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到你的诗中寻找你读我骄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由苗雨时、李婍合作撰写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年1月出版),是中国新诗史上著名诗人李瑛的第一部传记。传者,传也,通过传记把传主的生命历程、精神品格、成就贡献传扬出去,广为人知。当然,对于李瑛这样“一株迎着历史风云屹立在中国大地上永不凋零的诗歌常青树”(谢冕语)来说,他本人可能并不需要一部传记去传播其声名,他的声名与生命都在他那煌煌60余部诗集中完成了。“对一个用诗养大的生命,只能到你的诗中寻找你”,李瑛《哭小雨》诗中的这句也完全适用于他自己。但对于读者来说,需要一部传记完整了解诗人的生平与艺术历程。对于作者苗雨时来说,完成这部传记是其内在需要。在该书后记中,苗雨时坦言,他在大学期间就喜欢李瑛的诗,又加之是丰润同乡,虽年才初逢,却相见恨晚,“长期以来,我心中一直深藏着一个意愿: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李瑛,打开他灵魂深处的生命密码,穿越时代风云,还原他的人生命运,开掘出他还乡河所养育的人格的高贵和人性的光芒。我决心,在我有生之年,实现这个愿望”。正是这种强烈的内在需求与偶然的机缘,成就了他与作家李婍的这次合作。该书文笔流畅隽丽。文学评论家、诗人谢冕在序言中称赞:“使一般平实铺述的评传,增生了更多文学与诗的色彩。”“使原本抽象概括的生平简历真实、生动、鲜活起来,产生了极强的现场感和历史感。”我们在阅读该书时能够感受到评点的准确。比如开篇的描写具有镜头感和代入感,通过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让读者置身于李瑛出生不久的那个寒冷的关外小火车站。文学性的叙述、“诗的色彩”带来了令人愉悦的可读性,这种可读性不是脱离事实的想象性虚构,不是“因文生事”,而是源于李瑛的诗歌作品以及研究资料,由此保证了传记的真实性。传记写作的过程是将作家的过去转变为作者的叙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凸显的是作者的姿态与自我意识,该书的作者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该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诗传。它几乎略去了传主记者、编辑、社长等身份和角色,而把笔力聚焦于传主的诗人身份。正如传记文学作家朱东润所说:“为一个诗人作传,和为平常人作传不同,必须把诗的成就写出来。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都有一个来源,中间也必须要产生变化;诗人的传记就必须把作品的渊源变化交代清楚,同时还得指出所以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作品评价又如何?”该书主要以李瑛的诗歌作品为材料,以诗人的成长为线索,写出了他如诗的一生。书中写到李瑛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播谷鸟的故事》诞生经过,写到他在中学与同学合出诗集《石城底青苗》,写到他在北京大学时如何受到沈从文和冯至等先生的影响,写到他的《一月的哀思》等名篇的创作背景。传记的结尾,作者引用了李瑛诗集集成的挽联:“冲过硝烟,红花满山,在燃烧的战场,和平是一棵树;追梦逝水,山草青青,打开临海的窗,生命是一片叶。”作者常以极简的笔墨带出凝重的历史。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李瑛发表过评价绿原诗歌的文章,从而遭受质疑;《一月的哀思》一年后才得以发表等。书中也写到了他的变化,比如写到《号声》是他由大学生诗人到军旅诗人的转折点。作者对李瑛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指出他的诗作难免有时代的局限和烙印,但他的诗植根于战士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很少直接触及某些主题,因此“显示了他诗歌现实主义的某种胜利”。爱国主义一直是李瑛诗歌的母题。作家铁凝评价李瑛的诗“永远属于战士,属于祖国,属于艺术”。在文学史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诗人一个阶段的履历和文学作品,而在传记中,我们则能看到诗人的艺术生命的成长,从中可以了解诗人的精神谱系,这对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书对中国新诗史有着丰富和补充的意义,如谢冕在序言中所说,是“我们共同向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交代”。(王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tj/13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