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文苑喜闻莱山杜鹃开

看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注:七甲镇防火期硬核封山,一律不得爬山、进山挖野菜等,本村村民上山干活,必须逐一检查,不得带火上山!

喜闻莱山杜鹃开

郭艳华

近日,读到曲斌先生的《家乡的杜鹃红》,感慨颇深,看着那熟悉的花朵,鲜红的颜色,感觉是那么亲切舒服,十几年前的那段经历不由浮上心头。

那一年春天,我们几个同伴春游踏青,决定去爬莱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莱山虽然海拔不高,但却很有名气。历史上《史记》、《汉书》均有记载,秦始皇东游封八主,莱山为月主。他曾两次登临祭祀,汉宣帝也曾游此山,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莱山顶上建有月主祠,不幸的是毁于战火,现已无法考证。莱山中还建有莱山院,现在的院下村就在莱山院的下面,莱山院现在还留有遗址。从院下村往西,一路向上爬行,不久就来到莱山院遗址,通过图片和残墙断亘我们可以想象到历史上的莱山院是何等的热闹和辉煌!现在当地还保留着每年一次的莱山庙会,这是莱山院流传下来的唯一一点历史文化渊源,著名的“莱山八景”古迹犹存。

怀揣着深深地遗憾,我们离开莱山院遗址,开始了我们的踏青之旅。我们没有向导,没有目标,一直向大山深处走去。路上,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束鲜花,从山中向我们走来。鲜花娇艳欲滴,花瓣在春风中摇曳,漂亮至极!我们上前询问是什么花?他说是野杜鹃。我们问他:“花开在哪里?”他告诉我们沿着路一直向上走,走到这条山谷尽头就可以看到野杜鹃了。我们沿着他指的方向,爬爬走走,走到没有路了,我们只好沿着沟岔,脚踩岩石手抓藤树,披荆斩棘,在山间攀岩蛇行。终于,来到一处平缓坡地,远远地看见一簇粉红,接着看见了一片,一大片一大片粉红。枝条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一片片花瓣,在春风中颤动摇曳,像极了高端绢花,在这个万物的幼芽刚刚萌发,到处还是枯枝败叶的山间,它是那么醒目耀眼。我们欣喜若狂,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无比。看看这棵,摸摸那枝,花朵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引得蜜蜂循香而来,追着这春天的精灵翩翩起舞。我们举起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把这美丽的风景收藏。同行的年轻朋友欢喜地坐在花丛中笑着说着舞着,鲜艳的衣服和红扑扑的脸蛋儿和花儿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这一大片粉红,犹如一片粉红色的云彩,飘落山间,在周围松树的映衬下,红绿相间,远远望去如仙境一般。那漂亮的花朵,犹如一只只粉红色的蝴蝶,群聚山谷,栩栩如生。风吹花瓣儿摇动,如蝴蝶翅膀颤动,置身花间,自己也好像变成了蝴蝶仙子。轻轻地轻轻地,不敢轻易走动,生怕惊动了蝴蝶们美丽的聚会。流连此地,置身花间,呼吸着山谷中的清新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暖阳,我们的心融化在春天里。

杜鹃花生存的环境,并不十分优越。不太高大的灌木丛,一簇一簇的扎根在薄土岩石缝中。可能是因为缺水的原因,它生长的速度很慢。但每年春天,春风吹过,美丽的花朵便会在春风中欢笑。他对生长的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据说必须在海拔米以上的半阴半阳的地方,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很难成活。因此在我们龙口境内很少见,就是偶尔见到,也是数量极少,一株或几株,像这里成片的出现,实属罕见。因此,那一日的发现,让我们异常兴奋。带着满满的喜悦和收获感,我们踏青归来,当然要把我们的发现和同伴们分享。相约来年花开的时候,一定再去莱山观赏杜鹃。

经历了漫长的期盼和等待,终于等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鹃花开的时候,我记得它是和梨花桃花开在同一个时节。一个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相约来到了莱山脚下。没想到的是走到院下村,村里设了卡口,说市里规定不允许上山了,要护林防火。我们说明来意,并经过检查证明我们没有带火种的人,这才放我们进山。根据经验,我们沿着去年走过的路,向大山深处走去。一边走一边寻找我们心中期待的花海,幻想朋友们看到大片粉红彩霞时的兴奋和得意忘形。“杜鹃!”不知谁尖叫了一声,大家疾步向前,在路边看见一簇一簇的粉红花朵。但并不是很多,再往上走还是没看见大片,我觉得奇怪,山还是去年的山,地方还是去年的地方,怎么就没有去年的风景呢?难道今年还不到开花的时节?来到那处缓坡上,只看见零零星星的几处枝条,凌乱不堪,开着几朵可怜的小花。再看看周围树木,有些枝条已经变黑了,粗大的松树,露出被烧黑的树干,地上的草也只剩下草根了,裸露出地下的泥土。我恍然明白,这里好像经历过山火,哪里还有杜鹃花的影子?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去年美丽的风景,今年却成了永远的记忆。拿出去年拍的照片儿给同伴观看,大家心里都非常惋惜痛心。生长了多少年的珍贵花木?一场山火就这样毁于一旦。摸摸烧焦的树干,捧起焦黑的泥土,我们的心在滴血,在隐隐作痛。痛恨那些纵火的人,暴殄天物,糟蹋祖宗基业。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怜前人栽下的树,我们都保不住,还谈何乘凉?这时把古人写桃花的诗句改在此处,真是太合适了!“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鲜花相映红。鲜花不知何处去,人面只好迎春风。”惜哉!惜哉!

从此以后,这十几年间,每年春季的森林防火越来越严格。春季,严谨市民爬山踏青,焚烧祭祖。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再也没有机会春天去登莱山寻找杜鹃花了。但莱山上的杜鹃一直是我的牵挂,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它们有多少幸存者?有没有繁衍开来?

看完曲斌先生地描述,才知道莱山上的杜鹃花又开了。看来那场山火留下来的寥寥无几的杜鹃花,以顽强的生存能力活下来了,并繁衍着。如今在人们的保护下,越来越旺盛,重新焕发出生机,开出美丽的花朵,重现昔日的魅力。希望在人们越来越强的生态保护意识下,越来越多的珍稀植物动物,能保存繁衍下去,为大自然留下一个物种,就是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一份贡献,留下一份美丽。

作者简介

郭艳华,龙口市文基镇人,退休教师,业余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笔记录生活,抒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近几年,在公众网络平台和纸质报刊发表文章几十篇。愿为宣传家乡做点贡献。

-----

《莱山风》往期精彩推荐

莱山回忆:我们找到了56年前的班主任---焦莲枝老师莱山记忆:寻找黄县五中所有学子之《梦中的母校》话说“老八度”。王昌岐老师二三事莱山记忆:我找到了老同学姜进先莱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天棚的变迁莱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天棚的变迁莱山记忆:马灯的过往莱山记忆:岁末如初莱山记忆:老屋莱山记忆:故乡的河莱山记忆:莱山高中九级、十级部分同学38周年聚会莱山记忆:莱山高中九级、十级部分同学38周年聚会莱山记忆:黄县五中40年后的相聚莱山记忆:赶集莱山记忆:莱山高中九级、十级部分同学38周年聚会莱山记忆:回忆我的父亲母亲莱山记忆:七甲中学三级一班同学33年聚会莱山记忆:风生水起的莱山果酒厂莱山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莱山

文化传媒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或如果您有关于莱山的人物、传说、故事、民俗、抗战等,马上与我联系哦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tj/8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