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北庄头
文/贾存玄
秋高气爽阳光高照,蓝天下的白云随着那吹来的阵阵秋风,变化着形态,一会牡丹花开,一会儿天女散花,一会万马奔腾,一会儿后浪推前浪……,在太阳的光照下五彩缤纷形象各异。秋天的景色妩媚迷人,醉人心弦,给人无限的遐思。我们老战友一行四人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坐着海增的自驾向同川(同川习惯上分为:东社、南白、宏道三个镇)北庄头前行。从原平城区开往东社镇的柏油马路上,道路两旁的翠柏绿树苍劲挺拔随风摆动,杨柳已显秋日的风景,绿黄色的树叶随风渐渐凋零,落叶归根。丰收的高粱穗子红彤彤,点缀的沟梁满山红。尺数长拳头粗的玉米棒,独领风骚露真容,黄灿灿亮闪闪尤如金豆子嵌在一簇,喜的庄禾人笑意无限。梨农们已将收获的酥梨满筐满车藏入梨窑之中,搬的、抱的、耳边到处飘荡着欢歌笑语。车行路上,只见庄稼地里的秋收人驾驶着三轮车、四轮车“嗵嗵”的轰鸣,“叭叭”的响笛,姑娘媳妇的嘻嘻美美听着那,二郎腿挑起车厢里靠着玉米堆,得劲无比的楞后生用浓重同川口音高歌:们(我)那妹妹前边走哇:刚(哥)在后面跟,紧追快跑们(我)才撵上咱那乖(个)心上人……!信天游歌浪声漫,在山沟圪梁里回响。好一派秋日凉爽深秋丰硕之景啊!这就是:国泰民安丰收景
中华大地旺气盛
政策英明聚民心
小康路上唱太平
约么行驶一个小时就到了东社镇北庄头村。此次重返北庄头和春天来时差别是十分悬殊的。沒有了梨花雪白的美景,没有了万物葱绿的山野……但金秋十月的北庄头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番秋日的特色,一展宏大壮观的田园风光。你看那正北方向山梁的红枣树上,红枣串串压弯了枝,如袖珍石榴,红艳艳香喷喷,吃到嘴里甜盈盈,乐的主人笑不停。再看东面谷子地:谷穗弯弯粗横横,尤如棒棰舞东风,那谷主人,手拿小刀切穗中,笑谈今日好光景,奔那小康总能成。再看南面黄土地:土豆红薯滿圪塄,每亩能产三千斤。土豆赛如香瓜大,红薯胜似大南瓜。再看西方生态林,档了风沙绿了村,层层叠叠好威风,树叶沙沙美妙声,喜的北庄头老百姓,自豪感觉喜在眉稍,乐盈盈!观了景感慨深,北庄头村气象新,年年都是好光景,人民幸福得安稳。来到北庄头村还要说一说战友李官元老弟兄。我们一行快到他家时,就远远的望见了迎接我们的官元战友。身板笔直好精神,高高个子笑脸迎,立正敬礼老军风,下车握手捶胸拥抱进院中。砖铺院,齐又净,月季花开迎贵宾,庭堂整洁玻璃明,院中庄稼蔬菜滿屯屯,怎么看也不象是个单身守家人。
招呼我们进房,又是拿烟又是递水好是热情,并征求战友们意见中午是吃点啥喝点甚,倒把我们弄的一时懵懂,回答不下个子丑寅卯了。还是海增脑瓜灵活有经验嗨嗨着:“我们是来看望老战友,咱有甚上甚越简单越对,你有什么营生俺们帮你办怎么样”?宝元战友紧接着说:“咱还是老传统,一冷一热不忘本,弟兄们我看这样行”!文静眼活的计斗又摘豆角又洗菜,官元和起荞面来。老贾只会生火来烩菜,海增调那土豆丝粉条凉菜。宝元安排桌椅板凳和碗筷,杏花村汾酒官元拿上来。一顿家常饭各司其职很快就序,花生米、凉粉菜山药丝端上来,猪肉豆角粉条土豆葫芦大杂烩,热气腾腾香煞人。
一冷一热好丰盛,
就如回到记忆中,
想起咱那年轻时,
就是这般好光景。
汾酒开瓶倒起来!
一二三:
战友相见格外亲,
烧酒盅咱碰一踫,
一干二净进喉咙,
当兵的人真能行。
知心话儿说不完,
玩笑开的如当年,
心直口快无遮拦,
才是弟兄好精神。
一顿饭咱吃香甜,
三人干了两瓶半,
不是时间有限制,
再干一瓶话沒完。
真是战友情难断,
心中话儿尽实言,
不说这长话那短,
亲密不舍无隙间。
哪管秋风习习刮,
院中锅台烟雾窜,
虽然吹的泪满面,
只笑不哭擦泪欢。
五位战友哈哈乐,
仿佛回到芳华年,
虽已古稀貌老态,
心似军营小伙般。
一行人重返北庄头感慨良多,心情满满喜悦四溢,好有快乐之感。谢过那依依不舍的战友老官元,临走时握手握了几十遍。恋恋的挥手告别!听着那海增唱响的战友之歌:战友啊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雄壮豪迈激情嘹亮,受他的影响我们也哼了起来,一路欢歌,踏着晚霞向家中驶去……本期编辑:仲阁作者简介贾存玄:生于年,山西省原平市施家野庄人,忻州农机校毕业,-年在部队服役,原平百货公司业务经理退休。
草根文化园caogenwenhuayuan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无稿费),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草根文化园》,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