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林间鸠鸣谷雨开,乡民群众采菌忙。迈入百里杜鹃沙厂乡食用菌培育种植基地,远远便听见基地里轰鸣的机响,道路旁前往基地的项目展示牌上投资方式、利益链接、发展方向等一目了然,“依靠支部带,脱贫致富快”的标语格外醒目。眺望基地,数十个整齐的大棚排列在蜿蜒的排水渠边,沿路而上,菌种制作生产、成品烘干储藏厂房一应俱全,厂房内人机联动、忙碌有序。
置身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排排木架上数以千计的菌棒整齐排列,如伞状的食用菌探出了头,密密麻麻好似狼牙棒。现场只见人头攒动,来回忙着采摘长满菌棒、状如浅褐色的“小金伞”。棚外,则是负责挑选剪根、分装、装框上称、搬运的人,里里外外,大家动作娴熟、各环节有条不紊,忙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沙厂乡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机遇,巧借外力,内生动力,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将有限的帮扶资源用在刀刃上,因地制宜选准食用菌产业进行发展,从菌棒生产到食用菌养护和烘干,不断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广黔同心的特色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时下,随着气温回升,食用菌培育基地又迎来一波食用菌采收旺季。“这几天天气比较好,鲜菇产量猛涨,用工也比平时要多一些,这几天每天采摘量能达到斤左右。”基地管理人员李本龙介绍道。
李本龙是基地的一名长工,日常工作就是指导基地务工人员繁育、采摘、加工冷藏和烘干食用菌,同时协助合作社就近寻找务工人员,帮他们记工时。他告诉笔者,因为比较熟悉乡邻,会根据他们的个人身体情况来分类安排工作,其中会优先考虑贫困户,刘红英就是他挑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虽年近耄耋,但身体健朗,便安排她挑选剪根。当问及本应闲适在家、安享晚年老人因何来到这里时,“在家无聊坐不住,来这里做点力所能及的手上活路,活动活动筋骨、唠唠嗑,一天还有40左右的收入,将这钱买点东西回家给孙儿们,我感觉挺好的。”老人喜笑连连地说道。
为巩固脱贫成果,助推村民致富,沙厂乡组织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及“特惠贷”入股,常年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待产业产生效益后,农户分红及劳务收入户均年增长2万元以上。基地村民股东周家华告诉笔者:“我和我老婆以每人5万元的资金入股基地,加之土地都流转出去种茶叶,闲余时我们都会来基地做工,两人一个月也能做五六千的工资,两年下来,我们也差不多回本了,还有额外盈利。”
食用菌作为重点推动的特色扶贫产业之一,沙厂乡利用其“短、平、快”的属性来稳定群众就业增收。沙厂社区党支部书记余琳告诉笔者,食用菌培育基地主要由百里杜鹃华熙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利用帮扶资金量化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给沙厂乡80户贫困户,用于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实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共同受益,每年分红1次,共覆盖沙厂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截至目前,基地共有大棚30个,食用菌产量5万余斤,预计收入15万元。
总监制
鲍曙光
监制
罗梦
审核
李华
编辑
蒋鑫
记者
唐璐谢玉江
投稿邮箱
(bldjrmt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