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研究岳飞书法铁画银钩,英雄气概

岳飞书法:铁画银钩英雄气概

岳飞(年—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文武双全,能诗善词,岳飞书法以行、草为主,颇含文臣气质,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其“书名”被“英雄之名”所掩!岳飞传世书迹,有《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书谢眺诗》《前后出师表》等。

南宋刘松年绘《中兴四将图——岳鄂王飞》1.岳飞手迹《尽忠报国》石刻岳飞“尽忠报国”字体雄浑峻拔,笔墨飞动,搦管如枪,寸毫所到,金戈铁画。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尽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美德。2.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观岳飞“还我河山四字”,仍能感受到岳武穆股浩然正气,那身铮铮铁骨!遥想当年岳武穆,披坚执锐、凭栏北望、怒发冲冠。3.岳飞手迹《书谢眺诗》《书谢眺诗》岳飞的这件传世书法作品,是用行草书写南北朝诗人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一共个字。作品以以行楷书开头,慢慢的转入行草体相杂,点画圆和朴厚、笔飞墨舞,可见岳飞书法功底之深厚。

4.岳飞《前后出师》拓片2卷

岳飞书法《前后出师表》厚重激扬,书法行气十足,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透露着雄浑与霸气,典型的宋代写意书风。字里行间俨然笔墨的畅快淋漓,龙腾虎跃。那气韵生动,章法严谨,刚劲不柔的行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饱含英雄壮士的气质!

岳飞书法《前后出师表》2卷,诸葛亮撰,岳飞书,樊登沄镌,光绪4年拓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陕西省岐山县城南五丈塬,是诸葛亮几十年南征北战中最后一个战场。诸葛亮死后,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庙,后来殿内东西两壁镶嵌的40块二尺见方的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除了南阳市武侯祠,全国各地武侯祠和岳飞纪念馆都有《出师表》石刻。成都武侯祠进二门,长廊壁上,嵌有岳代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石碑共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

5.岳飞《前出师表》碑刻

据传,岳飞书写《出师表》事由,南宋绍兴八年(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不过,史籍上并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事实存在争议。但是书法本身的艺术和人文价值不容忽视。

岳飞《前出师表》碑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6.岳飞《后出师表》手卷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岳飞《后出师表》手卷

(横屏观看)

7.岳飞草书《吊古战场》手卷

岳飞草书《吊古战场》,为岳飞书唐朝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卷后有南宋文天祥,清彭玉麟、德馨的题跋。

岳飞草书《吊古战场》手卷

▼(横屏观看)

释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吾闻夫齐魏徭戌,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呜呼噫嘻!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鸣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8.岳飞草书《吊古战场》碑刻

岳飞草书《吊古战场》碑刻,相传碑文为岳飞书唐朝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和南宋文天祥,清彭玉麟、德馨的题跋。碑共10石,每石高52厘米,宽厘米,刻于清光绪九年(年)。现藏于杭州岳庙。

9.岳飞行草书轴

10.岳飞楷书轴

11.岳飞行书长卷

12.岳飞行书轴

13.南宋曾宏父辑刻《凤墅帖——岳飞手札》墨迹

南宋曾宏父辑刻《凤墅帖》,收录了众多宋代名人的尺牍书迹,岳飞手札尤为难得一见,上书:“平虏亭记甚佳,可勒诸石,但过情之誉为多,岂疏拙所宜当,悚仄悚仄。飞再行。”

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中有称:“宋人书刻在当时集帖《凤墅帖》中间有岳飞的字迹,也可印证传世种种伪本岳书墨迹之非。”由此可见,《凤墅帖》中所收“岳飞手迹”,已成为而今鉴别岳飞墨迹的依据。当然,时间变化、心情所向、神来之笔,书写出的字体是有变化的,死扣一帖来判定真伪未免教条八古,信息对等很重要。

14.岳飞条屏书法手迹

岳飞条屏书法手迹

这是前几年发现的一件岳飞手迹。此件书法甚为珍贵。有明代谏臣杨继盛的题款、明代名将史可法和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更让人感慨的是,岳飞、杨继盛、史可法三人均为各时代的民族英雄。

