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看了韩红霞的散文,我觉得她是一位适合写散文的朋友。第一篇,描写一位阿连的老师,他热爱自己得职业和学生,其敬业精神很感人。第二篇《街角的爱情》,描写一对平凡的夫妻,从平凡的生活中体现了互相唉着的幸福,取材很好,有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和细节描写,文笔细腻,是一篇很成功得作品,读后令人回味。第三篇《生活的留白》,带有一定哲理性,通过多角度进行论述,給人有启迪。
文无定法,合理就是法。无论写人物、记事,还是叙述一个道理,都可以成为文章。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确实需要动脑筋的事情。每位作者都要从实践中去努力摸索,才能获得感悟和提高、进步的。文友韩红霞今后也一定会更勤奋、创作,把作品写得更好。
文川山人
、4、18
韩红霞散文三篇
1、敬爱的阿连阿连是女儿上高三时候的数学老师,关于他的点点滴滴,都是女儿回家告知的。阿连五十多岁,满头白发,说话嗓门特别大。别的老师上课挂着“小蜜蜂”,唯独他,站在教室的讲台上讲课,隔壁班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每次上课,他都习惯把教室的门关上,笑眯眯地说:“这数学秘籍,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数学老师姓连,正因为他的风趣可爱,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阿连”,称呼里有对连老师慈母严父般的敬爱。女儿这一届高三,是阿连老师的关门弟子,所以他教得特别尽心。每节课都精心准备,课后作业和习题的批改,一遍遍,不厌其烦。自习课,他会搬一张小课桌放在教室后面外的走廊上,等待同学们有疑问随时解答。寒冷的冬天,有同学过意不去,“阿连老师,外面风大,您到教室去吧!”他摇摇头说:“老师说话声音大,会打扰到其他同学自习,我穿得厚,还围了围巾,不冷。”大考小考后,他会点名叫孩子们一个个面批,有鼓励有批评。他对每个人都友好和善,以至于大家都认为阿连对自己可好呢,努力读书的动力里也有着阿连的一份期待。高三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轮流给学生们出习题,其他老师用电脑粘贴复制,很快就做出了一份A3的习题卷。可阿连老师却用的是传统办法,翻阅资料,利用剪刀剪,胶水粘,出一份习题卷要耗一个周末。每每发练习看到阿连的“补丁卷”,大家会心一笑,这可是老古董哈!不可否认,阿连老师出的“骨灰级”习题卷,注重基础,紧扣教学大纲,很接地气。家长会上,终于见到女儿口中的阿连老师,清瘦而精神,他声音洪亮地向各位家长报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先报喜,后提出不足,再展望未来。他甚至拿自己的孩子做教材,引导家长们不抛弃,不放弃。谁也不会想到,高考后就退休了的阿连老师却病倒了,医院看望他,曾经满面红光的连老师变得憔悴而衰弱,曾经洪亮的大嗓门似乎关闭了一半,他用低沉沙哑的嗓音伴着手势和同学们交流。更没想到的是,在医院反反复复躺了快两年的阿连老师,有一天却永远地离开了大家。那天,上大二的女儿哭着告诉我阿连走了,她要请假回来送老师最后一程。福泽园里,阿连老师静静地躺着,洪亮的大嗓门永远地关上了。他的脸色平静而安详,眼角带着一丝笑意。可是,每一位送行的老师和学生们,却在他的安详中痛哭,那教室外面批的小课桌,那打着“补丁”的习题卷,那声如洪钟的教诲,在大家的脑海里一一回放……
2、街角的爱情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女人的小店。微胖的女人,整日坐在轮椅上,白净的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小店靠着街角的墙壁,是用塑料布搭成的一个简易棚子。小店的货架上摆着拖鞋、水盆、雨伞等日用品,店门口收拾得干净整洁。男人个子瘦小,黑皮肤,在小区里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骑着清洁车收各个楼层的垃圾,有时也帮忙住户搬家,修下水道……人们出门都会经过女人的小店,有时顺手买点杂什,所以她的生意也还过得去。女人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精致的淡妆,飘逸的连衣裙,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你根本看不出她是腿脚有毛病的人。街角斜对面的一楼,便是男人和女人的家。他们家的窗台上,男人栽种了几株秋葵,秋葵长得快,喝了几天雨水便长得老高,不几日便开出黄色的花,薄如蝉翼的花瓣,在风中摇曳。我买东西时,女人会指着那些花儿,自豪地对我说:“你看,他栽种的秋葵都开花了呢!”她的脸上展现出秋葵花一般甜美的微笑。这时,男人指着女人手中的十字绣作品对我说:“你看,她绣的雏菊像真的一样!”