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千年茶盐古道,观赏高山云锦杜鹃

文:指间风景

图:南虎、丁丁、怡情等徒友

早就听说在炎陵县大院农场湘赣边界,有条连接湘赣两地的“茶盐古道”,沿途有上万亩云锦杜鹃,开满了粉红、粉白、紫红的花儿,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它的美,只有去过的人才能领略。年4月13—14日,在双羊牧牛、丁丁的带领下,汝城部分爱好徒步和游玩的21位朋友,聚合在一起,前往炎陵大院农场,探访那千年茶盐古道,观赏高山云锦杜鹃。

探访千年茶盐古道,观赏高山云锦杜鹃,只需一天半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二天的时间,去前群主双羊牧牛就做了不少的功课,年4月13日上午我们先到达炎陵附近的茶陵县。早上8点50分出发,约11点左右到达茶陵县,与群主事先联系好的茶陵县美女会合。上午先参观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和南宋古城墙,吃饭后再参观中华茶祖文化园和云阳山风景区。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它位于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州(县)署衙门,始建于南宋中叶之末,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内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后花园等,它们依次排列。两厢房舍一一对应,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青砖灰瓦,圆柱方檩,画栋飞檐,高耸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和东方审美艺术之美。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展厅内陈列展出很多工农革命军在茶陵建立区、乡工农兵政权,组建工人纠察队、农民赤卫队和暴动队等地方武装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图片。在和平盛世的今天,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前世”与“今生”并存,见证了茶陵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是镶嵌在茶陵地方历史文化长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其历史还是文化,都承载和蕴含着一种厚重而深邃的生存价值。

茶陵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公元年),城墙总遗址为米。其中,现存余米的古城墙是湖南省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墙。茶陵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与堤防完美结合的杰作,古城墙南、东、北三面为洣水环流,西郊是巍峨挺拔的云阳山,形成了傍山为屏,凭江为险,以濠为堑,据城而守的军事防御体系。今天我们就走近了这座具有年历史的古迹,感受了沧海桑田的历史轨迹,见证了这头重3.5吨,昂首而卧,栩栩如生的独角犀牛,历年而不锈不斑。

茶陵因茶得名,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中华茶祖文化园的雕像坐落在云阳山麓,遥望着远方,栩栩如生、雄姿威武。中华茶祖文化园主要展示千年茶史,弘扬茶祖文化,打造“天下名茶大观园、天下茶人寻根地、世界茶人精神家园”。

云阳山风景区游览需要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到门口看一下,便乘车离开,傍晚时分到达炎陵县大院农场,晚上入住农家乐。一路上山道弯弯,漫山遍野,绿影婆娑,风景如画。但弯道太多,很多人都不适应,正当我被转得晕晕乎乎的时候,听到了同伴的惊呼声,“快看快看,好漂亮的云海啊!”。我们便停车下来观赏,只见:雨后初霁,云雾缭绕,云海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天公不作美,晚上下了一晚的雨,第二天早上还在下。我们只好冒雨探访千年茶盐古道,观赏高山云锦杜鹃。开车到达山脚下的停车坪,便看见了三块宣传牌,解说“茶盐古道”、“赵公亭”和“杜鹃花海”,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徒步。

据介绍明清时代的“茶盐古道”是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的一条山路,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总里程约公里,是当时为运输朝廷贡品茶而组织修建的,初为泥路,至年左右,由当地一个叫成启昌的富商捐资,将道路建成石板路。建成后的“茶盐古道”,将当地茶叶、石灰等土特产品运到江西、广东等地贩卖,再运回食盐等物资,且全靠人挑,来回一趟在半个月以上。可以说,“茶盐古道”是当时湘、赣、粤之间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

“茶盐古道”青石铺成,绵延百里,道路十分平整,人行于上如履平地,至今保存完好。古道起始点为炎陵县石洲乡青石村,经大院农场、大院江西坳以及湘赣交界处的赵公亭,到达江西遂川县大汾镇。在大院江西坳有一分道,可直通井冈山。沿古道而行,周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生林,杜鹃花海、珍稀树木、高山草甸、高山湿地等秀美风景更是令人赞叹。特别是沿途生长的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连片野生“云锦杜鹃”花林,“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

徒步大约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始点到达道路的第一分叉路口(A点),第二部分从(A点)到(C点),第三部分从(C点)到江西?(省界碑),第四部分从江西?(省界碑)到(终点)。