这幅条屏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虽有岁月的沉垢,但更见古朴之气。上面写道:“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这句话出自于《后汉书·耿弇列传》,是东汉皇帝表扬当时建功立业的大将耿弇的。从字面上来看,书法龙飞凤舞,金钩铁笔,气势磅礴,非常精彩。岳飞当时写下这句话时,应该同样是希望自己的战功也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

岳飞条屏书法手迹(局部)

在这幅书法的左下角,可以清晰地看见“武穆真迹嘉靖二十年椒山杨继盛书”的字样。

杨继盛,河北容城人,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以直谏、气节著名。嘉靖三十二年(年),弹劾奸臣严嵩“五奸十大罪”,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

岳飞条屏书法手迹(局部)

民族英雄史可法在这幅条屏中的题跋是:

“武穆王,英气冠世,精忠贯日,得其手泽,双字何异,太庙郜鼎,今年曹子丰自礼泉来,携此索跋,闭门静观,不禁神往,况其卷首,椒山先生题字,考椒山生平事迹,忠勇之处不让武穆,此卷可称双忠合璧矣,道隣后学史可法熏沐敬跋”。

史可法特地沐浴敬香,出于对民族英雄岳飞、杨继盛的敬意,写下了这段文字。

岳飞条屏书法手迹(局部)

条屏的上方,是一段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岳忠武书,如天马行空不著羁勒,为南渡诸君子之冠,世少传本,据闻宋鼎革后,元相府购公书者不惜重金搜括无遗,此卷墨迹为分宜家所藏,后归吴中汪氏,近为阁相某公家所得,后嗣凌夷,欲效鹔鹴,求事传观数过,不禁叹为神品”。

这段题跋清楚地介绍了岳飞条屏的来龙去脉。从字画上来看,蒋廷锡十分用心,特意绕开岳飞所写最后一个字“也”的一撇,不愿破坏前人的“贯通一气”。

15.岳飞《赠吴将军南行》碑刻初拓

《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是岳飞于公元年(南宋绍兴四年)创作。岳飞裔孙岳鸿逵跋此为前明王弇州(世贞)所藏,后由孙退谷(承泽)少宰归荣恪郡王。许信臣(乃钊)侍读即由荣邸借摹上石。源委历历可考。

岳飞书法真迹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初拓,气势如虹、笔力遒劲,大气磅礴,足见岳武穆王威武气势。

十一月诏吴全、吴锡两军听王节制。

十二月,命备李成、杨太。

绍兴四年二月赠吴将军宝刀,作歌以送之,王自题。二月十日,赠吴将军南行。《金佗祠事录·裔孙鸿逵跋》。此诗为前明王弇州(按即王世贞)所藏,后由孙退谷(按即孙承泽)少宰归荣恪郡王。许信臣(按即许乃钊)侍读即由荣邸借摹上石,源委历历可考。王于绍兴三年秋授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吴全、吴锡隶焉。此诗署四年二月,考其时,所赠言者,全或锡,必居一于此间。

岳飞于绍兴九年二月向吴将军赠宝刀、同时赠《吴将军南行》诗,此吴将军当为吴锡。缘吴全已在讨杨么死于战事。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绍兴三年十一月癸亥。右武大夫、忠团练使、荆潭制置使水军统制吴全与湖寇遇于阳武口,死之。

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

宋.岳飞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

今朝持赠南征使,紫蜺万丈干青霄。

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

蛟鳄潜形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号。

时作龙吟似怀恨,咻得尽剿诸天骄。

蠢尔蛮蜑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使君拜命仗此往,红炉炽炭燎氄毛。

奏凯归来报天子,云台麟阁高瞧嶢。

噫嘻!平蛮易,自治劳,卒犯市肆,马躏禾苗。

将躭骄侈,士狃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16.岳飞手迹《墨庄》石刻

“墨庄”二字据说是岳飞用扫帚为一村庄提写的庄名。

17.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碑刻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安阳古都学会供稿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稿,我们将择优发表。

投稿邮箱:zdfwhp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y/9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