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赏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山红遍》纸本设色92.5×71cm年

款识:万山红遍,一九七三年深秋登岳麓山巅,喜值枫叶红透,层林尽染,又湘江在望,诚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之壮丽景色也,欣然命笔图此,工拙不计,聊志不忘耳。一九七八年五月补写并记于珠江南岸,关山月

印章:关(白文)山月(白文)古人师谁(白文)

关山月美术馆藏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事实上,关山月也画过不少以“万山红遍”为题的作品,相对于李可染,关山月的《万山红遍》走的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道路。这也正是岭南画派的特点。

这幅关山月绘于年的《万山红遍》,在构图上运用了焦点透视,画中山水景物有了真实的纵深感。前景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篇幅的是秋高气爽的满山红叶——尽管是“万山红遍”,其中却有黄、红、橙、绿等多种颜色的皴染,这无疑是在歌颂新中国建设的红火。在“彩色”的“万山红遍”掩映之下,是房屋、小桥、凉亭、溪水、石级、游人,一幅秋游图跃然纸上。

画面上部的中景是点染了各种树木的石山,延续了树木繁茂的郁郁葱葱,赭色山石和墨色树木增添了秋色的纵深感。越过丛林山石,远景是一桥飞跃湘江,橘子洲头在望,江中百舸争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万山红遍”的秋景显得更加苍茫悠远,画面的时空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关山月在画中运用了不少饱和度很高的朱砂红,传统中国画作很少这样运用颜色,一方面是朱砂红很贵重,画家舍不得用;另一方面是大片红色容易导致作品充满燥气。关山月在设色过程中融入了光影变化,在细微之处或明或暗,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而画中纵深的景别处理,也化解了喧闹之感,只剩下发自肺腑的赞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6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