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采风诗文

福津题诗九首(1)聚会美丽三河坝,悠来旱码头。明晨欢雅集,聚首众贤踌。(2)福津古郡都,寺院宋贤枢。文化氤氲厚,乡民酿裕图。(3)福津广严院后魏武阶时古远,福津置县史明丹。广严唐宋弥陀始,迅猛洪涛虎噬澜。乾道壁留修缮事,汉教字画聚传坛。美轮美奂飞檐殿,古树腾兴盛世观。(4)?福津采风仰悠悠广院诵经陀,亘古载春秋。逝霜风凄雨,唐梁宋殿,煦照当楼。壁字参知敕勒,代代育教优。古柏森森叶,葱茂繁稠。宝马盘旋山岳,望肥田橄榄,金豆枝酬。感双椒套种,千亩酿丰收。摘玲珑、金钱压叠,气壮腰、豪迈旅云游。三河镇、物华贤集,富裕腾猷。(5)游福津广严院金盘选址福津河,西汉归来魏后多。佛殿青灯超极度,碑文石字说弥陀。可怜战火烧珍物,幸凿存书护笼窠。解放囤粮挥剑让,欧阳赐笔颂欢歌。(6)远眺三河南山万亩油橄榄金发女郎珠宝树,妖娆沃野舞山岗。绿田漠漠排阡陌,紫叶潇潇落雨桑。露颗玲珑生簇瓣,晶莹琼玉慰肝肠。碧涛梦醒阶州果,致富东方出海洋。(7)赞三河南山万亩油橄榄麻崖沃土绿田油,橄榄三河万亩收。紫亮琼浆盈韵醉,甘醇玉液舞漫踌。食餐健体强民智,赚取真金富众酬。千载福津仙圣果,玲珑剔透耀家馐。(8)福津河畔福津千载获丰收,沃土田园物畅流。橄榄藤枝繁稷黍,玲珑果肉酿油馐。佛陀古镇钟声响,碑石欧阳史迹遒。富裕三河生俊杰,麻崖峻岭蕴桑畴。(9)神谕嫁福津神谕通灵传我语,归宁应嫁福津河。广严佛院千秋度,珠玉玲珑诵圣歌。神谕托梦,归宁三河文/何水长一夜来神谕托梦,三生三世,归宁三河。首次邂逅保护完好的千年古镇和富裕丰产的三河镇,是在武都三河镇举行的“学党史,开新局”庆祝建党百年华诞首届文艺采风活动中。历史上,福津不仅仅是河名,也是一个时常见诸于史书之中的古县名。在宋时,古阶州辖福津、将利两县,福津一度成为阶州郡治的所在地。柏林寺村所在山麓称龙拽山,邻福津河北岸,村落建置于开阔的台地上。我远远地看到,在错落有致的民居间,葱茏青黑色的树影露出不凡的气象,那正是广严院的森森古柏。古槐参天岁月悠,歌声悠扬彩旗红。在盛夏清晨彩霞中,镇长候选人王海峰主持首届文艺采风活动仪式启动,镇党委书记蒲耀军致欢迎辞,精炼介绍三河镇致富发展和未来谋划。三河镇蕴涵福津文化、紫泥文化、古刹广严院的深厚文化及保护变迁史。在历届领导带领下,挖掘保护。为使人民脱贫致富,栽种花椒油橄榄的几十年奋斗不止;区文联辛山泉主席讲话告诫文艺工作者要开动双脚,争亮眼睛,竖起耳朵,感受、发现、倾听人民的声音,写出好作品,宣传三河、宣传武都,献给党的百年华诞。于是文学摄影爱好者,在镇领导的带领下,边听边看,逐渐撩开三河镇神秘而美丽的面纱。二在这千年的广严院,我们聆听到了镇党委书记蒲耀军的对福津广严院的前世今生的介绍。广严院,俗名柏林寺,是古代阶州著名的古刹,也是保存较完整的唐宋代建筑。“险崖栈道居天险,广严寺院乃壮观。”是武都八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三河镇因境内郭河、福津河、花椒沟三条河流交汇而得名。福津河以北,为黄土质疏松山体,少植被,多厚土,泥石流较多;以南,为花岗岩石崖,色浓而质硬,林木葱茏,山青水秀。“三水合流”后,“撷嘉名而用”,保留了福津河的名称。这寄托着千百年来福津河流域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而创造富裕安康的祈盼与梦想。鸣蝉悠扬,古槐浓荫,佛殿魏然,香烟缭绕。蒲书记边走边说。现存广严院建筑规模很小,只存院落一进,山门、前殿和两厢,但不大的院落在古柏的遮蔽下,清净惬意。广严院山门殿单檐硬山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细看斗拱、角梁、椽头之上的彩绘明丽、簇新,风雨剥蚀中多次维修缺少了想象中的斑斓古意,步入山门,便直入院内。触目所及,两通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古碑引起了我的注意。寺院住持介绍说,这两通来自北宋和南宋时期的碑碣能够确证广严院的悠久历史。看到我们在玻璃罩的反光之中,费力辨认碑文,住持微笑着把我们引向东厢房窗户上两通古碑的原始拓片前。让我兴奋莫名的是碑文的落款:嘉祐七年十二月一日牒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赵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吏部侍郎平章事曾刑部尚书平章事韩这四位朝廷高官的姓:赵、欧阳、曾、韩,这竟然和我曾在康县周家坝(宋时属于将利县)看到的犀牛寺仁济院残碑上的牒文是一模一样的。