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些花这个春天就开了。”
“可不!花一开,漫山遍野,我那农家乐生意就好了。”
2月9日一大早,细雨蒙蒙,黔西县杜鹃街道金钟社区的艺林精品苗木基地里相当热闹。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人们打坑、种花、覆盖地膜。社区居民马淑慧和邻居陈凤梅小声地交谈着,满面欢喜。
春季伊始,杜鹃街道金钟、大兴、乌骡坝等社区群众都在忙着“备战”。在知名乡村旅游景点的乌骡坝,群众加紧房屋外观改造,投入80万元新建的乡村宾馆即将投入使用;与乌骡坝一路之隔的大兴,群众早就在山上种下了上千亩玫瑰和水西红宝石软籽石榴,目前正热火朝天地改造延伸旅游观花道路,依托牡丹和玫瑰基地兴建的加工厂也在加紧生产,花糖、花茶、香水、精油等特色农业和旅游产品也将大批走上市场;旁边的金钟,几年前就依托苗木公司建起了千亩玉兰、桂花基地,今年实施的乡村旅游油路一头连着县城,一头连着乌骡坝上高速,群众一边在土地里套种牡丹,一边鼓足干劲把房屋提升改造,大家伙心里头正热乎着。
马淑慧家的2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种植桂花,年收入1.3万元。一家三口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7万余元。他家的住房正处于观花大道旁,目前正按照街道规划设计的图纸进行改造施工,别墅型的房屋,庭院的小花池里已播种了花苗,堂屋仿照着宾馆的样式设计为待客前厅。夫妻俩早就谋划好开办一家集饮食、住宿、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馆。只待这周围数千亩的牡丹、玫瑰、玉兰、桂花一开,一年四季都有得钱赚了。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在杜鹃街道正风生水起,不少群众已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兴办服务业迈开小康步伐。街道办事处主任董霞介绍,农旅一体化发展已推动群众发展农家乐60多家,去年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覆盖范围20平方公里,余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
目前,杜鹃街道已筹资余万元,建成环线观光旅游路11.2公里、休闲文化长廊5个、文化广场6个,升级乡村油路2公里,完成民居提质改造50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年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辖区农旅一体化服务企业,同时积极争取到万元项目资金给予扶持。乌蒙牡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水西泰丰园等企业年产值达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辖区内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水西古城和生态旅游文明村乌骡坝,借力百里杜鹃、织金洞国家5A级景区,以及周边逐渐成形的旅游景点,把杜鹃街道打造成全县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争取特色农业带动旅游收入突破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对于在小康路上实现新跨越的目标,董霞信心满满。
文章来源:毕节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