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起伏东大梁,杜鹃花去也匆忙

北京那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高低起伏东大梁,杜鹃花去也匆忙

作者:小马哥

相关活动:房山大脊南北穿越ABCD队

疫情逐渐好转,管控却越来越严!选择上山点费尽心思,也还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阻拦。临近五一调休,这周休息时间只有周六1天。假行僧队继续延续不集合、不汇合、不统一出行方式的“三不”形式,在防疫工作和户外活动之间尽量寻求平衡。今天的活动,有报名约伴的,也有空降临时加入的,实际参考这条线出行的人数接近40人。

距离较远,转车不便,我们几个选择自驾,走一个环穿线路。早7:00刚过,就来到西庄村。看着地图,轨迹是在村里通过,感觉心里打鼓,能不能顺利上山呢?开始还是很顺利的,沿路无人过问,很快就可以进山,避免打扰村里。刚经过一个住户门口,已经过去了,听到大妈在后面呼喊,不让上山,赶紧停下脚步返回。跟戴着着红袖章的大妈交流了几句,遵守人家的规定,重新选择位置。没多远,也没多久,找到了果园路,迅速进山,总算离开村落!

开始走山路后没多久,手机就又出现了“房山漂”,轨迹连续跳跃,GPS丢失信号严重。好在坚定的华为手机稳如泰山,严谨地记录着线路及行程。今天爬升路段的线路也比较清晰,基本是顺着山脊一路上行!

从果园离开之后,逐渐开始上升的就是东大梁,山脊上时而有一些相对来说不太好走的路段,有时巨石拦路,有时碎石遍地,需要小心通过。在遇到一处明显的巨石挡道时,我和坚定走左侧绕行一段通过,比较好走;若尘和素姑娘沿着山脊继续向上,就相对更陡峭一些,也很快通过。

东大梁基本是东南-西北走向,其顶峰便是东猫耳山。前面通过的较大巨石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峰,顺着向上走时看不清楚,只是觉得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但在山下从侧面看,就能看到这里是一个明显的凸出高点。

经过突出高点时遇到了队友“突出”,他基本是轻装上行,嗖嗖嗖地很快消失在前行的山路中。我们几个继续缓慢向上,不久抵达东猫耳山,算是结束了今天的第一个大爬升。

向着前方的东猫耳山前进。

登顶后,喝口水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后续行程。

从东猫耳山向西猫耳山方向走过一小段,在通过一个小断崖之后来到相对宽阔的平台,之后右转向下开始下坡。下降路段是阴坡,感觉凉爽舒适。刚开始下降不久,路边就出现了较多的杜鹃花,上周有队友在这里走过,讲述说花开正旺,我们现在看它们正在逐渐凋谢。杜鹃虽美,但人家也有后续工作要做,盛开的时候留给人类美感,让大家享受体验后就用绿色替代。

行走中听到有人接近,后来发现是正在上升的小分队,他们一行5人正在上行,尽情享受着爬升中难得的凉爽舒适。彼此打过招呼之后,各自继续行程。

少量的杜鹃花。

这一处杜鹃花较多。

许多花儿开过了旺盛期。

这种小花很多,后来查了一下,它叫“溲疏”,看着样子普通,没有杜鹃花漂亮,但查询后发现这个花还真不简单:小花溲疏为虎耳草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一带,生于山地林边;“溲”的意思是尿,“疏”的意思是疏导畅通,还是一种中草药,其根、叶、果均可药用,有利尿功效。足见这小小白花并不简单!

向下很快到达一个搬迁村,叫南安村。随着生活改善,这里的原住村民已经搬迁进城,留下这山野村落,村里尚有以前村民栽植的一些树种和植物,花椒树、香椿树、蒜苗等。我们经过的时候遇到一位村民,他扛着一个带钩长杆,正在采摘香椿。这里气温较低,香椿芽还有不少,可以享受美味。南安村里无村民居住,但有一个养蜂场,摆着一排蜂箱,虽然是春末夏初,已经有嗡嗡嗡的蜜蜂在飞舞了。

水泥路边一角,一座古石桥架设在沟里,连通着左右!

