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荔枝染红山坡
染红丰收乐
染红了合江儿女激情的山歌
唢呐声声飘过
醉了山村醉了农家
醉了弯弯山月醉了你和我
一首小诗,勾起了人们对荔枝的甜蜜记忆。七月的合江,满山遍野都挂着红彤彤的荔枝,山山岭岭,密密层层的荔枝压着枝头羞答答地弯了腰,亮着喜悦的光芒。
合江乃“一块气候飞地”
四川新闻网泸州7月23日讯(岳东丁念)合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被专家称为“一块气侯飞地”。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范围17.4-18.7℃,多年平均气温为18.2℃,平均降雨量.4毫米,土壤PH值5.5-6.2之间,是荔枝生长的最佳环境。
一望无垠的荔枝林两千年栽培史孕育绝味荔枝
“荔枝”两字出自西汉,而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
由于荔枝素有“果中之王”的美誉,早在西汉武帝时代,就成为各地争先向帝王嫔妃进献的贡品。特别是唐代,正值地球气候转暖,荔枝大量繁衍,呈蓬勃兴旺之势,这小小的水果,就成为历代士大夫寄情抒怀的特殊载体。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许多诗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荔枝诗篇。如唐代杜甫的《解闷十二首》云:“忆过泸戌摘荔枝,青风隐映石逶迤。京华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张右的《马嵬坡》云:“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白居易的《种荔枝》云:“红果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据考证,四川合江荔枝的栽培历史近年,可上溯到汉武帝时期,是北半球最高纬度荔枝生产的集中区。司马相如《上林赋》已有记载。因其风味绝佳,深受喜爱,唐代或更早即已列为贡品。杜牧名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传诵。《鹤林玉露》上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记载说明:唐代京中也能见到泸州荔枝,唐明皇和杨贵妃吃的也是合江荔枝。
熟透的荔枝(楠木叶)“一心三带”打造荔枝产业带
合江是荔枝之乡,栽种荔枝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荔枝衍生的文化发生着巨大的影响,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合江儿女,成为凝聚合江人民情感,意志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合江县按照“一心三带”(“一心”即三江流域荔枝产业核心,“三带”即宜泸渝高速公路沿线荔枝产业带,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沿线荔枝产业带和福宝旅游快速通道荔枝产业带)的规划布局和“集中集约、成带成廊、核心区其他产业整体退出”的发展要求,切实加快荔枝产业发展步伐。全县现有荔枝种植面积24.5万亩,其中丰产面积2.8万亩、试花挂果面积5.2万亩,荔枝常年产量万公斤,占四川全省产量的90%以上。今年,全县还将新发展荔枝6万亩,到年底全县荔枝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荔枝产业将成为合江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