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热烈奔放的画里,永远只有真实自然的生活,色彩铺陈感情,线条勾勒记忆。
8月1日凌晨,83岁的“梵高奶奶”常秀峰在老家去世。曾几何时,她的人生故事和画作,带给无数中国人温暖与感动,看到她的画,就“勾起了乡愁”,“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拿起笔就可以画常奶奶是怎么变成“梵高奶奶”的?
她曾在年出过一本书《梵高奶奶的世界》,作者简介是这么说的:“梵高奶奶是一位来自河南乡村的老太太,某一天拿起孙女的笔,开始画画。”
年之前,她还只是河南农村的一位普通老人,在儿子的极力劝说下,来到了陌生的大都市广州。
常奶奶最喜欢给三岁的小孙女讲家乡的故事,那些树木和花草,鸟雀和狐狸,还有金色秋日里劳作的人们,满山遍野的山楂树,但这些对孙女来说太陌生了,根本想象不出来。
情急之下,她顺手拿起孙女的蜡笔,涂鸦出了第一幅画作:那是一幅山楂树,果子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孙女一下子就明白了。
受到鼓舞的常奶奶,一发不可收拾,用蜡笔、水彩笔创作了多幅作品,全部是乡村自然图景。这些朴素真实的画作,色彩浓烈,颇有印象派的韵味。她的作品和故事被儿子放到博客上,火遍了整个网络,还有了“梵高奶奶”、“中国农村的梵高”的绰号。
“梵高奶奶”的故事既简单又传奇,它告诉我们,绘画不需要条件,只要你想表达,拿起笔就可以画。
你不需要从小开始。常奶奶67岁高龄开始画画,作品被摄影大师收藏,在香港办过画展。美国有一位摩西奶奶,76岁才开始作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展。摩西奶奶说,“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只要你用心做一件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你甚至也不需要绘画技巧。常奶奶不识字,也不懂绘画,“我是一个农民,一辈子不会写字,我就要像讲故事一样,把以前的经历都画出来。”
真实的人,画真实的生活在常奶奶的作品里,全都是山区农村生活的场景,那些老房子、小动物,庄稼、田埂、花草等,都给自己过去的生活有关。
画得最顺手的,是一辈子打交道的农村作物:红薯、石榴花、玉米、麦子、石榴,从春天画到秋天,还有母鸡带小鸡、蚕宝宝、割麦子、雪地抓鸟遇狼等趣味生动的故事。
她有时会一边作画,一边唠叨,“这画里的树,是山后面亲戚家门前河边的杨树,这割麦的人是她的婆婆,那个穿脏衣服的小孩是不知道从哪里流浪来的……”
在她的画里,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有名有姓,都是真实的存在。常奶奶说:“我画的都是‘真’东西,不是编的!”
常奶奶从不打草稿,“需要啥颜色就直接画上去”。她的颜料中绿色、红色、黄色用得最快,热烈奔放的色彩,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和作品一样,常奶奶本人也特别真实质朴,她曾直言梵高画的向日葵不对,“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
最开始,她并不知道梵高,还以为是个地名。有记者来采访,叫她“梵高奶奶”,她说,“不要叫这个,显得生份,喊我‘姨’吧”。
常奶奶作品里最打动大家的,就是对记忆中家乡的表达,对真实的自然和生命的勾画。
“在广州,我不能感觉到四季的不同。”常奶奶说,“我的日历就是小麦、玉米,和野地里的花花草草。从土里钻出了嫩芽,开了花,结了果,落了叶子,一年也就到头了。”
“斑鸠、‘吃杯茶’、喜鹊、燕子什么的都走了。它们是我们那里的鸟,它们是村子的亲人,还有狗啊猪啊羊啊,野地的狐狸啊野狼啊,它们也是村子的亲人啊。”
这些画是真实的记录,也是美好的回忆。常奶奶的儿子说,“母亲竟然会画画,这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事情。她连画的花和草都是事实,那些场景我都太熟悉了。你最熟悉的、感情最深的东西,表达才能最充分,那些画面都装在她的脑子里,通过她的手自然就流淌出来了。”
常奶奶曾说,“孩子都大了,没啥遗憾的,哪儿都去了,满足了。”
如今,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和她画作中灿烂美好的景物在一起了。热爱生活的人,生活自会给予馈赠,没有遗憾。
(内容整理自网络)
推荐阅读
我们来故宫看房子“我是情绪小怪兽”
共情一刻你记忆中的故乡,有哪些难忘的景物?如果你来画一幅故乡的画,会是什么颜色?
关于我们
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是由杨澜女士于年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基金会。基金会倡导以艺术教育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艺术教育为载体,致力于促进美育发展。优先面向资源较为匮乏的儿童青少年群体,培养具有积极情感、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我们相信:人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
关于“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实践公益项目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实践公益项目,以“爱的启蒙”为主题,以艺术教育为手段,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提升儿童的情感素质、艺术素养及技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该项目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总体策划设计、组织研发和总体运作,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6-15岁学生,优先面向教育资源匮乏群体。
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
阳光未来诚挚邀请热心公益和教育的朋友加入志愿者团队,请将您的个人信息发送至info
sunfoundation.org.cn我们的志愿者管理部门会尽快与您联系。——————————————
人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