从南安村继续向前,紧邻的另一个村落是北安村,也是搬迁村。路边地里有几位村民在干活儿,没有细看他们具体在做什么,反正也不理我们,我们继续向前而去。

从北安村出来之后,在一块石壁边上开始向上翻越前面一个小山梁,很快通过山梁后下降。在一处相对较低的地方,羊味儿很浓,这里有一个废弃的房子,如今变成了羊圈。这里地势相对开阔,时间接近中午12点,干脆选择在这里休息补给。

石壁左边上行。

找了个树荫下适合小憩的地方,就地开始补给。坚定是名厨,专挑时令食材制造纯手工美食,他今天带了槐花儿饭!一个大大的饭盆,里面装好了美味。今天时间宽松,不需要赶路,我俩在这里慢慢品尝。经过坚定的采摘、漂洗、配料、蒸腾、制作辣椒油等一系列工序,完成了槐花饭美食。在这个季节,槐花饭是最应景儿的吃食之一,一年中只有这一两周能吃到,过期不候!

享受不忘好友,坚定多次说着给领队分享,昨晚上做了很多,今天带足了量。但手台里传来的消息,领队尚距此遥远,估计很难赶来,他没有口福,那就没办法了,我们就放开肚子吃吧!拌点儿辣椒油、加一支炸酥的红辣椒,香气外溢,入口味美,槐花儿饭确实好吃!

我们二人吃好休息好,再等一会儿,若尘二人赶到后继续分享美味,他们也是赞不绝口!四人吃饱喝足后继续赶路,从这里离开,翻越一个小山包之后,前往北窖村。在村口小树林里有几位正在休息的山友,打过招呼之后继续向下,进入村里。

村里有两户人家,一户是养羊的,另一户只发现一位大爷。

养羊的村民有个小院子,院门口有一条大狗和几条小狗看守,看我们经过时汪汪汪地叫喊几声。看到院子里有位大姐正在忙碌,我们问了句有没有水可以喝一口,人家回了一句,但没听到是什么。我走近门口又问了问,大姐欣然同意给我们水,不过只能通过铁栅栏递出来,不许我们进入。我们也没想过要进去,给喝几口就很感谢了。

大姐回屋用大勺子舀了满满一勺,递给我们。这勺子是敞口很大的那种,若尘等想着把水灌进瓶子里,但这敞口水瓢一倾斜,流水变成了水帘,要灌进去小口瓶可不容易,一大瓢水也就灌满了不到两小瓶。请大姐再来点儿,人家毫不犹豫又去舀了一勺,灌了一共3小瓶之后,我们将水瓢里剩余的水喝完。素素将水瓢高高举起,仰头张嘴,接着倒出来的泉水,剩余几口被我一饮而尽。过程中大姐还说“没事儿,对着勺子喝吧,我回去消毒”,山里的大姐真不错!

补水过程中跟大姐随意聊聊,问这里的水从哪里来的,她告诉我们说是山泉水,泉眼就在半山腰,“告诉你们也找不着”。致谢之后,我们向着金陵古道垭口而去!

离开北窖村,一路上行。这条路下半段很好走,坡度缓和,没有扎刺等植物,一路都是前人铺就的石阶和石板路。上行中遇到了大队伍的D线小分队4人,包括于永超等,之后又遇到驴行天下会面经过(小编:驴眼看天下)。

沿着小道边上有条水管一直向上,跟我们上升的线路一致,想着这条管道应该就是通向大姐所说的泉水处。走着走着就来到一处断崖下,崖下还有一个蓄水池,但现在已经干涸。明显这里曾经有水,也许到夏天雨季的时候也会有水,但现在是无水状态。

就是这个崖。

沿悬崖左侧石阶,很快就上去崖头上端,不久进入乱石坡路段。这里的乱石很多,有折线路左转右转,降低坡度,一直向上。在乱石坡路段,又遇到了D队一行4人,其中只有草屋农夫一人认识,在年一起爬过几次,当时我们在昌平跟糯米一起走过,后来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这次见到还能认出。打过招呼之后,他们四人下行,我们继续上行。

大约2~3分钟之后,忽听到身后哗啦啦的一阵滚石响声,同时有人喊叫注意,回头看是刚刚经过的4位中,有人踩到了浮石滚落,好在石头坡上并不太滑,滚落的石头翻滚几下后即停止滚动,没有影响到人员安全。提醒大家,爬山经过这种容易滚落石头或树枝的地段时,彼此要拉开一些距离;在高处的朋友万一发现有石块滑落,要及时提醒下方人员注意,以免出现危险!

