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依山傍水,三环水绕,历史悠久,交通发达,环境优越,自古是沙溪水上重要的码头,商铺林立,有“小上海”之美誉,现在是三明市文明镇、十大强镇之一。境内有著名的三元国家级森林公园主景区格氏栲和普禅山、黄阁秋烟等景区。我认为可以用“镇小风光美,史长故事多”来形容她。
文友林宝热爱家乡,文章全面地介绍了莘口的历史、地理、文化、商业以及人文等状况,描写得具体,叙述得形象、生动,文笔简练、优美,倾注了自己深沉挚爱的情感。作为一个外乡人,我读了该文也不禁对莘口的美丽心驰神往了。
每个人心灵中的家乡都是非常美好的,希望其他文友也积极地创作描写和歌颂自己家乡的文章,让人们共同分享你家乡的美丽。
文川山人
、10、16
我的家乡一一莘口林宝珠
一我的家乡一一莘口,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西南郊,海拔米。三面河水环绕,一面靠山,站在高山之上,远远望去,象个小岛。古有“小上海"之美称。莘口源始于唐未战乱时期,因北方和中原成千上万的农户庶民,迫于战祸,流离失所,趋避东南,相率逃亡来此地落户,垦荒度日,聊以谋生。由于民居稠密,人口众多,又因为东、南、北三面河流,西面陆地,全境地貌为方形,象个口字,故而命名为“莘口“。莘口有两条河,大河和小河,大河沙溪,是闽江的南源支流,而小河杉溪则是从各处村庄的涧溪流出而形成,因沿河百里,两岸高山,万亩杉木,故而叫“杉溪"。莘口别名“双溪",也叫“杉口",据传清朝至民国期间,莘口盛产杉木、闽笋,不但遐迩闻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席之地,莘口是杉溪和沙溪的交汇处,过去没有公路,经商的人都走水道,永安、清流、明溪、宁化等县的乡村特产,均聚集在莘口,而从南平、沙县上溯的船只也要在莘口停泊,莘口成了水运中转码头,又因莘口主营杉木,财政收入也以杉木占尤势,所以莘口也叫杉口。二莘口“小上海"的由来应该从明朝中期说起,旧三元县交通闭塞,经济萧条,有句民谣“小小三元县,三家豆腐店。"小时候曾听老人说,三元县很小,街头磨豆腐,街尾听得到。但是莘口不一样,水运亨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尤其是圩天,更是人如潮涌,熙熙攘攘。莘口一个月有六个圩,农历逢五,逢十,过去是逢四,逢九。莘口大街平时很清静,到了赶圩的前一天(俗叫“逢三、八)的下午,便开始热闹起来,由于没有公路,没有桥梁,来赶圩的山里人都要爬山涉水。杉溪很浅,有一段清澈见底,还沒没到膝盖。小时候我淌过,南岸边有一条小路,与北边的水岭相对。我想,以前山里人就是过这条小路涉水到莘口赶圩吧!莘口的大河属沙溪河,河面宽,水深但水流平稳,可行各种各样的船只及竹排,木排,它是永安至沙县的水上唯一航道,也是旧三元县交通大动脉。旧三元县设有八个圩场,莘口是最大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每到圩天,莘口大河边泊满了来自各地的船只,竹排,据统计有一百七十多艘,可谓百舸争流。莘口大岭码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各类物资的集散地,也是明溪、清流、宁化、永安物质外运的枢纽。各地货物往来,均在莘口发运中转。莘口虽然没有公路,没有桥梁,但水路交通给那些商家带来了十分的方便,沙溪航道上至永安,下至沙县、南平、福州,直通马尾。从莘口输出的物质有粮食、木材、毛竹、香菇、木耳、红菇、花生、笋干、油茶、桐油、菜油、毛边纸、草纸等等。除此之外,莘口镇还有商店和服务行业达多家,包括农副产品转运栈,蓬纳厂,客栈,饭馆,酒店,京果店,布店,米店,豆腐店,染布店,打铁店,打铜店,打锡店,打金、银店,中药店,写联店,裁缝店,理发店,棕棉店,香烛店,卖肉店,邮政代办所,初级小学,猪摊,鱼摊,杂货摊,算命,择日,道士,泥水匠,大木匠,小木匠,圆木匠,码头搬运工等等,还有剧社,烟馆(鸦片),赌场,妓院,真是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皆有。公元年,也就是清朝嘉庆11年,莘口在杉溪下游建起了第一座石砌拱桥。称“祥云桥”,它是由乡人王元星、余作霖主持筹建下的第一座桥梁,花钱万两,历时三年才完工。祥云桥横跨杉溪,与外面大路相连,从此方便了人们的来往,解决了人们过渡和冬天涉水的困难。当时,沙县县令翁有仪题诗一首于桥墩上,诗曰:"跨水横空驾巨鳌,兴与到处近银河,一躬吏治贤劳少,三载民勤利济多。按月方编除道政,采风翻省褰裳歌。我来重访张公绩,满眼祥和亦太阳。”随着延永公路的开通,莘口这个被人称为“小上海"的山村集镇也就完成了它物质转运集散地的使命
