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诊断 http://pf.39.net/bdfyy/bdfzd/
敦煌汉长城
河西横呈汉家塞,玉门内外丝路长。河西四郡,不仅是揭开西域神秘面纱的地理意义上的丝路长廊,更是见证汉武帝开疆拓土、张骞餐风饮雪的历史长廊,也是华夏文明两千年起伏兴衰的缩微影像。不到河西,不足以深触华夏历史;不度玉门,不足以读懂岁月山河。阳关烽燧
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
大漠边关,一轮皓月在朝阳的光芒中渐渐变得清远而素洁,仿佛在为人们隐隐回放着两千年前大汉王朝曾经的辉煌。两千年前,雄心壮志的少年天子汉武帝,站在“文景之治”带来的国富民强之大时代巅峰,决心打破匈奴压制多年的局面,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不辱使命,一去西域十三载,先后两次被俘,历尽千辛万苦“凿空”西域,为大汉王朝带回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汉武帝遂派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轻骑直捣河西走廊,击溃匈奴。据《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公元前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汉朝政府“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通称“河西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通向西域的著名通道。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新疆,再分成多条道路通向西亚、欧洲和北非等地。中国的丝绸、漆器、陶瓷等经河西四郡运抵西亚北非以及欧洲,中原的凿井、冶金等技术也经此道传入西方,西域的葡萄、胡萝卜、胡椒、胡瓜、胡桃等又由河西引入到内地。河西四郡,在汉长城和明长城的护卫之下,借助于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汇集地、中外贸易的中转站与贸易中心及古代战略地位的重要影响而驰名中外,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忻州市长城学会与会代表考察敦煌莫高窟年11月1日,以“长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长城论坛在敦煌市隆重开幕。论坛期间,先后举办了长城学术论坛,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在敦煌博物馆、阳关博物馆与玉门关博物馆的挂牌仪式,以及“丝路长城影像展”敦煌首展活动。来自中国长城学会、中国长城研究院、长城沿线市县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记者共计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忻州市长城学会派出8人参会,并对河西四郡进行深入考察。笔者有幸同往,随笔漫谈河西印象。忻州市长城学会与会代表一、飞天鸣沙,又见敦煌漫漫黄沙路,悠悠大漠谣。沙漠,戈壁,绿洲,胡杨,驼铃,月牙泉与莫高窟……敦煌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南有祁连山的雪水终年滋养着她,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奈何不了这片绿洲。在遥远的夏商周时,因出好瓜,取名为瓜州。先后被月氏族、乌孙族和匈奴据守。汉武帝时,在此设敦煌郡,并划玉门关、阳关以及在两关以东的六县归敦煌郡所辖,去西域的北道、中道、南道,都“发自敦煌”,敦煌渐渐成为中西外交使团和贸易交往的商旅集散之地。这个西部重镇,因其特殊的政治、商业影响,被南朝人刘昭冠以“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博物馆展厅敦煌民俗博物馆
“敦,大也;煌,盛也”。作为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唯一通道,中国和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在此交汇,人类多元文化之共生和丝路文明之共荣,成就了敦煌的盛大辉煌。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她像一颗镶嵌于西北部沙漠、戈壁的璀璨明珠,曾熠熠闪光惊艳于世,为我们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传播建树不朽的功绩。虽曾瀚海钩沉被人遗忘,终因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而举世瞩目,在鸣沙山的呼唤中再现她的神奇与美丽。敦煌月牙泉笔者在敦煌鸣沙山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的荟萃之地,敦煌最先受佛教传入的影响,成为我国早期佛教的中心之一。