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Rhododendron)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杜鹃花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杜鹃花受到了中国园林界的广泛 杜鹃花专类园是以杜鹃为主题,按照科学配置的原则,通过艺术构图进行布局,对杜鹃花资源进行收集、保护,以展现杜鹃的个体美与群体美,并普及植物知识等为目的而形成的杜鹃花特色植物景观园区。
下篇主要针对无锡锡惠公园中国杜鹃园、武汉植物园杜鹃园以及庐山植物园杜鹃花分类区的杜鹃花植物景观造景特点,探讨了杜鹃专类园中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空间、季相等内容,以期为营造杜鹃专类园特色植物景观提供借鉴。
3无锡锡惠公园中国杜鹃园
无锡锡惠公园中国杜鹃园位于锡惠名胜区映山湖之西南,总面积平方米。杜鹃园造园艺术精湛,利用园内原有树木,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环境优雅。它应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风格,将杜鹃花的美姿与园林建筑空间巧妙结合,充分展现了江南古典园林特色,是专类植物种植设计与传统造园艺术的有机统一。目前,杜鹃园内保存各类杜鹃花达个品种,是杜鹃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基地,也是中国杜鹃花园艺品种的基因库。每年四五月间,遍地杜鹃怒放,色彩之鲜艳、亮丽为无锡园林之冠。
杜鹃园内主要有一堂、二亭、一轩、一榭和一廊。踯躅廊延绵约米,串联了园内绣霞轩、照影亭、映红渡、沁芳涧、云锦堂、醉红坡、枕流亭等各色风景建筑,分隔了空间,层次多样、动静结合、高低错落。整个杜鹃园以醉红坡与沁芳涧为景观高潮,云锦堂前的杜鹃美景,充分体现了唐诗中“一园红艳醉坡坨”的意境。
全园地势西高东低,杜鹃造景与地形、建筑巧妙融合,静谧雅致。踯躅廊依山起伏,从而规划空间、组织景区与游览路线,又通过廊身的渗透和开列的漏窗、景框,有意安排对景、框景,将画面进行剪裁,构成一幅幅立体图画。暮春时节杜鹃花开,繁花似锦、云蒸霞蔚。整个杜鹃花园,既有垂柳碧桃的江南意境,又有兰草幽香的山林野趣,还有粉墙绿蕉的庭院小景,林木葱郁,美不胜收。人们游览在杜鹃园中,步移景异,处处有景、面面生情,意趣无穷。
在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上,乡土树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普遍具有优美的季相变化。上层植物主要采用了银杏(Ginkgobiloba)、枫(Liquidambarformosana)、锥栗(Castaneahenryi)、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朴(Celtissinensis)、乌桕(Sapiumsebiferum)、榉树(Zelkovaserrata)、榔榆(Ulmusparvifolia)、黄檀(Dalbergiahupeana)、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等,以落叶乔木为主。中层植物有鸡爪槭(Acerpalmatum)、桂花(Osmanthusfragrans)、石楠(Photiniaserrulata)、杨梅(Myricarubra)、山茶等,以常绿树种为主。下层运用大量紫红色、粉红色与白色的毛鹃交错种植,点缀东鹃、夏鹃,配以棣棠(Kerriajaponica)、蝴蝶花(Irisjaponica)、石蒜(Lycorisradiata)等花灌木和地被植物。
4武汉植物园杜鹃园
武汉植物园杜鹃园位于温室西北处的“园中园”,面积约平方米。园内植有杜鹃花品种多个,包括多种东洋杜鹃和西洋杜鹃的园艺品种,也种植了如满山红(R.mariesii)、映山红、鹿角杜鹃(R.latoucheae)、腺萼马银花(R.bachii)等多种野生杜鹃。园区东南侧,大片群植的杜鹃配以微地形,形成了层层叠叠、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
在群落结构上,上层乔木主要采用了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黄山栾树(Koelreuteriaintegrifoliola)等大型乔木,以落叶种类居多。它们为杜鹃花创造了良好的光照条件,各季不同的叶色变化也大大丰富了植物景观。中层植物以常绿种类居多,且多配置于群落的边缘,包括海桐(Pittosporumtobira)、含笑(Micheliafigo)、山茶等植物。下层群植大片的杜鹃花,如映山红、各色毛鹃、锦绣杜鹃(R.pulchrum)及夏鹃等,林缘配以鸢尾(Iristectorum)、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等低矮植物。