三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莘口,形似半岛,然而,当你环顾四周,眺望四面青山,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和“极目青山四望遥"的惬意便油然而生。古老的莘口不但空气新鲜,市场繁荣,而且风景也很优美,昔人曾以诗代画,描绘出使人赏心悦目的八大胜景。其中黄阁秋烟就是莘口八大胜景之一,它位于莘口的东面,是一组佛地。古称仙奶殿,它有龙凤洞,附凤阁,观音阁和新昌阁,还有香炉山、蟠龙楼等美景。幽雅别致,四面玲珑,庙前沙溪河水朝堂,庙后木竹成荫,花香鸟语常闻,秋高气爽宜人,烟雾弥漫如大海,直上云天,几分神秘,几分诗意。故此,古人称“黄阁秋烟"。有诗曰;“东峰高耸入云边,佳气青葱绕瑞烟。秋到山头黄叶落,白云红日彩霞连。”南旋天马,古称天马山,位于莘口镇南面,祥云桥对面,也叫桥头山,因山形如天马行空,形象逼真,故而得名。有诗曰:“天南房驷下苍穹,屿立杉溪作镇雄。人杰挺生由地力,好看骏足逐长风。”天马山脚有好几处清泉,清甜爽口。路人经过此地总喜欢喝上几口,并仰头观望。北山龙会,位于莘口镇的北面,沙溪河的龙会山,因群山蜿蜒,似条条巨龙会聚此山,自然天成,蔚为奇观,故而得名。有诗曰:“枝枝干干似龙蟠,西北山岗叠翠恋。石上仙人曾试剑,至今遗迹有仙坛。"龙会山很美,山高野阔,绿树浓荫,溪涧清泉,石径古道,四季竹笋,层层梯田,初夏,绿浪翻滚,秋天,一片金黄,年轻的时候常去那里插秧、割稻、种花生,那里还有一座古庙,菩萨尧公、邓公,现移置在莘口大庵。莘口的西面是神仙山,它是莘口本点最高的一座山,可以俯瞰莘口全景和遥望四面青山。有沟壑和战壕,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爬上山去拾柴火,打野战。山脚有一段石阶路,一百九十八阶台阶,青石板,锃光发亮,是通往永安的必经之道。由于绿树遮阴,阳光照射不到,路人经过此地,总会歇息一会。任清风拂面,倍觉凉爽。有诗曰:“绿树浓荫岭半遮,行人到此每停车。花香鸟语云霞幻,不数桃园别有家。"此诗刻在神仙山脚下的一块石碑上,题为“仙岭春树”。此外,还有银河瀑布,牛石浮江,莘潭印月,凤髻凌云等四大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它传奇的故事。例如牛石浮江,有去过莘口的人都应该知道北出莘口约1公里处的公路桥边有一瀑布,水很大很急,象白练,它是由悬崖顶上的岭头洋溪水倾泻而下所形成的,在瀑布的岩壁上有两个很大的牛脚印,对岸沙溪河边上有一块硕大的焦石,形如水牛蹲伏河中饮水,我们称它为黄牛石。传说在岭头洋,曾经住着几户人家,他们开垦种稻,聊以谋生,当稻谷成熟,丰收在望的时候,突然来了两头野黄牛,它们偷吃稻谷,还毁坏田地,农民们生气了,他们拿着锄头,劈刀,耙子一起围攻野牛,野牛害怕了,母牛带着小牛沿溪而逃,到了断崖处,母牛无奈,只好带着小牛随瀑布而下到沙溪河。小牛随沙溪河游至沙县,而母牛因脚受伤,游到对岸边不动了,变成了化石。有句民谣:“黄牛上山,莘口快搬。"意思是说,黄牛石到哪里,沙溪河水就会涨到哪里。翻开莘口的历史,走进莘口的古今,如今的莘口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交通方便,大街小巷,水泥覆盖,笔直平坦。旧时的青砖瓦房所剩无几,土墙城堡,石径小路已无影无踪,就是古老的码头和渡口也一点残骸都不留。唯独大岭的那棵老榕树,见证了莘口几百年的历史。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一莘口,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闻名东南亚的古村镇。
作者简介:林宝珠:网名心情,蓝天白云,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莘口村人。现为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三明市诗词学会理事,三明市老年诗词协会既三明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三明微刋》编委,三元区作家协会会员。诗词作品及短文、自由诗等散见在《三明日报》,《三明新周报》,《麟山枫韵》,《沙溪唱晚》,《双溪文苑》,《福建诗词》,《杜鹃花文学》,《三明诗词》,《伊诺文化传媒》,中华《诗词选刋》等报刋。
征稿说明《杜鹃花文学》是“紫云山文友群”期刊中的对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