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种类
杜鹃叶肿病
二、发生时间及特征
杜鹃花叶肿病又称之为饼病,主要危害花芽、嫩叶和新梢等幼嫩组织。一年发生两次,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最常见,3-5月较严重。温度较低,月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相对湿度为80%以上,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植株生长柔嫩,病害容易流行,高山杜鹃发病最重。
危害叶片正面初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为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嫩梢发病时,顶端产生肉质莲状叶,或为瘤状叶,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感病后,异常肥厚,呈不规则的瘿瘤。花芽受害成为肉质变厚变硬。
三、发生地点和面积
主要分布在洪林镇,发生面积60亩,中度发生。
四、防治方法
1、初始发病和病部未形成白色粉状物时,立即摘除感病组织,集中烧毁。不要将带病苗木引入无病区。
2、发芽前喷2-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发病前,尤其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0.5-1%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倍液。发病时喷洒65%的代森锌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次。
主办/宣州自然资源协办/中国联通宣城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