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借用东坡一阕词:
菩萨蛮
宋代:苏轼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
有书仍懒著。水调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今日驱车阳羡,天光云影徘徊,泛舟溪畔采莲,也劝神仙留恋。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妙处、好处
词语的表达效果
常考题型
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解题方法
先明确哪些词语有被赏析的价值:一般是v.adj.adv.叠词,数词,拟声词,褒义词,贬义词等等
1、分析一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先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再结合词语分析所写内容(概括要点、对象特点等),点出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要使用效果词),最后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或者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或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如果删除(替换),则……
2、分析多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先指出用了哪些词语(罗列出来),再结合词语分析所写内容(概括要点、对象特点等),点出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要使用效果词),最后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或者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或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Eg: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
3、如果所分析的词语涉及到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则按照所对应的手法进行分析即可。
出题形式
简答题、分析题
易错点分析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此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应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例题1:
小扇轻摇的时光
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一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多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碧润可爱的在地里躺着,专我回家吃。
天气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故回家的行程被一拖再拖。眼看暑假已经过了一半,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首先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了儿子,冒着大太阳,做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了,亲切的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的就笑着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妈啦?我笑着答应。就听他们在背地里说,这孩子孝顺,一点不忘本。心里面霎时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呀,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日夜想念我的母亲看一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了,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凉着。是我最爱吃的梨瓜和香瓜。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我儿子吹。
我很贪婪的捧了瓜就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的看着,一边说,田里面结的多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一笑,有些口是心非的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答案:4.“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例题2: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雷抒雁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答案:挑逗、招惹的意思(1分)。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例题3:
妈妈的眼睛
(10)决定一经作出,柳莎变卖财物,仅仅两天的时间,她一股脑儿地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的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11)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12)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13)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23.第(12)段加点词“撞击”用得好,理由是。(3分)
答案:23.表达了母亲想到儿子可以通过移植眼球重获光明时十分强烈的喜悦与激动之情(3分)
例题4:
静安别墅,我的弄堂(节选,有删改)路明
①它是上海最著名的弄堂,它是níng固了的时光。南京西路弄,静安别墅。
②号有家馄饨摊,开了30年。老板50多岁,天生跛足,打小被弄堂邻居唤作“阿跷”。光头爷叔在阿跷店里帮忙。跟爷叔混熟了,他会悄悄在我的拌面底下塞一块大排,不收钱。
③爷叔是个有故事的人,闯荡过天南海北。前几年,朋友从新疆给他带来一只鹰。鹰通人性,可脾气倔强,得熬。熬鹰,说白了就是不让鹰睡觉,消磨掉它的野性。鹰不睡,人也不睡。光头爷叔每天灌五大杯咖啡,实在撑不住就打个盹,脚上绑绳子连着鹰架,几分钟晃一下。熬到第七天,爷叔撑不住,睡死过去,醒来时一双鹰眼正挑衅地盯着他。
④第一次没熬成,双方打了个平手。一年后,爷叔借了朋友家郊区的大房子,再熬。鹰终于服帖,认了这个主人。
⑤爷叔喜欢这只鹰,叫它囡囡。爷叔对囡囡真不错,三天两头买麻雀肉鸽子肉兔子肉,还到处托朋友买活蛇。有时爷叔熬夜打游戏,囡囡觉得打扰自己休息,不开心了,飞过去两爪一伸,啪一声把笔记本合上,像扑兔子一样利索。爷叔告饶,再玩会再玩会。好吧,那就一会。十分钟不结束,囡囡又飞过去合上。有一次爷叔正玩在兴头上,打了囡囡一下。囡囡气极,愤而离家出走,也不飞远,就在窗台前晃荡,不吃不喝不理不睬。到了第三天,爷叔心疼了,买了鸽子肉切成细条,趴在窗口招呼。囡囡不睬。爷叔赔不是,囡囡不生气啦,爷叔错啦,错啦好不好,再也不打你啦。半晌①,囡囡掉转过头,飞过来一口把肉叼走。于是爷俩重归于好。
⑥囡囡常在静安别墅上空盘旋,肚子饿了自己回家,附近的居民吓得不敢养鸽子。下午是囡囡的散步时间,站在爷叔肩膀上,一副睥睨②众生的模样,引来众多姑娘怯生生搭话。爷叔大出风头。一次遇见某晚报小胖记者,相聊甚欢。交换数根烟后,小胖记者端起相机,为爷叔拍了多张威风凛凛的照片。报道登出,多家媒体跟进,爷叔火了。有关部门也出来说话,说居民区不能养鹰,得送动物园。接着消防城管居委会纷纷上门。爷叔意识到,囡囡大概保不住了。爷叔大哭了一场,囡囡不声不响地看着他。
⑦那一天终于到来,囡囡被关进铁笼,凄厉地嘶叫。爷叔面如死灰,拉住动物园饲养员的手不肯放,“对它好点,对它好点”。一连数天,爷叔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正躺着生闷气,有人笃笃敲门,原来是小胖记者来做后续报道。爷叔大吼一声“还我的鸟!”操起一把菜刀,撵得小胖记者满弄堂乱窜。
①半晌:半天,好一会儿。②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
22.第⑤段画线句生动地表现了囡囡的倔强,请结合两个加点词,联系上文内容加以分析。(5分)
答案:22、上文写到囡囡是吃惯鸽子肉的,又已经三天不吃不喝,从“一口”中可以看出它其实很饿很想吃,但在爷叔再三道歉下,它仍然过了“半晌”才接受道歉,可见它的倔强。(5分)
练习1:
那些“怪教授”们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世纪50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卷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23.第(4)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23、“竟然”表示出人意料,表达了作者对陶先生撰写专著中表现出来的执着的专业精神的敬佩(“惊讶”不能给全分)(3分)
练习2:
家乡的竹林阎受鹏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3分)
答案:2.(2分)“摸”“按”“敲”“掏”等动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潮的挖笋技术。(找出3个动词2分,分析2分)
练习3: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瘩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2、分析画线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屎壳郎通过努力,战胜自我后产生了强烈成就感(自豪感)。
练习4: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20.对文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案:20.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练习5:
鼓神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因为生意亏了本,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无奈中,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谁知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
21、(1)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分析第③段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21.(1)“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形象地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4分)
练习6: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xiào猿tí、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虎xiào猿tí()。(2分)
20、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3分)
2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5分)
答案:
19.啸啼
20.茶妈妈一辈子做茶,不求名利,喜欢茶(把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23.例一: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满山红叶的峡谷,比作“我”希望栖居的新房(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诗人融人自然的美好愿望(2分)例二:用“热烈”一词(1分),写出了满山红叶的繁多与绚烂,渲染出峡谷的温暖气氛(2分),表达了诗人对峡谷的喜爱之情(2分)例三:“热烈”和“幽暗”形成对比(1分)既写出老伯对生活的热爱(2分)又写出他内心寂寞和对生活的坚守(2分)
一夕杂谈谢谢您的支持!希望您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