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一定为实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在网上流行。

医院,几位医生跟着救护车去救治重伤的病人。

医生们在车里吃起了香蕉,有人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随后发到网上。

没想到,立刻有人阴阳怪气地质疑——

医生们胃口可真好啊,里面躺着的病人还生死未卜,就不能下车再吃?在转运车上吃东西,难道不会影响救治?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当天,为了抢救病人,医生们往返公里,高强度工作7个小时,他们早已饥肠辘辘,体力不支。可时间不允许他们吃饭,他们只好迅速到旁边的超市里,买了能恢复体力的食物,不影响后续的治疗。

当时救护车上的病人处于注射镇静剂之后的稳定状态,医生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也不忘盯着监测仪。

“我们也是人,我们也需要吃饭。”当事医生这样回应道。

许多人不明事实真相,就在网上随意发表言论。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

一名医生在做完手术之后,“豪饮”葡萄糖水。

没想到却因此遭到质疑:

手术室的免费葡萄糖?挺贵的,你给钱了没?免费喝吗?葡萄糖交钱了吗?随便喝吗?

他们不会知道,这位医生当天做脑干出血手术,凌晨4点才下手术台,途中不能喝水。

嗓子渴得快冒烟了,他才喝了一瓶葡萄糖水,而且费用是算在科室成本里的。

一位农民工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工地午餐,有一次他上传了自己吃自热米饭的视频。

结果,评论区又出现了恶意揣测的声音——

假的农民工吧?手这么干净?视频里那么多机位,农民工还懂得拍视频?

后来,他的儿子不得不发长文澄清:“爸爸在工地干了三十年活,手看起来干净是因为吃饭前洗了手,平时喜欢给大家分享生活,所以特地买了新相机。”

在这个容易被群体性情绪诱导的网络时代里,做“键盘侠”的成本太低,他们高举着道德的旗帜,听风就是雨;拿着所谓“高尚”的放大镜,对准他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随波逐流,在知晓事情的真相之前,就随意下结论,做着节奏的跟随者……

况且,无论是否了解事情的真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抨击别人本身就是错误的。道德不应该用来踩在脚下去指责别人,而是应该内化于心,去自觉地遵守。

那么,在“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在这里,小保有两个观点想与你分享,并与每一个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里独善其身的保贝共勉。

01拒绝盲从,保持清醒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当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看到别人掐头去尾,恶意拼接,忽略事实地评价他人,我们不能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就跟风发表言论。

看到一些只有情绪,没有逻辑的碎片化信息,我们不能轻易被煽动,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审判别人。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要接受的信息数不胜数。我们不能只做信息的接受者,更要做独立的思考者,在经过自己有思想的判断后,去接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真正想法,永远好过坐井观天地随波逐流。

02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有些事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永远不会懂的。就像水中花井中月,你以为你懂了,看到的是真实的,其实它只是投影而已。”

一件事情的真相,往往要通过从所有知情人处得到的真相汇聚而成。而我们所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事情的其中一面。所以,当面对热点事件时,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如同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般看问题,永远也无法认识到事情真实的样子。只有多方面观察、思考、了解,才能让我们离事情的真相更近一些。

眼见不一定为实,愿我们都能拥有清醒思考的能力。

END

(部分图文素材源自网络)

往期精彩↘

“樱”为有你,一切都那么美好~

3.15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

天使的模样!

编辑:牛靖扬

美工:连驰龙

校对:雷文华

审核:张可一

安全无小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z/8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