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坪

小镇上坪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以前有个封疆大吏,骑马经过上坪,刚进镇内,便大惊失色,连忙下马。为什么一个堂堂高级官员,来到一个毫不知名的偏僻小镇,竟然下马以示尊敬呢?原来他初看上坪形势,见四周群山环抱,正如龙盘虎踞,小镇形如宝盆,颇能藏风聚气,应当能出不凡之人。可惜的是,当他仔细察看之后,便再次上马,率队坦然而过。随从向他请教个中原因,官员说,此地形胜,惜乎北缺偏心,美中不足,五百年内当无出吾右者。——意思很明显,五百年内,都出不了比他更大的官。他的话从风水学上解释了上坪地势的不足:一是北缺,小镇四周环抱,但北边山势较低,难抵罡风侵袭;二是偏心,镇上大河水清浪阔,但偏在西边一侧,而且缺乏蜿蜒之势。这个传说有迷信成分,不值得过多讨论。不过这位封疆大吏初来上坪,就给这里戴了个五百年的紧箍咒,胆子也真够大的。千百年来,小镇上坪确实像一个藏在闺中人不识的小女子,她的美,从不被外人所知,她的美,连生于斯长于斯的子弟,也未能尽知。直到近二十年,她出产的鹰嘴蜜桃成为各地人们的口福,她的名字才逐渐被人提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小镇吧。一、此地形胜上坪上坪,最上面的坪。在粤东北九连山脉连绵的山势中,有一块能够聚居数万人的平地,已经非常难得。上坪往北接壤江西龙南县,往南二十多公里是连平县城,往东往西都是山。上坪的整个地势,大致呈现一个“渊”字:左边的三点水,是三个由小路连接的小村落,合称三洞村;那一撇是高耸的西华山,隔开了三洞村和镇中心;中间的米字是小镇中心,良田万亩,盛产优质水稻;镇北,——北缺,北缺的小山下是小水、中村,正是出产鹰嘴蜜桃的地方,镇南是下坪村;最东边的那一捺,又是一座接一座的山。从地理位置和人文风貌来说,上坪之于连平,正如燕赵之于华夏,上坪人也大体呈现出一种接近燕赵之风的磊落爽直。他们讲的是客家话,但语调铿锵,略显生硬,跟连平县城的腔调大相异趣。考究起来,上坪话虽然平声多,但单字发音时间稍长而富有变化,连平话去声、入声多,但单字发音短促而平淡。如果再和梅县所谓标准客家话相比,梅县话简直算是吴侬软语。——据语言学家研究,客家话保留了大量古音,所以用上坪话来朗诵诗词,是很美妙的体验。上坪人不但说话当当响,做事更是响当当。他们总是想做、敢做、能做,不断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一条大河在镇西穿行。河东河西的人,正如不同的地形一般,呈现出略为不同的风格。河西的山多高耸,山石纵横,河西的人,似乎也多了一分峭直。河东的山多平缓,水清林密,河东的人,似乎也多了一分灵秀。二、坐佛金印镇东有一座小山,名叫高运头。这个名字暗示着它的不凡。从正面看,它形似坐佛,如果你清晨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头,朝阳初升,山顶衔日,万丈金光迎面而来,真有佛光普照的感觉。从后面看,它的形状像一颗大大的盘龙金印,正迎着朝阳,熠熠生辉。山脚下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东南小学。似乎是巧合,东南小学多年来都以教学兼优著称,镇上第一个本县高考状元,就是在这里读的小学。山下附近的村落文风鼎盛,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诗人,和一个小有名气的女作家。高运头遍地都是映山红,花开时节,满山红胜火,远远望去,好像给坐佛镶了金身。山上还盛产山稔,是中秋时节本地孩子最爱的果子。它也是泡酒的上上之品,据说有益气补血的神效。沿山路走到山顶,向下望去,镇上风光一览无余,真让人心胸开阔,满怀豪情。当地人说,上到高运头,好运在前头。登高望远,襟抱全开,好运当然一直伴随着你。高运头山顶也是西华日落的最佳观赏地点。三、谢家宝树上坪原住民共有五姓,合计三万余人。绝大多数住民姓谢,少部分姓陈,下坪村一带还有张、刘、丘三姓,人数更少。镇中心一带居住着陈谢两姓,陈姓系出汉朝颍川郡望族,是陈寔后裔。根据古老的族谱证实,这一支经由福建迁入广东,六百多年前定居上坪,至今已繁衍二十几代。陈姓宗祠号星聚堂,出自陈寔拜访荀淑的故事: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真是个美好而让人神往的故事。谢姓系出东晋陈留郡大族,是谢安后裔,在上坪也有数百年的居住历史。