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连绵不断的梅雨,是六月的标配。依古人的说法,夏至之日,正是“飞龙在天”之时,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阳气最盛。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对于夏至,鲜有人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日。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过夏至节了,而彼时,中秋节重阳节还没有出现,辽代则把夏至日称之为“朝节”,这日,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到了宋代,一到夏至,官员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民间也要歇夏,不得暴晒布匹、染布、烧炭。有宋一代,真是极富情趣极风雅的年代,立春时,皇帝向百官赐春幡,夏至节,百官放假三日。我们的古人,比我们活得更诗意,比我们更贴近大地,更接近星空。所谓诗意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无非多一点闲情,少一点功利。
因为入夏,天也越来越热,稍一动,就汗津津的。“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闷热的天,很容易让人四肢困倦,精神萎顿。疰夏不算什么大病,但是面对满桌菜肴,味同嚼蜡的感觉也颇不好受。小孩若是疰夏,一个夏季就会瘦成芦柴棒。各地都有一些“防疰夏”的风俗,《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许多地方,为防疰夏,会给小孩子喝酸梅汤,酸梅汤酸酸凉凉,好喝又开胃,大人则喝杨梅酒,夏至杨梅满山红,家家户户都拿杨梅泡酒。杨梅有消暑、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民间有“杨梅医百病”之说,用杨梅酒防疰夏是极好的。
在夏至这一天,北方很多地方要吃面,而南方人精细,在吃上更是讲究,要吃夏令三鲜。在江南很多地方,尝新与尝鲜从立夏日就开始了,到了夏至,又可以名正言顺吃上一回。三鲜有地上的、树上的,也有水中的,地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则是海蛳、鲫鱼和咸鸭蛋。也有的地方,把蚕豆、苋菜、黄瓜作为地三鲜,樱桃、枇杷、杏子为树三鲜,海蛳、河豚、黄鱼为水三鲜。
《礼记》中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到了,可以割鹿角了,林间的夏蝉鸣叫了,半夏长得很好,木槿开出繁盛的花。木槿花,家乡的父老乡亲称之为洋皂花,开的花粉嫩娇媚,《诗经》里以“颜如舜华”赞美它的容颜。木槿花的叶子揉碎了,有泡沫,可以洗头洗衣,旧时把它当成肥皂用。在乡村,木槿常被乡人当作篱笆用,它长得快,枝条密实,开出的花,一朵又一朵,密密匝匝的,很好看。夏花有一种蓬勃热烈之美,泰戈尔希望自己生如夏花——“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夏花有一种蓬勃热烈之美,泰戈尔希望自己生如夏花——“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今日夏至,美好如约而至。热烈的夏天,愿你永葆生活的热情,不忘奋斗,不忘深情,幸福平安每一天!
时间催鬓白,家翁请歇歇粽叶飘香庆端午高考|为梦远航党建工作通讯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洽谈合作事宜
请联系我们供稿人:朱佳钰本期主编:朱佳钰本期审核:王领弟
党建工作通讯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