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胡光华先生创作的小说桃花村故事(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时间跨越民国到新中国五十年代末。黄金鼎与林如兰的爱情故事有一些曲折,黄金鼎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比较好,林如兰的形象也写得不错,小说以喜剧的形式收结。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做到了虚实结合,有场面描写,也有细节,安排得比较合理。短篇小说或者小小说,在小、细方面做功夫。人物形象刻画得饱满,细节描写得合理,故事情节写得生动,这些都需要作者用心和有足够的写作功夫。如果掌握了这些,则基本达到了要求。希望作者和爱好者,能够努力去挖掘出好题材,在人物刻画和细节方面多加细心。文川山人、5、5桃花村故事(四)胡光华桃花村上一代人的心中目中,黄金鼎 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人虽然已经随着桃花溪里的水流逝而去,他的故事,却象溪里的游鱼,时不时的泛出水面,给静静地流淌着的岁月,搅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漩涡……那是一个远去了的年代。父母健在,哥弟三个,几间瓦房,十多亩田地,牛羊鸡鸭……组成了一个殷实的家。十八岁的时候,家里就张罗着给长子黄金鼎相亲,说了一门亲戚。然而订亲不久,姑娘却出了意外,溺水而亡。捱了几月,又给他相了一门亲戚,女方家又不明不白的得了重病,香消玉殒。这一些不祥征兆,给一家人捎带来挥之不去的阴霾。趁着一个墟日,黄金鼎到十多里外的镇上,叫一个排摊算卦的先生推了八字,说是他的命带七煞,虽然是身财极旺,然而婚姻不顺,要连克七个老婆,第八个才能婚配成功。黄金鼎忧心忡忡地回了家,在床上不吃不喝地躺了两天,然后咕噜咕噜的灌了一瓶白酒,对全家人说道:“我这一辈子成不了家了,也不想成家了,我认命了。轮着给两个弟弟相亲讨媳妇吧。”全家人劝也没用,他的态度坚决:如果要捎带着连克七个媳妇才能走上成家立业的‘幸福’之路,他不要了。这可是在生离死别的刀刃上讨要来的生涯啊。他要平平安安地和两个弟弟一起过生活,黄家的香火,有两个弟弟延续,这就够了。这样,他的良心才能得到安宁。尔后,两个弟弟成了家,生了娃。兄弟们也没有分家,家里的事儿,唯长兄的主张是瞻,和和睦睦地过着平静的日子。在那一代人中,黄金鼎可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他身材魁梧,方脸大耳,剑眉入鬓。他天生一双锐眼,白天看得清云中鸟,夜晚瞧得透水底鱼。他打小拜一个同村的长者学了十二路长拳,耍起来虎虎生风,三五个壮汉近不了身。他还练有一手好枪法,一杆火药铳百发百中,远近歹人因黄金鼎的大名而不敢犯桃花村的地盘。那一年大旱,桃花村给附近的凌溪村争抢陂水渠道的灌溉源头,在对面两个各自所属的山头上互筑寨寮,火铳伺候,被黄金鼎从一里外的山下一火铳崩坏了对方的枪眼。逼得对方不敢用强。这一下黄金鼎成了桃花村里的带头大哥,村里人有什么纠纷争执,也都是他一碗水端平,弹压下去。有一天黄金鼎到村后的山上捡草药,一只雪白色的野兔子在他的脚前脚后窜来窜去。他顺着野兔的行迹追到了密林里的一个古墓前,野兔子钻入古墓的缝隙中。他扒开墓穴的石头,里面有一个破旧的棺材,掀开盖板一看。露出一个瓷缸,一个瓷盘盖顶,装着一大缸的银元。他不动声色的封了墓门,当天夜里和两个弟弟一起把银元连瓷缸背回了家里。兄弟仨用这些银元翻盖了新房,建了一幢油坊,其余的财物留着成为传家宝埋藏着。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黄金鼎捡银元的事被村里人知道了,人们都说这是他的积德,上天给他的恩赐。那野白兔是山神爷土地公公变化出来指引他的。因为他宁愿独身不娶,也不愿 别人,这是多大的德行啊?这才有了他的好果子福报。