北魏时,敦煌佛教寺院林立,唐代达到极盛,形成灿烂的敦煌佛教艺术,留下了丰富的佛教典籍和其他古文献。梦回大唐,敦煌莫高窟在西凉石窟的基础上发展到全盛时期,留下许多精美的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后来举世闻名的壁画艺术宝库。安史之乱以后,敦煌落入吐蕃手中,汉族大地主张议潮对故国大唐充满向往,不堪忍受吐蕃的残暴统治,趁吐蕃内乱,发动沙州起义收复河西十一州,派人分十路,带上地图和户籍,突破吐蕃封锁,献给朝廷。朝廷任命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年,起义军收复凉州,打通了与中原的通道,河西再次回归唐朝。张议潮等敦煌民众的义举形象,也永远地被留在伟大的莫高窟中。而后由于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扩大,塔里木盆地南端的古丝绸之路南线及城镇被沙漠吞噬,进疆路线改走柳园和哈密方向,走塔里木盆地北部,敦煌成了“断头路”。经历西夏与北元的统治,敦煌彻底没落,莫高窟也停止建设,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世人所知。嘉靖三年(年),明王朝丢失哈密卫,退守嘉峪关,从此“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宣告闭关,大批居民退居关内,西极咽喉之地的敦煌再次成为一枚弃子,经受游牧民族多年的铁蹄践踏。在玉门关博物馆参加揭牌仪式在阳关博物馆参加揭牌仪式雍正三年(公元年),敦煌设沙州卫,开始从甘肃全省五十六州县移民户,到敦煌定居垦荒,各村以迁来的县命名,沿用至今,为古老敦煌打上了命运多舛的历史烙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沙州卫改升为敦煌县。年,晚清名臣左宗棠率领湘军经过这里,收复新疆,命令军队沿途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那些柳树被后人称为“左公柳”。而大批湘军在收复新疆之后,也留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今天,你随便打一辆出租车,司机可能就会饶有兴致地同你讲起自己祖上也是从内地来:“我也是山西人,洪武年间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民到湖南,一百多年前,祖上又随左宗棠打仗来到敦煌,打完仗后就在敦煌定居下来了……”《又见敦煌》剧照
《又见敦煌》剧照
敦煌,始终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的莫高窟,个洞窟,个塑画,身彩塑,10余座历代木构建筑,穿越多年的历史脉络,集聚10个朝代的匠心智慧,向我们走来;月牙泉,沙不掩泉,沙泉共生,天与地,碧与黄,在驼铃声中见证岁月长情。敦煌人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座历史的城,他们不敢建高楼,避免楼宇影响风向,鸣沙山的沙流失下来,淹没这座城,使敦煌变成第二个“楼兰古国”。笔者在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
笔者在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
参观完敦煌博物馆,驶出敦煌绿州的市区,我们进入多平方米的无人区,去中国第一个“海关”——玉门关之阳的阳关寻找“故人”,再去西域和田玉取道之处——玉门关唤醒“春风”。阳关烽燧在那里等待我们,玉门关的小方盘城遗址在那里等待我们,70公里的汉长城在那里等待我们……汉武帝时,中国第一个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设两关,通西域。唐太宗时,玄奘西出阳关求取真经,又经玉门关返回大唐。“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一生干好一件事,你便是人生的赢家,历史的功臣。“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唐代-骆宾王)“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唐代-岑参)茫茫戈壁,因为有过他们的足迹,我们今天才得以在这里一日看尽两千年。笔者在阳关古道
笔者在阳关古道
一沙一世界,一窟一佛国。敦煌,不止于商队络绎的汉唐,不止于大漠孤烟的明清。敦煌,是一眼两千年的丝路花雨,敦煌,是云裳飞满天的复兴之梦。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拉开帷幕。85个国家、0余件文物展品、72项系列活动、余项合作协议重新点亮了敦煌这颗耀眼的丝路明珠。敦煌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文博会永久会址,承载全民愿景,开始重启这条繁忙商路和融合共生的文明动脉。飞天鸣沙,又见敦煌。“一带一路”之春风,正吹度玉门……(杜鹃)丝路长城解读
鸣沙山的驼铃
平台主编:杨峻峰本期编辑:杜鹃投稿邮箱:yjf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