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涩、落寞的甜蜜。虽然要等的人儿久候不至,但“我”还爱着他,她也爱着“我”,而一想起她“我”的心中就充满了甜蜜。
月下待杜鹃不来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月儿,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听远村寺塔的钟声,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省心海念潮的涨歇,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配图作者:戴顺智)
戴顺智简介:
北京人。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幅作品被为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美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先后出版《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材《考前素描指导》、《考前速写指导》、《绘画基础入门》、《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戴顺智新作选》等。
戴顺智先生喜静独处,远离热闹,埋头创作。他间接体验陶渊明们那种恬淡隽永的生活。远离现实与贴近古典使戴顺智获取了观照他物并使之转化为自我情愫的契机。那些“桃花源”只是艺术家面对都市冰冷的风景和喧嚣的世态而勾画出的一个乌托邦。我不知道是不是印证了米兰?昆德拉说的话:“生活总是在别处的。”很大程度上,戴顺智作品的意义一方面满足我们寻觅精神安顿之所的期许,若古之谓“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另一方面,则在于画家在形式意味上确立的自家风貌。而后者,也是画家在当代画坛确立自身的根本所在。
编辑:白丘中国法治新媒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