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乌苏里船歌》(学员:王泽南)
《乌苏里船歌》由郭颂、胡小石作词,汪云才、郭颂作曲。乌苏里江一带是赫哲族祖居地之一,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歌曲调。《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的,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该作品犹如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充满了生活气息,描绘了赫哲族人民的新生活。
歌词赏析:
乌苏里江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浆,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学员简介:
王泽南,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曾先后出演《原野》、《杨贵妃》、《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电波》、《伤逝》、《宋庆龄》、《运河遥》、《悲怆的黎明》、《牛郎织女》、《茶花女》等中外歌剧主要角色,并荣获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宁夏赛区美声唱法金奖、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天津赛区流行唱法金奖、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等奖项。
乐海拾珠:《乌苏里船歌》——从这里认识了赫哲族
赫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对许多人而言,它遥远而神秘,如果不是因为有《乌苏里船歌》,知道它的人并不会很多。《乌苏里船歌》优美而舒展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歌词,让人生发出对乌苏里江水和赫哲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赫哲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主要以渔猎为生。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年秋天,《乌苏里船歌》的词作者胡小石深入到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同江的街津口、八岔,饶河的四排体验生活。当时正赶上大马哈渔汛,乌苏里江面上遍布赫哲族的小渔船,载两人,一人撒网,一人划桨。胡小石还住到江边滩头临时搭起的鱼窝棚里,与赫哲人一起吃杀生鱼。赫哲人原始、尽情、壮阔的生活景象,为胡小石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是当时的实景,并非夸张。
《乌苏里船歌》当年在哈夏音乐会上由郭颂演唱,后来在中央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由此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一首歌。自此曲问世以后,只要提起赫哲族,人们一般就会想到《乌苏里船歌》,它已成为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成为全国人民了解赫哲族的一个窗口。这首歌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作品。(来源:东北网重庆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