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味药物组成的经典方剂很常见,据统计,在《伤寒论》所载首方剂中,有17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5.2%;在《金匮要略》所载的首方剂中,有34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6.6%。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也就是说主药一味,辅药两味,是奇制。方剂中有许多“三味药组”组成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制附子)、小承气汤及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甘麦大枣汤(炙甘草、陈小麦、大枣)、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等。
《内经》中把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在药味较多的大方、复方中,虽然药物组成较多、配伍关系较为复杂,但我们也可从中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或特殊作用的“骨架”“三味药组”。其中一类是性味类同,相须为用的“三味药组”。
芩暴红止咳口服液(合剂)正符合这一理论,三味中药以满山红为君药入脾、肺经,镇咳、祛痰;暴马子皮为臣药,入肺经,消炎,镇咳,利水;黄芩为臣药,善入肺经,清上焦之火、消疾利气、定喘咳;三药合用则具止咳祛痰、清热平喘之功。三药合用,止、祛、清兼施,是治疗痰热壅肺所致咳嗽、痰多;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性发作的特效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