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长开杜鹃花

——医疗联合体工作片段纪实

昨天下午,正在内二科病房忙碌的杜医生,接到一位沈姓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里一叠连声地致谢,他说他的心脏介入手术十分成功,已经从恩施州城康复出院,刚刚回到野三关镇,云云。他单方面不由分说的唠叨,既让杜医生感觉到他康复后的喜悦和发自内心的感激,也让杜医生一时之间不知所以,好一会儿,杜医生才从懵懂中回过神来,一位经治病人的映像,逐渐与来电的沈先生叠合在一起。

不久前,沈先生因近一段时间自感胸闷、吸气费劲,医院内二科就诊,接诊中,杜医生了解到,沈先生患有高血压病已经长达20年,但一直没有规范治疗与服药,对沈先生例行作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除血压增高、血糖与血脂偏高之外,没有发现其他的明显异常,杜医生凭着她从事心血管专科工作十余年的临床经验,高度怀疑这是一例不甚典型的“冠心病”病例,于是又为沈先生加做了“运动负荷实验”检查,该检查提示沈先生的心电图呈现动态缺血性改变,证实了她的预判,杜医生由此诊断沈先生已经罹患“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型)”,故建议医院,做“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心脏的病情,她还告诉沈先生,他的心脏冠状动脉极有可能需要做支架植入治疗。面对这个诊断与治疗意见,自恃平素身强体壮的沈先生,对杜医生投去怀疑的一瞥,心有不甘地说,您不是吓我吧?!

沈先生最终还是在杜医生的反复劝说下,按照杜医生的建议,医院接受了住院治疗。沈先生来医院,立即经过“绿色通道”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正如杜医生预料,造影片显示沈先生的冠状动脉已经有三支出现病变,而且回旋支已经重度狭窄。沈先生随时有心脏骤停、猝死的危险!医院专家当机立断,为沈先生施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后,沈先生的不适症状迅速而明显地得到改善,全身恢复也很顺利。

手术前后造影图片对比

一个在州城病重康复的病人,这么盛情而急医院的医生,莫不是张冠李戴吧?不,还真不是!沈先生逢凶化吉的机缘,医院之间医疗联合体的建立。盛夏时节,随着一个简朴的揭牌医院举行,一个新的医疗联合体在武陵山重镇-野三关镇宣告正式运行,湖北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掀开了精准帮扶巴东县江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序幕,辐射所至区域内,近30万人口的就医难困局,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杜医生,单名一个“娟”字,是心血管专业硕士、医院心内科医生,被医院选拔为首批对口支援专家,来到这所离州城一医院,开始了她为期半年的“医联体”工作生涯。一位医疗队队员曾撰随笔《且向野三行》,内赋五言诗一首,将派出的两位女专家的名字嵌于其中,以此明志自励:千古劝农亭,新培支医林;亭下石林秀,林丛杜鹃鸣。律诗中的“杜鹃”,即心内科杜娟医生名字的谐音。

名如其人,美丽、温婉、敦厚的杜娟医生,来到野三关,离开团队和在新的区域开创新业务的双重压力,向她扑面而来,她即刻收敛起了莺声燕语的小女儿情怀,不惜抑制她游历自然、听风吟月的雅好,如一朵山野杜鹃花一般,将她的坚韧与平实发挥到极致,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查房、坐诊、授课、下乡,忙的不亦乐乎。医院诊疗条件有限,不能满足部分重危病人的就诊要求,杜医生作为内科专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这部分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进一步诊疗建议,并协调协助转诊,沈先生只是她经治的众多病人中的普通一个,所以,当沈先生真诚满怀地向她致谢时,她的思维会出现搜索记忆硬盘的短时恍惚。

从荷叶田田到层林在染,从盛夏到仲秋,若然移季,倏忽而已。掐指算来,杜娟医生来野三关镇工作的时光,已经时近三月,其间,有旅途奔波的艰辛,也有治愈病患的喜悦;有对家的深深牵挂,也有同事关爱的温馨。历历往事,经岁月的沉淀,必将成为她人生记忆中的珠贝。

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沈先生稍显曲折的就医事例,是医务人员与伏地三尺的病魔,甚至是与暗藏的死神斗智斗勇,并完胜的经典范例,诸多的类似就诊病例,正是实施分级诊疗的意义所在,正是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造福山乡人民健康福祉的价值所在。“以民为大”情结深楔骨髓的医院人,探索分级诊疗的步履,已经坚定地迈向大山深处,笃笃跫音正回响在这片大野荒岭。

年9月22日

羽叟野山涂鸦:

之一:且向野三行

之二:来喝二两喝二两

之三:野山秋思

孤身野山夜吟寒

赞赏

人赞赏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com/mhzz/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