查阅了在嘉祐七年北宋重臣,按照他们的官职可推断为赵概、欧阳修、曾公亮和韩琦。足以见证,在同一时期,正是“中书门下省”颁下文书,广严院和仁济院获得了仁宗皇帝的御赐匾额。从拓片中看到北宋碑的正面为嘉祐七年朝廷敕赐碑文:“……旧阶州福津镇弥陀院……敕宜赐广严院为额”,按碑文,广严院之前身名作弥陀院。而反面碑文《阶州福津广严院记》记述了当时的寺院规模:“大佛殿,三间。文殊殿,三间。观音殿,三间。斋厅、三间。僧堂,两间。三门楼,三间。”而我最亲切是北宋大文豪导师欧阳修的题字作文,熠熠闪耀了千年风雨月华。另一块南宋碑刻则是《新修广严院记》。按照碑文记载,广严院在南宋绍兴年间被洪水毁坏,后来迁址于绍兴三十一年(年)重建,,十二年之后的乾道九年(年)建成,但规模与北宋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现在,广严院内仅存的宋时建筑只剩下一座前殿了。它的顶部不做装饰,不用藻井,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成为古建特有的“彻上明造”。古柏掩映的砖瓦深灰色的大殿,正面有三门,左中右三门对称扇开,门楣书古来三副对联,左书:紫泥清风吹开云雾千年晓,玉瓶法雨洒动乾坤万户春;中书:瑞映南海悠闲十方世界,祥临西湖清静一日江山;右书:慧雨欲洒福津众人道喜(拟补),慈云将行广院松柏呈祥。蕴涵儒佛济世思想。笔法遒劲饱满,圆润藏锋,深得颜体功力,又看碑文刻石,见证宋体书写的精髓魂骨。走进大雄宝殿里,内壁墙隐隐泛红,眼前有一种云蒸霞蔚的特效。一旁的住持说,它就是我们的武都紫泥。在清光绪年间叶恩沛修纂的《阶州直隶州续志》有如下记录:“广严院……殿壁用紫泥粉,色如紫朱……”而在《阶州志》这样评说武都紫泥:“汉朝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宝加绿绨其上。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赤而粘,贡之封玺,故诏浩有紫泥之美。”用紫泥来装饰广严院的内壁,真可谓就地取材、匠心独具。从现存前殿可以看到它虽屡经修缮,但主体大木形制接近于唐宋法式,主体构架仍为南宋初建遗物,与碑文内容契合。现存南宋时期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武都福津广严院,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上在全国都是璀璨的瑰宝。广严院院中矗立着二槐九柏。古槐茂盛,高入云天。枝条四射,翠绿繁茂,枝叶合抱着周围皲裂的树干,旋转缠绕的丝纹也如三河的麻花,纽结裸露。知了歌声悠远,与周边似波涛汹涌,金色紫泥印染过的山岗,层层台地上深灰的油橄榄、翠绿的花椒树,织成了多彩的画卷。老槐古柏,吸收大地水分,接收阳光雨露,千年轮回,四季荣兴,依旧朝气蓬勃,郁郁葱葱;灰瓦殿宇,佛陀钟声,承载着千年的体温和面容,蕴藏着内心的慈悲与怜悯,它们身体和灵魂驻足在柏林寺的广严院,必然有着大自然的安排和神灵的指点。神谕有旨,三生三世,归宁三河。我确信,广严院,它在这里等着我,等着你。佛堂殿宇里诵经修行,黄灯经卷代代永传。钟声,夜半回荡福津河畔;碑文,如山伟岸,见证历史长河,虽深埋泥土,沧桑有变,亦熠熠生辉。水,那丰厚壮阔的水,从东、北、西三方安静的汇于三河,蕴含清波之美,赋予山川之险,吸纳灵秀之韵,孕育千载生灵。广严院,它承载福津之泽,播儒释之道,它站立的姿态,注定接纳世间的万千气象,饱尝历史的风云变幻,见证时代的荣辱兴衰,收藏日月的扼腕咏叹。开华夏丰盛硕果,洒古韵倾吐幽香。福津河畔,融儒释道文化,红色文化一体,绽放溢彩。三河镇外一处高崖,负势竞上,垂直的山头下突兀形成一大洞口,民间传有:吃在三河口,屙在岸门口。清末光绪年间筑石起墙,在十余丈的高崖上,偎洞建成崖儿寺,道教名为清平观。尊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纲,笃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规,社会人生都遵法道而行,回归自然。这表现了从天、地、人、自然四个方面进行教化的社会功能。这里更是红色文化闪光土壤。