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又称为药物性肝损害或药源性肝病。目前已知有多种药物可造成肝损害,包括中药。常见如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癌、抗痛风药、降压药、降糖药、心脏病药、消化系统药以及镇静剂、免疫抑制剂和抗甲状腺药等。急性期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损害可演变为肝硬化,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肝衰竭,病死率高。
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药物性肝炎高发人群。慢性肝炎中的1/4——2/3属药物性肝炎,其中以老年人为多见。常见伤肝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抗菌药: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
降糖类药:优降糖、糖适平等。
内分泌用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抗肿瘤药: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
精神类疾病用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
麻醉用药: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
目前已报道可造成肝损害的常用药还有:布洛芬,消炎痛,别嘌醇,胺碘酮,磺胺,氨苄青霉素,利君沙,氟哌酸,环丙沙星,烟酸,洛伐他汀,卡托普利,雷尼替丁,西米替丁和大剂量维生素A等。
中药也有肝毒性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使用中药的机会较多,但中草药或中药制剂并非没有毒副作用.1.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就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尿黄、身目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2.川楝子是一味常用的舒肝理气的中药,但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楝子、苦楝皮等均含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化学成分甘楝素,正常剂量使用就可引起黄疸、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从而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3.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是治疗肾病的常用中药,但它们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和肝肿大。有报告说,大量使用雷公藤,还可引起重型肝炎。4.五倍子、石榴皮、坷子等中药中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以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6.千里光、农吉利、天芥菜等因含有吡里西啶类生物碱而具有迟发性肝毒性,可导致肝静脉闭塞,而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7.苍耳子是治疗鼻炎、头痛的常用药物,但其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损害肝脏,引起爆发性肝衰竭。8.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癔症等疾病的常用药物铅丹、铅粉、密陀僧等,因含有氧化铅等物质,可以引起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等。9.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草药,但其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使用2周后,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肝腹水、肝昏迷。10.蓖麻子是泻下药,因含有蓖麻毒蛋白,因此,易伤害肝脏而导致中毒性肝炎。其他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还有:艾叶、大风子、天花粉、草乌、肉豆蔻、合欢皮、金国榄、半夏、泽泻、满山红等。以上列举的多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及中药制剂,都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提醒广大患者,一旦接触或使用这些中药时一定要格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