谢姓宗祠号宝树堂,出自这样一个故事:谢太傅(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也是一个美好而让人神往的故事。先祖的名望、宗族的历史,让陈谢两姓子孙自尊、自信、自爱。几百年来,两姓人家在上坪演绎着精彩的故事,他们从来没有结怨,更没有仇恨,他们世代和睦,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乡土。小时候听奶奶说,上坪是陈姓祖先率先开山,谢姓后到,所以产生了一个美妙的“陈留谢”的故事,把“陈留”字当作“陈姓挽留”,意思是陈姓挽留谢姓一起在上坪居住。虽然这个故事只是世代口口相传,无从考证,但可能确有其事,陈姓祖先在上坪定居的时间确实更早一些。不过,我们不必纠结故事是否真实。来自陈留郡的谢姓子孙,巧合地住在一个本来已经有陈姓住民的地方,陈留也就难免成了陈姓挽留。谢姓子孙在上坪繁衍生息,后来居上,成了大族。谢姓在上坪的开山始祖曾有遗言,不准后世子孙欺负陈姓子孙。几百年来,两姓相安无事,也是一段佳话。位于河西下坝村的谢家祠堂,耗资数千万,在年落成,集中了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的特点,蔚为壮观,而又不失古朴。在祠堂建设过程中,谢家子孙积极筹款,使祠堂在短时间内建成,体现了谢家子孙团结一致善作善成的良好风貌。而陈姓乡贤也倾囊相助,为陈谢两姓世代和睦的佳话,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样一座宏伟的祠堂里,俯仰之间,一种宏大的家国情怀,一定会在你的心里往往激荡。四、西华日落也许你看过很多日落,它们是那么的美。不过我要告诉你,上坪的日落总是更加美轮美奂。西华山形状像极了一只神龟,高卧西南,不管四季如何变换,太阳永远从龟背下山,每天夕阳西下,总是一幅神龟负日的奇景。西华山劈手隔断了镇上和三洞村,把镇上的广阔天空,变成落日余晖宏大的舞台。在不同的季节,日落有着不同的精彩。深秋的西华日落,总是那么让人心醉神迷。红日刚刚躲进山背后,余光照耀着天空。没有云时,天空由湛蓝变成浅蓝色,再变成蓝灰色,灰色渐渐沫上粉红,粉红逐渐添加了一点淡紫,天地之间,变成一个大大的立体的调色板。天空慢慢变暗,有几颗星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夸耀它们夺目的光芒,然后在一瞬间,满天的星星突然被一起点亮,占据整个夜的舞台。当云层厚得像棉花时,藏在西华山后的太阳,先给云朵镶上金边,一种纯粹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金色,而背光一侧的云朵,抹上一层淡淡的灰,告诉你不必太惊讶,它仍然只是一朵云。金边渐渐褪色,云朵的边缘变成妖娆的红,它慵懒的浮在半空,一动也不动,任由天光慢慢远去,只留给它一个色彩斑斓的背影。当云朵薄而舒展的时候,山后的余光点燃了它,让它放肆地燃烧,火光比花更艳,比血更浓,这是五味真火吧,是怒放的生命吧,是太阳不羁的灵魂吧。红日在看不见的山背后继续下沉,云上的汽油慢慢消耗,它逐渐变幻着各种美得不真实的色彩。这些调皮的水分子究竟有多不安分啊,它们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化作云朵,在天空享受飞翔的自由,展示最曼妙的舞姿。当晚霞最终疲倦地不见了踪影,袅袅炊烟升起。这时候,那个常常躺在草垛上看日落的我,总会听见妈妈的声声呼唤,回家吃饭咯。……五、三洞茶香小时候一直很好奇,高耸的西华山后面,到底是什么呢?长大了才知道,山后面是山洞村,一个到处茶树飘香的地方。都说山里人穷,比山里更山里的人更穷。以前从三洞村到镇上,都要走上十和个小时。村民的日子,是真的难。但三洞村民穷则思变,发现当地终年云雾缭绕,适合茶树生长,于是不断改良茶种,精心培育,竟然种出了声名远播的三洞山茶,还种出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三洞茶园连山连片,一眼望不到边,山势连绵起伏,云雾时隐时现,你始终无法一窥它的全貎。三洞山茶初看起来并不诱人,茶叶的颜色形状未免普通。用当地的山泉水冲泡,它的香味瞬间涌起。它的香,不是碧螺春那种花香般温柔甜软的香,而是清爽的,像初春朝阳般的香气。茶色清澈,刚喝起来,带着天然的粗犷和野性,正如山民的气质。细细品味,一种余韵悠长的回甘在唇舌之间游荡,好像山间弥漫着的淡淡云雾。