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716/4215970.html
作者简介:
高致贤,博名贵州老高;贵州大方县人,年生,中师文凭;年工作,先后从事过教育、宣传、青年、文化、新闻、党政秘书等工作。年晋升记者,之后相继加入中国作协贵州分会;贵州省杂文学会、记者协会、写作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任贵州省杂文学会理事,毕节地区作协常务理事。退休前为主持大方县文联工作的常务副主席、县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迄今已有多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国外刊播、出版。有上百篇(首)诗文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贵州新文学大系》、《黔西北文学史》等数十部合集;多篇作品获省和全国奖。个人传略辑入《世界名人录》等多部人物辞典;被多家报刊、丛书聘为特约编辑、记者、作家或专栏作家;年退休后旅居深圳。
杜鹃花山“牛”趣浓
庚午暮春,毕节地位机关的几位朋友来观赏百里杜鹃,我尽地主之宜,当然导游,正好邀了贵州日报前来找我的两记者朋友同行。
游路还是那条游路,花山还是那些座花山。从五岔路口下车,置身花海,迎面彩潮,一青年激动不已,又找不出确切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只好手舞足蹈,高喊一声:“儿噢——!”
拟向东,实向西,峰回路转,杜鹃林中条条小道,曲径通幽。道旁一溜红沙丘儿,沙丘上布满若干大大小小的沙坑,疏密有致,大小相宜,宛若尖底酒杯的倒锥体坑,每个坑底藏着一只“地牯牛”,那泥色牛身如黄豆粒般大小,屁劲很强。捉一只放在手掌心中,它只会往后退,那屁股尖儿钻得手心痒酥酥的。一旦碰到沙地,它便倒退漩入沙中,全身掩在沙底,自以为很隐蔽了,谁知却留下个大沙坑,路人一看便知。
“吹地牯牛了——!”不知谁吆喝了一声,前行者便先先后后俯身沙丘,“扑扑扑……”地向坑底吹将起来,吹尽红沙便见牛。有人开始抓住一只,大家吹劲大发,一致儿俯下身去,偏着头、撮着嘴,向沙坑底部猛吹。我一下被带回童年,加入吹“牛”大军。这下激发了贵州日报社记者老袁的创作灵感,他悄悄取出照相机,正在选角度,谁料前面的人走了,动人的“吹阵”一下乱了起来。
“唉——!”老袁长叹一声,“我太慢了,转眼失去一个好镜头!”我说是不是请大家再吹一吹?他摇头,“那就失真了。你来这里的机会多,记住这个镜头,见机而抓!”
以后我又去过百里杜鹃花山很多次,不是没有见人吹,就是没有带相机,始终没有抓住那个吹“牛”的镜头。今年的杜鹃花将要开了,我在此将此镜头“拍卖”,看谁去抓住它,抓住这百里杜鹃花海中的“牛趣”!
“湖南高氏文化广场”是弘扬高家红色经典文化和中华美德、宣传高家名人轶事,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分享诗歌美文,传播正能量的一个平台。喜欢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