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诗歌宋词岳飞满江红bul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不觉已是夏至,夏天的味道越来越浓。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慷慨激昂的作品──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关于作者   岳飞(年—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杭州岳庙内的岳飞像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岳飞《还我河山》岳飞《前出师表》(局部)全图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最杰出的将领,即使在中国历史长河的璀璨将星中也是格外耀眼的那一颗。他因驰骋战场的果勇,青直忠义的品行,以及悲剧色彩浓厚的结局名传后世。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粗鲁不文的武人形象,岳飞拥有卓荦不群的诗词造诣,他在诗词的广阔天地中偶露峥嵘,留下不多的作品,却使得后世人了解到武人心中独特的豪迈、悲壮、苦闷、寂寥。那是一种不同于文士镂月裁云般工巧的爽直,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   岳飞的人生仅走了39年就到了尽头,从20岁投军直至39岁死于阴谋,他的人生几乎一半时光都在奔波战斗,对国家的忧怀与对山河破碎的痛惜成为他诗词常见的主题。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只有二十篇左右,但质量都很高,《满江红?怒发冲冠》就是这样一首知名度极高的佳作。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功名尘与土”,这首作品很有可能是岳飞30岁前后有感而发的创作。30岁的岳飞正值军旅生涯的巅峰,烽火四燃的国境,半壁沦落的江山,严酷的现实状况使得朝堂上的君臣不得不时时仰赖这位百胜将军。而岳飞并没有感受到临安天子的迫不得已,他感到只是“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于是他在置司地江州的连绵秋雨中怒发凭栏,仰天长啸。   古人喜欢用泛泛的时间范围表达光阴易逝,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王时叙说“廿年作伴是相知,每岁花开红满枝”;而岳飞拥有的则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时光之于人总有着奇妙的功效,放大、抚平、怀念、眷恋、一声叹息。在这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可以看到岳飞的人生没有扬州,没有梦,也没有相知相守和一树繁花,他只有征战南北的一身风尘和马蹄铮铮踏响的故国之土。还有就是他“足逾八千里”的军旅生涯中,唯一时常陪伴在他身旁的日月星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并不是岳飞唯一一次表达少年与白发的急切。他在一首《过张溪赠张完》中也写到: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这位热血英雄究竟没能等到白头,待到安稳,就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世界,自然也没有哪个少年能忍心对他的执着笑出声来。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之耻的残酷现实让人无从回避,岳飞的悲愤也早已被历历惨剧浸透,他以军人的身份从河北抗争到中原,再到重新北伐,眼见破碎的山河被外族的铁蹄践踏,原本在北宋的富饶下安居的百姓们瞬间沦为难民,就连徽宗钦宗两位皇帝都被人掳走,沦为阶下囚。朝廷匆忙南迁,在杭州建立南宋,从此偏安一隅,“只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对外作战的连续失败一直为人诟病,认为那是这个朝代“积贫积弱”的表现。   实际上,从两宋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评估,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却因为政治上的私心不肯支持岳飞的北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岳飞才会无奈的说出那句“臣子恨,何时灭”。   贺兰山在河套以西,而岳飞所要面对的敌人金国人的大本营则在东北方向的黄龙府,胡虏和匈奴的代称也显得宽泛。慷慨激昂中虚实交织,是诗人常用的笔法。下阙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崩山裂云,紧接着踏破、饥餐、渴饮让一往无前的勇猛气概直冲云霄,最后一句却转而平和,以一片赤诚感人肺腑。曲折回荡的韵律美感让词有了金石之声,而虚实交织表达,则让理想与现实交融为一体,让人非常容易理解岳飞的志向和决心。   岳飞是一名出色的将军,拥有不屈的意志,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词人,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唯独不是一个钻营的政客,不能在波诡云谲的政治中翻云覆雨,我们会为他壮志难酬便遭陷害离世感到遗憾,却不会对他活着的方式感到遗憾,顶天立地的人不需要遗憾垂怜。   也许今天的分享会为我们的夏夜带来一丝燥意,但想到那也许是热血沸腾的感觉,也应该感到安慰,因为这是英雄豪气的热血沸腾,是岳飞留给我们的跨越千年的感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大家也有岳飞这样深沉的爱,这样纯净的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tj/7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