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huangqin山茶根、黄芩茶、小黄芩。ScutellariaeRadix。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根。多年生草本。全株稍有毛。根茎横生或斜生;根圆锥形,粗壮,断面鲜黄色。茎四棱形,自基部分枝多而细,基部稍木化。叶交互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有不明显的圆齿或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被下陷的腺点。圆锥花序顶生,具叶状苞片;花萼二唇形,紫绿色,上唇背部有盾状附属物,果时增大,膜质;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盔状,下唇宽,中央常有浅紫色斑,花冠管细,基部骤曲,直立;雄蕊4枚,稍露出,药室裂口有白色髯毛;子房4深裂,生于环状花盘上;花柱基生,先端2浅裂。小坚果4,球形,黑褐色;有瘤,包围于增大的宿萼中。花期6~9月,果期8~10月。生于山野向阳的干燥山坡,常见于路边及山坡草地。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圆锥形或不规则条形,常有分枝,扭曲,长5~20厘米,直径1~1.6厘米。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下部有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鲜黄色或微带绿色。气微,味苦。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用量3~9克,煎服。用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体外试验,对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亦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眼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动物试验表明,水煎剂具有抗炎、免疫促进和镇静解热作用;提取物有抑制HIV-1生长的作用。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血压、利尿、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保肝、保护肾损伤的作用;低剂量促进免疫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延缓白内障发生。含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有效成分,还含少量甾醇和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粗毛豚草素等,另黏毛黄芩素、二氢木蝴蝶素A等。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①治痰火咳嗽,气盛喘急:黄芩9克,黑山栀、苏子各4.5克,茯苓、杏仁各3克。水煎服。(《本草汇言》)②治肺痨潮热,咳嗽:黄芩、丹参各9~12克,百部12~18克。水煎服。若作片剂、丸剂长服,尤为方便。(上海中医学院《方剂学》芩部丹)③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3克,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④治胃经有热,牙龈作肿,出血不上:黄芩、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升麻、石膏各3克。水煎,食后服。(《外科正宗》清胃散)⑤治胎热不安:用黄芩、白术各等分。俱微炒,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晚9克,白汤下。(《丹溪纂要》)往期回顾
止咳平喘药
每日学一味中药:千日红
每日学一味中药:昆布
每日学一味中药:满山红
每日学一味中药:胡颓子叶
每日学一味中药:枇杷叶
每日学一味中药:牡荆叶
每日学一味中药:龙脷叶
每日学一味中药:款冬花
每日学一味中药:洋金花
每日学一味中药:矮地茶
每日学一味中药:葶苈子
每日学一味中药:苦杏仁
每日学一味中药:马兜铃
每日学一味中药:紫苑
每日学一味中药:百部
每日学一味中药:白前
每日学一味中药:野马追
每日学一味中药:白屈菜
活血化瘀药
每日学一味中药:苦石莲
每日学一味中药:九龙藤
每日学一味中药:八角枫
每日学一味中药:夏天无
每日学一味中药:峨参
每日学一味中药:桃枝
每日学一味中药:八楞木
每日学一味中药:七叶莲
每日学一味中药:自然铜
每日学一味中药:五灵脂
每日学一味中药:乳香
每日学一味中药:没药
每日学一味中药:苏木
每日学一味中药:天仙藤
每日学一味中药:大血藤
袪风湿药
每日学一味中药:青羊参
每日学一味中药:石南藤
每日学一味中药:三分三
每日学一味中药:金铁锁
每日学一味中药:两头尖
每日学一味中药:爬山虎
每日学一味中药:臭梧桐
每日学一味中药:透骨草
每日学一味中药:乌梢蛇
每日学一味中药:蚕沙
每日学一味中药:槲寄生
每日学一味中药:桑寄生
每日学一味中药:络石藤
每日学一味中药:油松节
每日学一味中药:青风藤
清热解毒药
每日学一味中药:金银花
每日学一味中药:迎春花
每日学一味中药:蒲公英
每日学一味中药:鱼腥草
每日学一味中药:金莲花
每日学一味中药:马齿苋
每日学一味中药:绿豆
每日学一味中药:罗汉果
每日学一味中药:连翘
每日学一味中药:无花果
专家的养生锦囊:90个中医妙方送给你
集健康之路,点击就能播放!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果断收藏)
喜欢本文,转发并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