地形设计上,群落内侧杜鹃下方的地势适当加高,形成整片杜鹃花东低西高、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上下高差达到1.5米。空间上,道路对整个游览路线进行了组织,两侧多以植满杜鹃花的密闭空间为主,路口留有约1~2米的空隙,加以置石,加强细节上的点景效果。园区东部的大片草坪,是观赏杜鹃群落的最佳视点。整个植物群落层次饱满,盛放的杜鹃如浪花般扑面而来。
5庐山植物园杜鹃花分类区
庐山植物园地处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江西庐山东南的含鄱口山谷中,四面环山,地形起伏,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型季风气候。其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和酸性腐殖土的土壤条件,非常符合杜鹃花的生长要求,也为杜鹃花的成功引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杜鹃花分类区占地约00平方米,东部与温室区相邻,西部与树木园相接,南部与草花区相连,北部与实验大楼相依,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自然山岭,高差约20米。园内以杜鹃花种质资源收集、引种保护、科研等为目的,采用杜鹃花五个亚属的分类系统建园,分别进行布置造景,尤以映山红亚属小区景观效果最佳。春末夏初,杜鹃花开,流光溢彩、如云似锦。
映山红亚属小区最大程度利用了园区原有的林相,又保留了适量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株型美观的种类,以符合杜鹃花性喜半阴、冷凉湿润气候的生态习性。上层植物除了大片的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外,还包括了日本冷杉(Abiesfirma)、山樱(Cerasusserrulata)、锥栗(Castaneahenryi(Skam)Rehd.etWils)、鸡爪槭(AcerpalmatumThunb)、青榨槭(Acerdavidii)等多种树种;中层运用了如蚊母树(Distyliumracemosum)、油茶(Camelliaoleifera)、微毛柃(Euryahebeclados)、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山鸡椒(Litseacubeba)、圆锥绣球(Hydrangeapaniculata)等植物。自然植物群落构成了杜鹃分类区的天然屏障,景观效果也十分突出。
园区前景用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等各色杜鹃作为主体,尤以映山红与满山红居多,着重突出了地域性的植物景观特色。将一些观赏性较高的毛鹃、东鹃及夏鹃的园艺种布置在入口处及道路周边,烘托整个园林景观的氛围。毛鹃在入口处得到了大量运用,东鹃、夏鹃株形较小,着重在道路两侧进行了散植点缀。在植物配置上,主要采用了丛植和群植的种植方式,近缘种尽可能相邻布置,营造三五成丛、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
在花期上,杜鹃花分类区自3月中旬便有杜鹃开放,6月底才结束花期,5月前后为极盛期。不同的杜鹃种类在有秩序的混植下,提高了整个园区的观赏性,也延长了整个群落的花期持续时间,形成了不同花色、不同高度、不同景观感受的杜鹃花植物景观群落。
6结语
杜鹃花专类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其植物种类选择、布置,应因地制宜地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及地域特色充分结合,并创造出优美的植物景观,使游人见景生情、产生意境美,其植物景观也要具备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驯化、科普教育、美学欣赏等多种功能。如何将多种杜鹃花按生态习性合理种植,完美呈现杜鹃花开时的植物景观高潮,又兼顾四季景观、空间层次等,这些都是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内容。师法自然、适地适树,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并融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杜鹃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大力增加植物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植物与周围景观的融合和统一、凸显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刊登于年《人文园林》杂志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