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6月21-22日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夏至:如约而至的美好
作者/王寒朗读/小雅
江南的梅雨,总是不紧不慢地下着,让人的心情跟着忽明忽暗、忽晴忽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连绵不断的梅雨,是六月江南的标配。好在夏至有浓郁到无法掩藏的青翠,有红到发紫的果子,有香到汹涌的花朵,这些,都是如约而至的美好。依古人的说法,夏至之日,正是“飞龙在天”之时,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阳气最盛。太阳选择这一天,实施它一年中最长的一次统治。万物到此,也繁茂到了极至。
天还不算太热,日头还不算太火辣,只是一到这时节,总感觉空气中有闷热粘稠的味道,让心跟着有点浮躁。夏至一早,被闹铃叫醒,嘟哝了一下,又睡回去了,可睡得不踏实,毕竟是夏天了,不比春天,春眠不觉晓,早醒后翻个身,又可以睡个沉沉的回笼觉。夏至时的懒觉是浮的,浅的,像水面上的浮萍。
阳台的门开着,米兰和姜花的香透进室内,深吸了两口,睡意却也打消了。索性起来,光着脚跑到阳台,对着花花朵朵东嗅西嗅。
纵然过惯了这节那节,依然鲜有人知道,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日。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过夏至节了,而彼时,中秋节、重阳节还没有出现,辽代则把夏至日称之为“朝节”,是日,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到了宋代,一到夏至,官员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民间也要歇夏,不得暴晒布匹、染布、烧炭。有宋一代,真是极富情趣极风雅的年代,立春时,皇帝向百官赐春幡,夏至节,百官放假三日。我们的古人,比我们活得更诗意,比我们更贴近大地,更接近星空。所谓诗意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无非多一点闲情,少一点功利。我并非在意那些个遥远的节日,毕竟已是空山绝响,我只是念着旧时习俗带来的种种温情。
天越来越热,稍一动,就汗津津的。“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南闷热的天,很容易让人四肢困倦,精神萎顿。疰夏也许算不得什么大病,可是面对满桌菜肴,味同嚼蜡的感觉也颇不好受。孩子们若是疰夏,一个夏季就会瘦成芦柴棒,各地都有一些“防疰夏”的风俗,《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在家乡,为防疰夏,会给小孩子喝酸梅汤,酸梅汤酸酸凉凉,好喝又开胃,大人则喝杨梅酒,夏至杨梅满山红,家家户户都拿杨梅泡酒。杨梅有消暑、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江南民间有“杨梅医百病”之说,用杨梅酒防疰夏是极好的。
夏至这一天,北方很多地方要吃面,而南方人精细,在吃上更是讲究,要吃夏令三鲜。在江南很多地方,尝新与尝鲜从立夏日就开始了,到了夏至,又可以名正言顺吃上一回。三鲜有地上的、树上的,也有水中的,地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则是海蛳、鲫鱼和咸鸭蛋。也有的地方,把蚕豆、苋菜、黄瓜做为地三鲜,樱桃、枇杷、杏子为树三鲜,海蛳、河豚、黄鱼为水三鲜。
我的家乡台州是个老天赏饭吃的地方,在吃上一点也不含糊,夏至日有吃食饼筒的,也有吃漾糕的。漾糕有米粉和麦粉两种,以“糕娘”发酵而成。所谓的“糕娘”,是用甜酒酿调一小团麦粉后发成的。漾糕炊熟后,糕上有许多小孔,口感较之于别的糕点,要松软得多。街上卖的,多为米粉做的白漾糕,白白胖胖,松松软软,有稻米的清香味。
《礼记》中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到了,可以割鹿角了,林间的夏蝉鸣叫了,半夏长得很好,木槿开出繁盛的花。木槿花,家乡的父老乡亲称之为洋皂花,开的花粉嫩娇媚,《诗经》里以“颜如舜华”赞美它的容颜。木槿花的叶子揉碎了,有泡沫,可以洗头洗衣,旧时把它当成肥皂用。在乡村,木槿常被乡人当作篱笆用,它长得快,枝条密实,开出的花,一朵又一朵,密密匝匝的,很好看。夏花有一种蓬勃热烈之美,泰戈尔希望自己生如夏花——“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繁盛的不止半夏、木槿这些植物,这个时节,栀子花、姜花、七里香、白兰花、茉莉花,全开了。这些花都很素雅,花开胜雪,有清丽之美,但香气很浓,所谓的香花不艳,艳花不香,正是如此。白花的香,可以用“汹涌”二字形容,它们在月光下开放,在暗夜里芬芳,香味一波一波地流进纱窗,沉醉了初夏的梦。明月半墙,花影敲窗,夏夜有别样的美。
幸福着实简单,夏至,花开时,抬头低头都是。
作者:王寒
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花事》《纯属戏说》《无鲜勿落饭》《大话台州人》《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台州有意思》《浙江有意思》《江南草木记》等13部著作。
小雅
台州音乐台总监主任播音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