们都是我的家乡人,我现在有了一点条件,就要拉他们一把。”看着在火龙果地里干活的群众,心地慈善的骆剑道出了心里的想法。
据了解,骆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有长期工人12人,临时雇工每年达多人次,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5个残疾人。年就发放群众务工费30多万元,年发放40多万元。那马下坝村的杨先琼、侬上香及小里村的李玉贵等群众,光在西畴县满山红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年的务工收入都超出2万元。岔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少奎说:“我们将土地和荒山租给合作社,然后又来合作社打工,一手拿租金,一手拿工钱,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原来,王少奎家去年将河边的3亩土地租给合作社,每年光地租就有元,还有一片荒山也租给了合作社,每年的租金有元,加上在合作社里的打工收入,每年收入达2.5万元左右。那马下坝村的李发洪,身患肢体和听力残疾,无儿无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骆剑知道后,便动员他进合作社打工,每天付给他元的工资,这样一来李发洪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骆剑说:“在我们合作社里打工的残疾人不止李发洪一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一些不幸的人,现在看着他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我也觉得很欣慰。”
创业没有休止符
骆剑创建合作社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州县各级领导。年11月,州委书记童志云深入到合作社调研,对该合作社的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赞扬,点赞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西畴县满山红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获得县、乡合作社示范单位称号,同时被命名为县级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和科协科普示范基地。骆剑信心满满地说:“照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年的创收将达到万元以上,可以为当地老百姓创收50万元以上。”“我不会停下创业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脚步,真正让片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和最大的快慰。”
文章来源:《文山日报》
请长按上方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白癜风能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