廊道背墙还留有七十多年前中共甘南革命先驱王仲甲的题诗:豪志北正云,黎民愁暴风。清平同心变,万物感化宗。豪气干云,意志坚定的共产党的老朋友,竟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福津流域早有地下党活动。解放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甘南有立碑锤字。神谕有旨,这早已是觉醒的沃土。三当我们站在北山高顶,南山万亩油橄榄,让人激情澎湃。眺望福津,苍翠碧绿,白云蓝天下昂首的群山、逶迤的沟壑尽收眼底,东西南北,一片片翠绿扑入眼帘。高速巨龙穿山越隧,重型机械呼啸而去。南山油橄榄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三河路。望山岗意踌躇!欢心栽种经行处,肩背脊梁汗水流。兴,百姓乐;忙,百姓乐。看,黑黝黝,一片片,沟梁平台,坎堎山坡的橄榄树,仿佛是千军万马奔腾的战士,驾驭舰队,跟着响彻云霄的冲锋号,漫过东欧平原,席卷地中海的波涛,沿着印度洋踏浪而来,停泊在南海的一艘艘中国改造、制造的辽宁号、山东号,还有广东号,甘肃号航母上派驻陇上江南福津河畔的金发女郎,送来的金山银海啊!党委书记蒲耀军向我们介绍说,三河镇历届镇党委政府,把油橄榄产业做为富民兴镇的支柱来培植。这位于镇府南面的连片区域,从花椒沟、张半山、汉坪等八个村,载种有一万三千多亩。层层梯田,块块沃土,株株腾茂,蒜辫金豆,紫黛晶莹,琼浆乾坤。神谕传旨,七彩云霞夏日飘,歌飞起舞乐天堂!如此丰饶生大地,黎民富裕颂时煌。四车轮滚滚上高坡,丽日双椒满山红。上河坝南山小石村、杨坪村,在海拔多米的半山腰,政府用了三年时间整治栽种花椒一千三百多亩,如百万雄兵,覆压十里,这里是二战诺曼底登陆的人类胜利的风景,这是淮海渡江战役所向披靡致富的壮举,“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消除贫穷,跨进小康,这是三河镇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创造的生态家园、富民兴镇的美丽乡村。你看那“花椒树下种辣椒”的“双椒”套种方式增产增收,运用政府主导,党建引领,农户主体,市场运作管理模式,种植改良,优化品质,扩大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抓机遇,立项目,提供优质辣椒苗,购买农业保险。统一指导,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方式,保障了农民产品销售,稳定了农民的收益。党委书记蒲耀军说,椒树关键在管护,政府责任到人,主抓主管,村户具体管护。春来枝发芽,除草防虫害,挂果防染病,施肥松田土。选择优质辣椒苗,栽种椒树低下。花椒摘完树身轻,修剪树枝摘辣椒,入冬拔除辣椒根茎草,松土施肥保墒力。寒冬来临之际,抓紧培训家庭椒树科技医生:掌握涂白。消灭虫卵防虫害。防止损伤树皮。降低辐射保温防冻,保护了树干。蒲书记说,涂白是椒树入冬后的一项全民人海战斗,男女老少,手拿石灰刷,一株株一椒树,一台肥田七八亩地的椒树,涂白之后的树干,仿佛赛北入秋的成群成群的羔羊,在天高云淡雁南飞的碧绿的草原上,静静吃草,深深吸收大地的乳汁。一位老干部说,最火热的是摘椒的场面,产业大道这可谓车水马龙,各户的宝马、奔驰、奥迪满山田道待命一片!万绿丛中点点红,歌声飞出椒树中。大多数农户摘两千斤花椒,闪亮的票子每年十多万元装进了口袋。五青山绿水聚宝盆,麻崖山脚桃源村。峰峦叠浪,树木葱茏,绿染泼墨,清溪潺潺。春日花香鸟语,夏日避暑纳凉,秋日观赏美景,冬日煮酒赏雪,收获丰硕,享受“石浅水潺潺,日落山照曜”的诗韵嘉境。神谕托梦,品味千年遗韵,营造生态家园,居住绿水青山,谁愿归?何水长:网名水天沧浪。男,汉族,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人。汉语言本科,高级教师,武都区、陇南市作家协会、陇南诗词学会会员,中诗报会员。诗文散见于《陇南文艺》《陇南诗词》《武都文艺》《相聚文学》《成州文学》《岭南作家》《诗天子》《秦州微刊》《广西诗词网》《中国诗歌报》《齐鲁文学》《金银滩文学》等纸刊及网络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z/9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