男人憨厚的脸上,展现出雏菊般明丽的笑容。店旁边的树荫下,摆着灶具和简易的茶几。每每经过,都会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是女人哼着小曲,坐在轮椅上淘米洗菜炒菜;有时是男人提来一大桶温水,女人侧着脑袋,男人把一瓢一瓢的水淋在女人的头发上,轻轻地帮她洗头;有时,男人女人和几个亲友围坐在一起聊天泡茶,谈笑风生。有时,小店就让周末放假回家的儿子守着,男人推着女人逛家附近的商场,挑选几件时髦的衣服,或者是心仪的口红……有天晚上,为了一件琐事,我和先生争吵起来,生气地跑出了家门。远远地,我看见女人在灯光下给男人修剪着手指甲,女人笑意盈盈,男人幸福满怀。昏黄灯光下的那一幅剪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时时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不懂得感恩生活?街角的爱情,于女人是守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等候着男人忙完了回家吃饭,重复着一天又一天;于男人则是守着一个轮椅上的微笑女人,经营着一份平实的生活,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男人和女人,演绎着一份淡淡的人间烟火,他们没有刻意晒幸福秀恩爱,而是你照顾着我,我感恩着你,搀扶着过好每一天。
3、生活的留白闲暇时跟着老师学国画,在学会了“浓淡焦干湿”的画法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就在画纸上泼墨。老师在点评我们的画作时说,国画还有一种手法,叫“留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随后老师让我们欣赏一幅画,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个画面中,一叶小舟,一位垂钓的老渔翁,其他地方一片空白,没有一丝水纹,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老师说,留白在艺术上是相通的。摄影的留白就是要让画面变得简洁,虚实相映,更具表现力。整个图片如果都是满满当当的,会给人压抑感,而且重点也不突出。音乐有留白,高音之后的回旋,低音之后的上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留白的效果。
有一天,我看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丈夫支出账单的一页》,寥寥一百来字,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这就是文学的留白,有时不着一字,却尽显意蕴。随后,我发现生活中也有许多留白。去参观朋友的新房,发现他家客厅的摆设不求满满当当,古典韵味的家具与白墙、窗帘、灯光相互辉映,看起来十分简约,却颇有意境。整体装修风格留白不空,留白不白,颇有书卷之气。无独有偶。有个学插花的朋友跟我聊到插花时说:“这一花一草,一枝一叶,要做到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有留白花草才有趣味。”我的理解,生活的留白,多指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吧!陈道明曾在书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坐在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闺蜜雅子,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带娃做家务,但是每周总有一天,她会把娃交给父母,把自己打扮得端庄得体,去自己喜欢的咖啡厅,坐着看看书,画一幅画,或者发呆,看窗外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们不解,她说:“我需要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油盐酱醋茶中来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我想,这就是雅子的留白吧!心中有留白,生活就会充满情趣,充满快乐。学会留白,人生当更加进退自如,美好惬意。作者简介:韩红霞,笔名小寒,湖北孝昌人,现居厦门。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阐释爱,文章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两代人》《同安文艺》等报刊杂志。
《杜鹃花文学》征稿说明《杜鹃花文学》是“紫云山文友群”期刊中的对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