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推介了清远的金鸡岩,今天介绍清远望君山上的杜鹃花。欢迎大家光临。
清远的望君山,又名“天堂山”,位于清新区禾云镇桂湖村。每到春夏之季,山上满山怒放的杜鹃花,争奇斗艳,场面蔚为壮观。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报道了这片“红”遍清远的杜鹃花海。
杜鹃含笑望君来
文/邹天顺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当我们刚把车停在半山腰的停车场上走下车来时,几句甜美的歌声便从一个姑娘腰上的播放器里飘然入耳。姑娘把音量开得很大,嘹亮的歌声在大山空谷中穿越回荡。
这首再熟悉不过的歌儿名为《映山红》”,我总是百听不厌的,每次听到它无不思绪飞扬,好一个映山红啊,漫山遍野红彤彤的!可说实话,是在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之后,在被称为大杂顶峰或者耙齿形的山顶上看到那杜鹃花海时,我才突然想起,姑娘,你比我聪明!
山道连绵,蜿蜒而上,曲曲路遥,行走不易,一个文友已经掉队了。作为邀请人的石坎中学的王副校长及其夫人便在我们前面放慢了脚步:“这座山名为望军山,当然这是石坎人的叫法,而隔壁的沙河人则称之为天堂山。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说天堂山是与望军山并列相望的姊妹山。”
“天堂太虚幻,遥不可及。还是石坎人实在而又富有诗意,望君山,这个名太具神秘色彩了,太令我想入非非了。”王副校长的话语刚落,我便自作聪明,脱口而出。文友们有的用一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有的却频频点头,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这座山也不是简单的一种称呼,例如我们停车的那一片被称为大杂顶,等会儿,我们赏花的海拔高达米的山顶则被称为耙齿形。”带着妻儿走在最前面只为探路而沉默寡言的石坎中学的曾主任终于开口了。他几乎可以被称为这座大山的探索者和守护者,春暖花开山花烂漫时他上山,寒冬腊月霜雪压顶时他也上山,有时,一年上了几次山,他自己也无法记得清了。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杜鹃啼血染红了漫山遍野。这里头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呢,我想大家都是文化人就用不着我慢慢道来了吧?”
“要讲也轮不到你啊!杜鹃花除了叫映山红之外,还被称为山石榴、满山红、应春花、紫阳花的,这些你不一定知道了吧?曾主任,我说的没有错吧?”(这句话是谁讲的?好似不明晰)曾主任知道他这话是针对刚才那位文友挑战的,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在大家的争论与谈笑之中,这座高达一千余米大山差不多被我们踩在了脚下:零零星星的杜鹃花已在路边向我们含笑招手了。顷刻间,争论声戛然而止,沙沙的步履声也销声匿迹了。走在前面的我回头一望,哦,原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俯下身子与花儿亲密细语,或者拿出相机来对准路边的杜鹃花抢镜头。
“千万别把相机的电用完了啊,真正令人心动的美景是在前面的山顶啊。”王副校长见大家看花心切,便担心他们捡了籽麻丢了西瓜。
果然,穿过一片不大的树林之后,便豁然开朗起来。抬头一看,前面的整个山头已是万山红遍了。走在我们前面的另外一班朋友早已是人花交融了。我没有随大流而直奔山头,而是静静地伫立于原地举目四望,凝视着前方那红彤彤的景观。我要让朋友们与红杜鹃一道成为我所渴望的那种奇观异景:杜鹃映得人面红,人映杜鹃满笑容。
正当我举起相机时,几缕清淡的云雾从我前面飘然而过,让本来鲜艳的映山红在我的相机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喂,大家上来,我们合影吧!邹大哥你也快上来啊!”我没有让大家多等,便与大伙们一道带着笑容在红花绿叶之中让这美好的瞬间永成记忆。
合影之后,大伙儿各自散开去了。有的赏花,疾步抢景,这花总是没有那花艳;有的拍照,见异思迁,这景总觉不够那景妙。
我这人,没有过多的奢望,面对漫山红遍的花海,更成了痴呆儿。我缓缓地攀上了一个大圆石,伫立其上:“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我甚感惊讶,平常总是在肚子里打卷儿的歌声,今天竟然冲破了嗓门,与大山红花亲密无间。
随着回荡的歌声旋律,我睁大了眼睛:这个山头连绵十余里竟是“花海”奇观。看吧,那杜鹃花,体态风姿,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看吧,这杜鹃花,花色多姿,姹紫嫣红: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或粉红、洋红、橙黄色、淡紫色、黄中带红、红中带白、白中带绿,可谓千变万化,色彩斑斓。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著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真是各具风姿,仪态万千啊。
这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这一切都令我心旷神怡。
过了中午十二点,山上晴朗起来。山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孩子们肚子饿了,先吃起了随身带的干粮点心。下午一点左右,几个文友并提出要下山。王副校长说,也好吧,我已经订好了下午两点的午餐,走下去也差不多了。于是大家便跟着往下走。“喂,邹大哥你给我们多拍些下山的背影吧。”我回头一看,哎呀,我怎么又走在了最后呢。
走下山来,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可上山的人接连不断。车走的很缓慢。依依不舍的我趁前面堵车之际便下了车,毕恭毕敬地仰望着身后的望军山。
多美的望军山啊,你美得“六宫粉黛无颜色”,你美得犹如一位安详而倚山而睡的绝佳少妇。多神的望军山啊,你神得令我思绪万千,你神得把我带进了美妙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在山下征集民工,一位新婚少妇,因丈夫应征而去,她等了一年又一年,望穿秋水,疲倦而睡,坐化成山,人们便称此山为“望君山”。后来瑶胞们在此居住,在“望君山”顶峰设立烽火台,以防备官兵骚扰,故又名“望军山”。而现在,“望君山”则鲜为人知了。
现在,大山里的同胞们早已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了,用不着再设烽火台以防官兵骚扰。而山上的杜鹃花却是一年红似一年,远道而来赏花的朋友们也是一年多于一年。
还是叫“望君山”吧,这是红杜鹃的心愿,这是映山红的期盼!
你听,山上歌声回荡:“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望君来……”。
年4月21日
(本文发表于《北江》年第6期)
谢谢您的光临!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