人们也推测着这些宝物应该是当年倭寇侵犯之时来不及带走埋藏着的东西,属于无主之物,如今回归有义之人所有的了。桃花村里的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桃花溪里的流水,日复一日,绕村而去。桃花村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本来就是如此: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生活若是如此,夫复何求?然而,黄金鼎的心中,总有一种空空落落的感觉。看着侄儿侄女们在院子里嘻笑打闹,听着村里面逢年过节的鞭炮声,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畸形的,他的人也似乎被一团戾气包裹着,时不时的要爆裂开来。更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人性的渴求,青春的骚动,象一只受伤的小鹿,在他的心里撞来撞去。那是一个中秋节的徬晚,黄金鼎和一家人吃了晚饭,喝了几碗酒,跌跌撞撞的在村前的桃花溪旁徘徊了好久,突然间脑子一热,他嘶哑着嗓子似乎要呼喊着什么,两手向着天空似乎要抓住什么而没有抓住,他一头扎进了桃花溪水里去了。朦胧中他挣扎着,呛了几口水。一阵痛苦的窒息之后,他觉得似乎有七彩霓虹裹挟着他的身子,向着忽明忽暗的远方载浮而去……他失去了知觉,沉入了水底。过了好久,他发现自己躺在溪边的青草地上,旁边坐着一个同村的姑娘。姑娘家侧着脸看着他,东山上的满月,银白色的光辉洒在姑娘的身上。桃花溪里的水在旁边静静地流去,蟋蟀在草丛里??地叫着。风是软绵绵的,人是朦朦胧胧的。姑娘的右手,轻轻的拍打着黄金鼎的后背,他心中的块垒,胸口的翳闷也在这轻轻的拍打下消散了,一阵呛咳过后,他的呼吸逐渐地平稳了下来。突然,黄金鼎意识到自己的双手紧紧的攥在姑娘的左手腕上,他的指甲攫破了她的肌肤,破损的地方正在渗血,然而姑娘似乎不觉得痛,她的脸上满是关心,体恤的神色。她望着被自己救起来的溺水人,轻轻说:“别这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姑娘的脸象熟透了的樱桃,她的眼神如水,融和着月亮的辉光。这一道辉光渗入了他的心的深处,心里头的戾气,也在一片辉光中消融了。他觉得这一次的死里逃生,似乎让他抓住了什么。他不由心里轻叹:人生也有如此美妙的时候。两个人在溪边待了很久,双手互握,轻轻地说着什么……很久很久,才互道珍重,分手离去。姑娘家叫林如兰,是一个童养媳。她的养父母没有生育,她是从外村抱回来抚养长大的:以便将来招一个上门女婿,来延续香火后嗣的。她的心中,暗慕黄金鼎有许久了,经常观察黄金鼎的言行举止,今晚她看到黄金鼎失魂落魄地在溪边踟蹰,就悄悄地跟着,才及时的把落水人救了上来。第二天晚上,林如兰把黄金鼎带到家里,给父母说要招他为夫,她父母知道黄金鼎的为人,当然没有异议,事儿就这样定了下来。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着美好的轨道运行下去。过不多久,林如兰竟然病了,十几天发热不退, 还咳出了血来。黄金鼎每天端茶端药伺候,病情仍然没有起色,反而日渐严重下去。这时,有个把邻居就风言风语地说开了:他黄金鼎是七煞之命,如兰和他好上了,肯定会被克掉了的。除非黄金鼎和她解除婚姻关系,还要让如兰同时和别的男人订婚,才能破了这个煞。黄金鼎咬牙叹息:事情也只能这样了!恰巧有一个村里的一个后生仔叫黄文虎的给凌溪村人争水互殴,两个人扭打着滚下了山崖。后生仔刮了几道伤口并无大碍,凌溪村那个人年龄大了,捱不住拆腾,伤重死了。事情闹到了乡公所,官家的判决是后生仔必须去当壮丁才能了结此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壮丁意味着死亡。多少人当壮丁都是一去不复还的。肇事者一家子当即哭成一团。这时,黄金鼎毅然决然的做了决定,要顶替肇事者去当壮丁。条件是黄文虎必须给林如兰当上门女婿。这黄文虎家本来就有四个兄弟的,自己又未婚配,如兰又是何等的出类拔萃,又能化解灾祸,怎能不同意呢?