沿古道徒步的第一部分从始点到达道路的第一分叉路口(A点),是一段2公里的上坡路,前1.5公里古道悄悄的藏于翠竹掩映之间,后0.5公里为原始次生林。古道两边是竹的海洋,两边的竹子特别茂盛,一根根碗口粗的竹子,笔直笔直的向上生长着,十多米高的竹子顶端是密密麻麻的竹叶,地面上长了许多竹笋。竹子绿意森森,溢碧滴翠,山风吹来,竹影绰绰,摇曳出漫山的风情;阵雨过后,被雨水洗刷过后的竹林透亮无比、竹香四溢。

沿古道徒步的第二部分(A点)到(C点),前1.5公里左右为原始次生林,后1.5公里为原始次深林、珍稀树木、杜鹃花海。整个古道都基本保存良好,古道由石板、石块铺就而成,石板、石块或大或小,或方或长,取材皆为当地山石,少加工,但道路却十分平整,人行于上,虽说不是如履平地,但也不“崎岖难行”。整条古道之所以基本完好与洽到好处的排水沟设计和前人高超的铺路技艺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身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森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山谷幽奇,山高雾涌,云雾飘渺;古道伴着小溪,流水而知雅意,空气特别清新;秀美风景着实让人赞为观止。大自然深处的美景,那种未经修饰、原生态的美景和人烟稀少的感觉,都能让你不禁感叹,这里真美啊!

继续往前走,前方传来激动的喊叫声:“看到杜鹃啦!”果不其然,往山的对面看去,在一片树林中有粉红色的花朵探出,青山绿水间,漫山遍野的云锦杜鹃,花灿若红霞,千娇百媚。到达(B点)时,对面山上一大片云锦杜鹃林映入眼帘,场面盛大蔚为壮观,我们全群队员不得不停下来,欣赏着繁花似锦的美景。这时由群主双羊牧牛组织、怡情策划、阿兰指挥的大型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精彩出场,把赏花推向了高潮。

歌唱完后,大家边欣赏云锦杜鹃边继续往前走,大约走到(B点)到(C点)的中点时,一些游客说只能原路返回,有13位徒友怕体力不支,不得不沿原路返回。群主双羊牧牛来前搞到了一张当地徒步协会走过的路线图,按理能通过,我们8位徒友便勇敢往下走去,到达了(C点)。

徒步的第三部分从(C点)到江西?(省界碑),不是古道,而是山间小路,前一部分(C点)到(D点)为高山湿地和杜鹃花海,后一部分(D点)到江西?(省界碑)就是真正的杜鹃花海了。

(C点)到(D点),山道弯弯,间有杂树点缀,堆青拱翠,山花盈辉,亦有莺歌绕山,翠鸟嘀谷。一路上,断断续续都有杜鹃陪伴着我们,虽然高山湿地雨天路滑,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泥泞,但是杜鹃在山野中,一簇簇、一团团,镶嵌在山岭间,争相怒放,恣意而热烈;含情带笑,纷纷缀满了动人的秀色,映入眼帘。这团团繁盛的杜鹃花儿让我们欣慰,我们顺着蜿蜒的山路漫步,叽叽喳喳的拍美照,让我们感慨不虚此行。

(D点)到江西?(省界碑)就是真正的杜鹃花海了,漫山遍野的杜鹃,像约过似的盛开着,妩媚诱人。含苞的,微羞带娇,水灵鲜活;绽放的,鲜艳热烈,清丽动人。漫山的杜鹃,花开满树,见花不见叶;灿若云锦,绚烂夺目。春天里的杜鹃花,像极了在空中燃烧着的粉红色的火焰,身处在这漫山“火焰”中,如梦如幻,仿若仙境。太壮观了,眼之所见,名不虚传啊,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都会给你不同的美感和一阵阵的惊喜,让人叹服。这里的杜鹃美的像一幅油画,刻骨铭心的美!

徒步的第四部分从江西?(省界碑)到(终点),都是下山路,景色跟(A点)到(C点)差不多。由于时间关系,又下着雨,我们便没有多停留,匆匆下山了,到达(终点)时快四点钟了,吃过饭就回家了。

徒步千年茶盐古道,观赏高山云锦杜鹃,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我们体会了穿行在崇山峻岭中,一路赏美景、闻花香的过程。那漫野灿烂的杜鹃花,带给我们不止是绚丽,更是春天的爆发。美好的画面让我们挥之不去,让我们流连忘返,想把每一个景致都印刻在脑海中。让我们相约,“明年再向此山行,人面杜鹃相映红”。

◆那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支持原创,赞赏归原文作者所有!

冬芒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8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