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m.39.net/pf/a_7110347.html
(作者近照周明礼/摄)
桑洲矗立在宁海的西南面,距县城四十里。承接了天台山脉的仙气,和三门根脉相依。她虽和王爱山唇齿相偎,但我对桑洲是熟悉又陌生的。近段时间,我读了各路大师关于桑洲的美文,和自己多次走访,为桑洲深深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山水所折服。我试着去触摸这块土地。
清溪河畔
(清溪汇合处)
清溪发源于天台苍山和杨家岙,于洋店处汇合,全程39.8公里。它像一条巨龙,一角伸进茫茫的苍山,一角顶进高高的杨家岙,洋店处吸一口龙水,或潺湲或激越,经上叶,坑口,桑洲,沙地,穿古桥而过沙柳悠悠地流入东海。
在宁海天台里沸桥界址的南面,木坑头村陡峭的山顶上,传来悠扬诵经声和木鱼棒槌声,宁静祥和。它是方圆百里,老百姓避灾求福的羊岩殿。70年代,香火盛旺,连祭品都摆不进。相传,宋代年间,有公姓焦名德龙,福建人,官居五品。为官清正德高,并精通医术,被奸佞陷害弃官,离乡隐居羊岩救治百姓,有一次,因急于采药,不幸跌落悬崖殉命。
百姓悲泣万分,看羊岩山高千丈,悬崖峭壁,龙潭飞瀑,为报公恩,遂择基建殿塑身祭奠。到目前为至,那里也没有公路直达,一砖一瓦都是挑上去的。真正的功德碑是记在老百姓心里的,“不为官实为官。”
沿着清溪河畔,穿过千年隔岸古村,我们去祁一夜好梦。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山头槽,又名紫云庵,位于麻岙村对面,里面供奉的是胡公大帝。此庵建于明朝,重修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只不过,庙宇有点简陋。
胡公大帝,原名胡则,初名厕,字子正,浙江永康人,被百姓称为胡公大帝,宋在宗端拱二年登进士。及第时宋太宗御笔削去厂,赐名为则。在他浮沉宦海的四十七年中,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是北宋前期政坛一位中高级官吏。在他任宫期间,宽刑薄赋,清正廉明,颇有政绩,尤其于明道元年,直言极谏,要求皇上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百姓感恩,遂于方岩山顶立庙以纪念他。公元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从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成了“有求必应”的活菩萨。
年8月,毛泽东曾对永康县委书记说过,“你们永康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一席话可见毛泽东主席对胡公的评价是很高的。
据说,童伯吹的父亲曾在这里祁梦,他在清朝就梦到了童伯吹民国的官帽,他的匾高高挂在胡公殿的东面。
读书,科举,做官,光宗耀祖,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卢公若没有那场靖难之役,他也许成为桑洲人民的神灵。灭十族,灭三族,是个惨痛的数字,令人透不过气来。
他应是宁海人民的骄傲,也是桑洲百姓的自豪。卢原质,子希鲁,桑洲田洋卢人。母为方孝孺姑,其学问得于方门为多。洪武二十一年(),考进一甲,创宁海中举名次之最,廷试名列第三,授翰林院编修,以文章超群,深为朱元璋所宠爱。洪武二十八年任太常少卿。后左迁涑水丞,定期听讼,及时断案,属吏亦以误期为耻。重教化,爱黎民,办事不趋势。尝言道:“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以媚人。”后以他事获罪,逮解至京,地方父老前往京师求情,诉说原质清廉公正,得复职。翌年,又坐罪被逮。百姓再次请求赦免,当时各地同罪者近千人,唯原质官复涑水丞,其余皆抵法。建文时于政事亦屡有建议。及朱棣称帝,与弟原朴皆以方孝孺案而论死。
卢原质的始迁祖卢诜,是南宋的兵部尚书,精忠报国,因和投降派秦桧不合,愤然弃官来桑洲田洋卢隐居。言传身教,为卢姓子孙作出了榜样。卢原质的祖父、父亲都是正人君子,济贫救困,热心公益事业。空闲时读书作文,忙时就抲犁打耙。卢原质从小就生活在这么一个自然环境和耕读传家的家庭中,他不但知书达理,而且还亲历农活。性格坚强刚毅,为官清正廉洁。
方公似乎和桑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麻岙自然村陈家三台祖先的父亲,据说,是方孝孺的学生,他的妻子为避灭族之难,隐匿于此,得以血脉相传。
青山苍苍,溪水滔滔,卢公之风,山高水长……
(夜色桑洲清溪)
桑洲,古有卢原质,今有王氏兄弟,即王育和和王家杨。王育和是宁海中学的创始人。兄弟俩孜孜不倦为党,为民,为家乡办实事,捐资出力,不忘家乡。
峻美长田
(长田头周衍平/摄)
长田头,村处麻山西3.8公里长田山北坡,西邻天台泳溪乡。李守张于明初自梅林花园迁此。该村有长达米梯田,故名长田头。它也是桑洲最险峻村庄。
4月9日那天,我是带上84岁老母一起去长田头放飞。清晨,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清新湿润。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嫩绿苍翠,生机勃勃,心情通透,老娘轻吟,“坚苆开花白蓬蓬,柴板桨花满山红。”
一到长田,那陡峭的山体,令人惊叹。村庄坐落在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线条清晰的梯田上面,每幢房屋造在5、7米高石墙上,有的房屋已倾圯。山体坡度差不多有70多度。真是“一山千行绿,纵横梯田间。”山顶是两幢刚造的,鹅黄色民居。村里年轻人大多已去外面,落脚生根,开枝散叶。
老娘已被曲折盘山公路,颠得七晕八素,坐在村口大樟树下,不肯上来了。我一溜烟跑到山顶,极目远眺,王爱山遥遥相望,泳溪和桑洲尽收眼底。山山盘亘,岗峦层叠,竹树葱青,奇峰秀色。我和村里一位大哥正在指点江山,老娘大声呼喊,催我回家。
回来路上,她念念不忘红岩里山路边那丛亮丽紫藤,我让她和那串紫藤合影,她才满心欢喜,欣然而归。
秀丽南山
(南山章周衍平/摄)
南山位于桑洲南面,南山村坐落在岗顶,距桑洲街十多里路程。明朝,陈霸先的后裔陈永先,从岭里迁南山村。南山村因地理平整,土地肥沃,视野开阔而闻名,整个岗以南山村为名,古称南山岗,土改时称屿南山岗。
整个屿南岗,最早村庄应是黄罗洋,紧邻南山村。宋末,章云浦自海游迁此,为祁望田畔金黄稻谷盛满箩,年年收成好,故称黄罗洋。
村里有四颗八百多年银杏树,枝繁叶茂。修葺一新的古祠,在诉说村庄的历史和沧桑。村里几位健朗闲适老人,在深情守候着。
江南三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整个山岗晕染成漫天漫地的金黄,最热闹非凡便是南山章。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我去时,花开已花落,山岗已没有往日的喧嚣,它在孕育春的希望,无视世人的眼光。我真诚希望,一年四季游客像野草一样布满山岗。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桑洲,这块土地,我已深深眷恋。
——END——
作者:程苗彩,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编辑:野客。
你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