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古诗词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诗中用的典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将典故用在该诗。今天开始,让知言每周为大家分享一个古诗词常用典故吧。今天要分享的,是“杜鹃”(子规)的典故。
杜鹃(子规)
“望帝春心托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两句诗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第一句来自李商隐的《锦瑟》,第二句来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什么诗人要用上“杜鹃”(子规)这个意象呢?这是有典故的。杜鹃,又称子规。“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望帝”指的是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杜宇。相传望帝在国破身亡以后,化为杜鹃鸟,日日悲苦地啼哭,最终嘴巴都啼出血来了。这也是“杜鹃啼血”的由来。后来,诗人们写诗时,常常用杜鹃来表示悲苦、悲伤的心境。李商隐引用望帝与杜鹃的故事,是用来表示自伤之情和忧国之情。李白引用杜鹃的意象,则是表达离别之伤和对王昌龄遭遇的同情,烘托了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心”之愁。转发和在看是对我最好的鼓励~知言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