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雌激素水

白癜风治愈 http://pf.39.net/bdfyy/

作者:杨青青,何玲玲,贺则凡,李新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为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人群中终生患病率高达1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BPPV发作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短暂性眩晕并伴有眼球震颤。流行病学显示BPPV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较绝经前大幅度下降,而雌激素是骨骼维持、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关键因素。当雌激素进一步缺乏时,将导致骨质疏松和钙代谢异常,耳石钙化脱落到半规管中,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动引起眩晕。由于BPPV的高发及频繁复发,严重干扰日常生活,使人容易摔倒和住院,对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但BPPV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十分有效的预防及治疗药物,迫切需求有效的防治方向及药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与绝经后女性BPPV发作有关,本meta分析综合先前研究,分析绝经后女性BPPV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策略。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各数据库建库至年2月,收集国内外有关BPPV和雌激素水平的研究。英文检索使用主题词“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estrogens”与自由词结合进行检索;中文检索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眩晕、雌激素和雌二醇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同时利用文献追溯与手工检索方法,尽可能查全。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原始论文,语言类型为中文或英文;②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③BPPV组患者符合BPPV诊断标准,无其他耳部疾病,对照组为非BPPV患者;④研究结果数据齐全;⑤研究对象为绝经后女性(年龄>50岁)。排除标准:①综述、病例报道和基础性研究,文献语言类型非中文或英文;②研究类型为非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③无对照组;④数据不全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⑤研究对象非绝经后女性(年龄<50岁);⑥文献质量过低。

文献数据提取。两名研究者相互独立根据既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初步筛选,阅读全文进行精选,筛选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当意见无法统一时,交由第三人评定。提取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组别、例数、年龄、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检测方法。

文献质量评价。两名研究者独立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行质量评价,当意见无法统一时,第三人参与评定。NOS包括研究对象选择(4分)、研究设计组别的可比性(2分)和暴露评价(3分),共9分。7~9分为高质量文献,4~6分为中等质量文献,1~3分为低质量文献。

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14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及作图,以标准化均值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合并效应量。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与I2值,若P≥0.1或I2≤50%提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或I%,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雌激素检测方法不同行亚组分析。使用Egger法行发表偏倚评估。采用逐一剔除法行敏感性分析,并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定性。

结果

文献检索结果。最初检索出相关文献篇,其中英文篇,中文篇,剔除重复54篇,阅读标题及摘要剔除篇,通过全文阅读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篇文献,筛选流程(图1)。

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研究最终纳入8篇文献,研究类型均为病例对照研究。使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其中7篇文献评分7分,1篇评分8分,各文献质量评分>6分,根据等级划分,纳入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表1)。

meta分析结果。BPPV组与对照组雌激素水平评价。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例研究对象,其中BPPV组例,对照组例,均为绝经后女性,各项研究中BPPV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8篇文献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I2=79.1%,P0.05),表明文献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BPPV组和对照组雌激素水平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SMD=-1.21,95%CI:-1.57~-0.84,P0.05,图2),提示绝经后女性BPPV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无BPPV女性。

依检测方法不同行亚组分析(图3)。其中4篇文献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含量,BPPV组和对照组雌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SMD=-1.23,95%CI:-1.69~-0.78,P0.05),亚组存在异质性(I2=78.1%,P=0.);3篇文献采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雌二醇含量,BPPV组和对照组雌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SMD=-1.28,95%CI:-2.21~-0.34,P0.05),亚组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89.2%,P0.);1篇文献采用竞争性免疫法进行检测,以上结果提示检测方法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

发表偏倚。由于纳入文献过少,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效能不足,漏斗图图形可见大致对称(图4)。采用Eggers检验,发表偏倚结果P=0.,P>0.05,提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图5)。

敏感性分析。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但去除任何单个研究,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故认为本研究结果稳定可靠(图6)。

讨论

目前BPPV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较公认的学说为椭圆囊内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管结石症)或黏附在壶腹嵴上(嵴帽结石症),位置变化时诱导内淋巴液流动,导致壶腹嵴和毛细胞受牵拉而出现眩晕发作。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雌二醇是其主要生物活性最强最主要成分。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在女性绝经后明显较前下降。雌激素参与BPPV的发病机制可能为:①雌激素与骨和骨髓中雌激素受体结合,参与骨代谢。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使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水平减低,影响耳石成分使耳石钙化脱落,致BPPV发生;②雌激素促进降钙素分泌,影响钙代谢。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降钙素分泌减少,钙代谢紊乱使内耳系统内淋巴液游离的钙离子增加,耳石碎片分解能力下降,影响耳石形成与脱落;③雌激素结合内耳雌激素受体,影响内耳微循环。通过分布在内耳的雌激素受体参与内耳微循环的生理活动,当雌激素缺乏时可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椭圆囊耳石脱落,诱发BPPV发生。

一项meta研究说明BPPV发生与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减少相关,雌激素可影响骨质代谢,进一步引发BPPV。研究认为雌激素缺乏是女性BPPV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女性绝经期卵巢功能明显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一项基于台湾人群的研究,绝经后服用雌激素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女性BPPV发病率显著降低。Yang等认为绝经后女性BPPV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激素可能通过调控耳石otoconia90蛋白的表达参与BPPV发生,在切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大鼠的人类绝经模型中,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逆转otoconia90蛋白水平的降低,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后女性BPPV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应用meta分析对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BPPV相关性进行研究,最终纳入8篇符合标准文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选择对象为绝经后女性,避免了女性月经周期对雌激素影响,纳入的8篇文献均检测了雌激素水平,结果提示BPPV组雌激素水平低于未患BPPV女性。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①本研究文献间存在异质性,由于文献数量偏少,根据检测方法不同进行的亚组分析未能消除异质性,推测异质性可能来源于年龄,各文献平均年龄不一致,而雌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②纳入的研究类型皆为病例对照研究,需要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绝经后女性BPPV和雌激素水平的关系;③纳入的研究数量偏少,证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与BPPV发生的力度不够强。

本研究结论,绝经后BPPV女性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低于未患BPPV的女性,雌激素缺乏可能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降低BPPV发生,但还需更大样本量研究提供充足证据说明绝经后女性BPPV与雌激素水平关系,为BPPV病因及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向。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第27卷第6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tj/10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