那个不寻常的年代当壮丁并不象现在参军一样有人欢送——黄金鼎当即就象死刑犯一样被乡公所扣押着,第二天就押上了北上的汽车。等林如兰从死亡的魔掌中恢复过来,黄金鼎已经走上漫漫的从军之路,他已经渺无音讯了。黄文虎家里来提亲林如兰也死活不从,她要等待,等黄金鼎回来。当壮丁也有极个别回来的,有的是逃跑回来,有的是负伤回来的。总之或许就有奇迹出现,她坚决不肯婚配别人。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望着东山的月亮升起,望着西山的月亮隐去——她要等待奇迹出现。那时候当的是国民党的壮丁。这些匆匆调集起来的军队一路向北。不久,他就加入了淮海战役。黄金鼎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包了饺子,徼械投降了,一大拨人加入了解放军。在队伍的集训中,黄金鼎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他被选拔为部队里的狙击手。一杆枪,一把大砍刀,威风凛凛,无人能敌。之后,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 中,黄金鼎几次负伤,几次凭着高强的武艺死里逃生。他的一杆枪令敌人闻风丧胆。他狙击打死了一百多个敌军官兵,立下了赫赫战功,有特等功,一等功,二,三等功都立了个透,总共获得了十几枚军功章。复员的时候,是黄金鼎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候。他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片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鞭炮声中,他回到了离别十年的家中。林如兰也夹杂在欢迎英雄归来的人群中。她依旧孑然一身顽强的生活着。几天后,待欢迎的热潮平息下去了。林如兰请黄金鼎到了家里,炒了几个菜,烫了一壶酒,两个人对饮着把酒喝了个干净。趁着酒劲,林如兰直白的说要嫁给黄金鼎。她这一生只认黄金鼎这个男人,任黄金鼎怎么推脱也不行。女人的意愿是不管他是什么七煞八煞,只要能够做成夫妻,明天死了也行。她要横下一条心报答面前这个男人。当夜做了夫妻……几个月以后她俩依然是夫妻。也没有什么七煞八煞出现。他俩就这样静静地生活着。有一天。黄金鼎和林如兰夫妇去镇上买杂货。他看到那个相命馆依然存在,算命先生却换了人。一个中年人摇头晃脑的把黄金鼎的八字摆了个把钟头。沉吟良久,迟疑地说:“真的是七煞之命,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缘故,有浩然正气,神圣之物,才能化解这一特殊命格。”“死里逃生,杀敌百数,保家卫国,军功章十几枚能不能化解?”黄金鼎目光如炬,望着面前的江湖先生问道。“对!就是这样!”“你为国争光,立了这么多战功,英雄本色,一身正气。十几枚军功章是神圣之物!足足有余,化解这鸟不拉屎的煞气了。不必顾虑,大难不死,后福滔滔!”就这样,他俩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生了一男一女,过着安宁恬静的生活。大炼铁的那个年代,黄金鼎把埋藏着的银元献给了国家。那个封盖瓷缸的瓷盆,却被他保存了下来。有人说这是一个宝物——反正是不是宝物,都要保存着的。他吩咐后代要永远保存着,作为自己出生入死的证物,流传下去。作者简介:胡光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卫生院退休医生。中华诗刊学会会员。福建省及莆田市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诗作获中华诗词第三届有奖征集佳作奖。“湄洲湾杯”全国诗词有奖征集 奖。中华诗刊多次发表作品。《杜鹃花文学》征稿说明
《杜鹃花文学》是“紫云山文友群”期刊中的对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