继续向上,很快上到垭口处,也完成了今天的主要爬升阶段。刚停下休息等待后面3位,手机就播报“您已偏离航线”,房山漂又开始了,此时直接将GPS定位拉到了山下燕山石化某处,这一带最近的轨迹导航是真不好用啊!

大家到齐后简单休息了一会儿,4人的手机无一幸免,都发生了漂移现象,连一直号称不漂移的坚定华为手机也发生了定位不准问题。不过坚定重启系统之后又变好了,我们几个的都无法恢复。

沿着去往草坨顶方向走了一段,找到下山口开始下降。这条道看上去路网很稀疏,但实际很好走。非常顺利地下降一段后,离开山路进入石板路,有点儿像景区的模样。时而可见一些特殊的景色,远远可见右下方的金陵地宫。

路边石。

继续向下,路边标牌上写着“三盆水登山步道”,仍旧是石阶路,很好走了。看着指示的方向,左侧下方就是金陵。我们商议着想直接从金陵方向下山,看了看地图,发现此路线需要经过龙门口村和车厂村,疫情期间,经过村子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素素建议我们三个轻装前去看看,走个折返,她以前看过,就留在这里看包。我们觉得建议很好,于是三人轻装前去。仍然是景区道路,大约1公里左右的行程,多米的下降后就到了牌楼下方。远远看见景区口有值班人员,担心下去到门口又得解释或者怎么着,于是直接绕过门岗,左转下到牌楼下方,在此处门口值班人员也看不到,拍了几张门楼照片之后折返。

金陵年代久远,规模不大,没有明十三陵那样的大规模,但却是北京地区的第一个皇陵,比十三陵还要早多年,现存的遗址位于房山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九龙山下。九龙山以前也称云峰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据研究,金陵埋葬有金代始祖至章宗共17个皇帝、后妃及诸王。

金陵牌楼。

从金陵折返上行,回到休息处汇合,继续从右侧下行。

这里应该是十字寺景区,在门口有几人带着小孩在玩耍,口上有一池浅水,一条大鲨鱼浮于水面,水量不大,也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景区一架索桥架设在上方,几人在恍恍惚惚的感觉中玩了一阵,之后继续向下来到十字寺遗址。

池中鲨鱼。

索道桥。

索桥上。

有人在上面走时,左右晃荡得厉害。

十字寺不甚出名,但看过介绍之后才发现,这个寺不简单!该寺始建于晋代,距今将已有多年。最先建立时是佛寺,晋代时称为崇圣寺;到唐代重修后改为景教寺院;到辽代再修改为佛寺;元代重修,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恢复景教;明清后又为佛寺;民国时期,逐渐衰落,殿宇毁坏。十字寺是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对研究中国大陆宗教、人文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说起佛教道教,大家都听说过,但景教却不熟悉。其实这景教也不简单!网络资料介绍,景教起源于现今的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师聂斯托利于公元-年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一带兴盛,受到朝廷庇护。后来唐武宗会昌废佛,景教同时被禁止。再后来逐渐衰微,元朝再度传入,教徒与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基督徒并称为“也里可温”。元亡后,再次衰落。

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里的古银杏。

双龙盘绕的石碑已经经历岁月,看不清字迹。

离开十字寺继续前行,为避开车厂村,在村子西侧的山脚下通过。偶尔可见村里人种植的植物,有一小片豌豆地,里面的豌豆苗长势一般,已经开花。远处的小山尖,在周围云层遮挡下,独自露出金顶!

向西望去,那条逆光的山脊是上午爬的东大梁,其中明显凸出的部分是一个小高点,坡度很陡,碎石较多!

一位老人看管着几只山羊,看见我们经过,他们齐刷刷地看着。

村里人钟的豆苗,长得不够高大。

在村地里前行,除去刚刚看到的几处小地块,基本变成了乱坟岗,很多小坟头遍布,显得凌乱了一些。后续路程不远,很快走完,从西庄村西面进入村庄,顺利完成环穿,抵达终点。

一天的行程结束,走了个环穿,比较轻松!这是近一个月左右第三次来到燕山石化周围,走了这里的几条山脊路。房山的景色跟其它地方不同,确实很有特色,只是近来这里GPS信号有严重的漂移,绝对依赖轨迹爬山的朋友要注意做好功课,结伴而行!

感谢黑白子设计线路,感谢苍穹前一周实走轨迹,感谢同伴们结伴而行,下次再会!

jiaxingse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y/8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