六、桃源秘境对桃花的赞叹自古流传,从《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耀眼光芒,到陶渊明《桃花源记》给它增添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不管东西南北中,桃花总在笑春风。人们喜爱桃花,就像桃花之魂融入了血液一般。可是,爱它的人说它娇媚,讨厌它的人,却嫌它轻薄艳俗。也许有时候他们是对的,但是,上坪的桃花坚决对这样的污名说不,它绝不轻薄艳俗。上坪的桃园,总计两万余亩,桃花占山为王,气势恢宏。可是它并不单调,在青山红土之间,一棵棵桃树侧畔,往往坐卧着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石灰岩,片片青苔点染着,同时又很聪明地不占尽岩石的美,而是让岩石的纯白,组成巧妙的图案,映衬出青苔好像美人远山眉般的黛色。可是,不管是狡猾的青苔,还是斑驳的岩石,毕竟只是配角,春光终究是属于桃花的。在花开时节,桃树的枝干没有叶子,它舒展着,向四周生长,——或者说,是我们勤劳的桃农,把它们修剪得那么舒展吧,总之,它放肆地舒展着。遒劲的枝干明明是苍老的青黑,却把棕红的桃胶来做点缀,来显示它旺盛的生命。朵朵桃花挂在枝头,深红是它们的肤色。它们像一簇簇火焰,在春光里燃烧跳跃。置身上坪的桃花丛中,也许热情、灿烂、奔放这一类词会轻易地涌上你的心头,可是,你和那些飞舞的蜂儿蝶儿一样,都被桃花变成了一个词:陶醉。二月赏花,七月尝果。在盛夏的七月,你不妨来品尝鹰嘴蜜桃的美妙滋味。鹰嘴蜜桃果皮青青,肉色温润如玉,肉质爽脆,如同初生的芦笋,肉味清甜中带着花蜜般的香气。这么好吃的桃子,成果只占到幼果的20%左右。初夏的风吹雨打,三分之一的幼果化作护花的泥;桃农摘掉三分之一,好给桃子空出生长位置;狡猾的黄蜂和其他不知名的虫儿,还要率先在最甜的果子上来一口,好果子也就所剩无几。美味而珍贵的鹰嘴蜜桃,是大自然赐予这片红土的神品。七、锯板松涛锯板坑,这个名字很直观,它是一个林场。在上坪话中,坑指大山之间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范围一般比坪小,比坳大。这种地方往往雨水丰沛,土地肥沃,是绿色生命的摇篮。锯板坑地处上坪东北,这里有典型的亚热带杂生林,以荷、樟、杉、柏等常绿树多见,但最多的还是松树。以前,这里到处都是三四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后来经过多年砍伐,大树少了。近些年来,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保护代替了砍伐,大树慢慢多起来,一人合抱的树随处可见。锯板坑堪称上坪的“庐山牯岭”,一年四季清爽如同初夏。这得益于它地形的巧妙。它不像它西边的分水坳,分水坳南边的山势形同壶口,不但风势猛烈,暴雨也频繁光顾。上坪老话说,分水坳,大风大水唔过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锯板坑则是另外一番光景,这里的海拔从南到北缓慢提升,季风吹来,贴地而行,把湿热的空气抬升到森林上空。茂密的树林遮挡着,只在树叶间漏下来一道道阳光,照顾低矮的小灌木。地上往往铺着厚厚的落叶、松针。树林里没有热带雨林的潮湿,所以落叶的腐败那么漫长,它们总是干净而清爽,好像刚刚被昨夜的风从枝头吹落。山涧流水潺潺,在幽深的树林里蜿蜒,似乎要流向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在冬天,北边的高山挡住了寒风,锯板坑异常温暖。这里是动物们的庇护所,大量野兔和松鼠在这里安家。近几年还有人见到了消失已久的黄猄。如果到锯板坑游玩,最好不要进到密林深处,这里不但野猪时常出没,据说还有蟒蛇和眼镜蛇的踪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是那么美妙,但各有不同。风吹起来,荷树这样略为宽大的叶子,发出哗哗地声音;而梨树这样小而薄的叶子,是动听的沙沙声;杉树不解风情,它的针叶厚壮,不声不响,懒懒地不跟风儿唱和。松树是最奇妙的,它的针叶细而长,富有弹性,是大自然上等的乐器。风吹动一棵松树倒也平常,无非是一种轻柔的,像少女淡扫娥眉,或者用手把鬓角挽到耳后的声音。但是一片广袤的松林,会乘风演奏雄壮的交响乐。这音乐声势浩大,张弛有度,节奏变化无穷,富有追波逐浪的层次感。微风初起时,松林哼起了催眠曲。风慢慢变紧,似乎传来了大地深处的呐喊。大风起时,声音如同天边的排浪,虎啸龙吟而来。美哉!壮哉!古人把这声音叫“松涛”,真是妙极了。多年前到广州读书,知道白云山有个景点叫“白云松涛”,兴冲冲跑去,却是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失望。锯板松涛,才叫松涛啊!八、南岭古道每逢七月蜜桃节,上坪都会组织从当地到龙南小武当的南岭古道徒步活动。年,这项活动吸引了六千多人参加,得到很高的评价。这条古道北接龙南通赣州,南接新丰通广州,虽然名气没有大庾岭古道那么大,但也是千百年来百姓的交通要道。徒步路线长约二十多公里,难度并不太高,非常适合初期的徒步者。最吸引人的是它沿线的岭南田园山水。王献之游会稽山的时候曾经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真是绝妙。这条路的美景,真正使人应接不暇。跨过沟沟坎坎,走过百年木桥,穿过茂密丛林,沿着溪边寻觅,走着踏石越过小溪,转角来到山下,一边是烂漫山花,一边是淙淙流水。山路兜兜转转,白云若隐若现,天光时明时暗,只有空气中的清香,经久不散。各种鸟儿不时飞过,惊破空山的寂静,却让仙境般的风景更加真实。九、黄牛星空粤北第一峰——黄牛石顶,是上坪西南连接另外两个镇的界山,海拔米。在中国的海拔第一阶梯,这个高度已经很了不起。三洞村人是幸运的,他们可以每天仰望黄牛石顶的雄伟,而镇上只能在某些地方遥望云端之下的峰顶。黄牛石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有一些勇敢的驴友登上峰顶,发现此处是观星圣地。喜欢观星的人,也许会去到从化阿婆六、深圳梧桐山一带,避开城市的灯光,享受星光的灿烂。钟爱观星的人,也许去过梅州阴那山,总算个观星老鸟。又或者,痴迷星空的人,远赴新疆的大漠、西藏的高原,任由满天星星包围自己。可是,我只爱黄牛石顶北纬25度的星空。黄牛石,远在星分翼轸的南昌之南,朱雀的尾巴更尾,天空没有它的位置。不过,在黄牛石顶,北极星永远挂在四十五度的天空,所有星星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春夜,亮星和银河都躲在西天,夜空是那么高远;夏夜,大三角丈量着夜空,丈量你的梦;秋夜,银河斜斜穿过中天,星星近得像挂在睫毛上的露珠;冬夜,南天的大钻石如此耀眼,天地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空气如此纯净,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清昴宿星团。如果带着高倍望远镜,深空星体也变得触手可及。黄牛石顶的日出和月光也是那么美。十、风吹蝴蝶三角湖、四方顶、瘦狗岭、野猪尖,……这些名字无疑是真实的,完全是上坪各地的名字,可是把“风吹蝴蝶”跟它们放在一起,却显得那么不真实。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不够土,简直是优雅得格格不入。风吹蝴蝶是上坪和江西的界山,由两座相连的山组成,因为山形像极了展翅欲飞的蝴蝶而得名。想象一下,一只蝴蝶立在花枝,清风徐来,它展开翅膀,将飞未飞,是美得多么摄人心魄的一瞬。风吹蝴蝶是攀登探险的绝好去处。它不太高,它的险峻也不让人望而生畏,山路当然是陡峭的,转弯处却不断地用新鲜的风景召唤你。据说这里出产一种名贵的兰花,有个好朋友十六年前采得一株,奉若珍宝,一直精心培育,至今依旧绿意盎然。上坪虽然山野,但当地的少年从小就明白什么是“郊外”。风吹蝴蝶完美地诠释了郊外的含义。这里离镇上十几公里,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两山兀然伫立,山下平坦开阔,草地绿油油地铺着毯子,树木疏朗俊秀,河水清澈见底。空气中洋溢着阳光、青春、朝气和爱情。这里是少男少女们最爱的野炊、露营地。日暖风清时节,他们嘻嘻哈哈地赶来,带着炊具,在山脚下随手捡些柴火,到附近村落里买来当季的食材。当地特产的白毛鸭最受欢迎,柴火焖鸭饭是上坪最具特色的的野餐。说“焖”其实是不准确的,上坪人说“烯”饭,——实在找不出对应的字,好歹这个字音近而带有火旁,——烯,没有炒那么干,又没有焖那么湿,却同时具备炒的干香和焖的入味。桃园里吃虫子长大的走地鸡,是制作窑鸡的上等材料,如果会白切就更美妙了。香喷喷的蘑菇谁家都有,初春的鲜笋青翠可口,几个人去山溪里捞半篮子石螺,是顶好的小菜。蔬菜就更简单了,村落里的阿婆,极乐意双手奉上新摘的一把。也许她年轻时,也曾经在这里野餐呢!小镇上坪,一个美如梦幻之地,时常进入我的梦里。梦里的梦幻,美丽的二次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z/7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