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回望过去,当年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了高楼林立的小镇;昔日躬身田间的村民,盖起了小洋楼;一片片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巍巍青山,见证着省新土地上20年的沧桑巨变,潺潺檀溪水,聆听着时代进步的强音新曲。
20年前,省新镇从零起步。从那时开始,这片土地上开始不断迸发出闪光的音符。20年来,这些音符不断会聚再会聚,终至融合成一曲恢宏的乐章……
经济实力强势崛起产业强镇添活力
年注定是共和国史册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年也是省新镇建镇元年,经省政府批准,省新从美林街道撤出建镇,这个崭新的城镇,开始浓墨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建镇之初,谈何容易?广袤的土地上,面临着水不清、灯不明、路不平、企业少税源差等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省新镇党委政府一张白纸绘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团结带领辖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踩着昂扬发展的鼓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年7月18日,南安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年2月,省新镇荣获“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称号;年9月,九牧集团进驻省新;年10月,南安市观音山现代物流园区挂牌成立;年9月,恒利集团新厂区动工建设,省新商圈逐渐成形成势;年7月,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跻身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8月,宏图物流产业园动工建设;年6月,美的智慧家居小镇项目强势进驻……
位于省新镇的南安经济开发区,包括扶茂工业园、成功工业园、水暖工业园。
“从实体经济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是省新的鲜明特征。”省新镇党委书记黄志军告诉记者,20年来省新镇从“地摊经济”到“品牌经济”,从“分散经济”到“板块经济”,从“粗放经营”到“智能制造”,实现了几度跨越。
数字对比是最有说服力的凭证。省新镇工业总值由年的6.16亿元增长为年的亿元,年均增长18.98%;地方财政收入由年的0.亿元增长为的3亿元,年均增长18.08%,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元增长为年的元,年均增长8.92%;年预估4.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多年来,省新镇党委政府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落实各级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观音山物流基地、扶茂工业园等3个产业园区,做靓了水暖卫浴、再生资源、塑料密胺、纸制品、针织品、建筑建材等六大传统产业名片,形成了智慧家居、物流运输等两大新兴产业板块。在省新61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多家专注于实体经济的企业,成为挺起省新发展脊梁的重要支撑力量。
“以前的家乡是山沟沟,当兵、从政退休回来后发现,当初破房屋已经换成了宽敞的院落、以往的镰刀收割变成了机械化产收,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央的好领导、好政策,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才能越来越强盛,省新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省新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原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组长尤芳环在回忆家乡巨变时说道。
回首来时路,日月换新天。省新人一路肩负使命创荣光,先后获评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福建省“三挂钩先进单位”、福建省科普先进示范镇、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福建省双拥模范镇、泉州市文明乡镇、泉州市宣传思想示范镇、南安市经济建设先进单位……一块块“金字招牌”,是昨天发展业绩的无言见证。
如今的省新,发展潜力充分激发,正聚力打造“一圈一园一带”的空间发展新模式。北端以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园”建设蹄疾步稳,南翼以智慧家居产业链为代表的“智谷”经济带起势欲飞,一个兼具生态、智能、科技、生活的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即将展现在市民面前。
民生福祉显著提高铺就百姓幸福路
干净整洁的餐厅、种满绿植的院落、为老人特别“定制”的设施……走进省新镇温馨家园养老院,老人们正围坐一起畅快地聊着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脸。
省新镇温馨家园养老院。
在一间休息室里,95岁老人谢阿婆正和其他老人有说有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护工也照顾得很周到,天气好的时候我还会到外面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谢阿婆说,她一个人在家里没伴,自从来到这里,她和许多老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省新镇温馨家园养老院。
镜头切换到省新第一中心幼儿园,只见五彩斑斓的幼儿园里,活泼可爱的小身影正在快乐地嬉戏。
省新第一中心幼儿园,漂亮的园区里,孩子们正快乐嬉戏。
“自从村里有了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之后,孩子上学环境得到了改善,我们家长也很开心。”家长郑女士说。
“家乡的路变化太大了,变美了,也更安全了。”今年2月,看着改造后的南金公路,省新镇西埔村村民蔡女士不禁感慨道。
省新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图为南金公路白改黑市政化改造一期工程。
蔡女士和她丈夫常年在贵阳经商,每年都会回家过年。“因为使用年限久,南金公路不少路段出现断层、破碎等情况,假期回乡,我们可以说是‘颠簸’着回来的,没想熟悉的回乡路,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少了颠簸,多了安全。”
“以前从南安市区到金淘,要翻过满山红村的一座山,现在南金公路直通,更不用说近年来通车的南安大道、纵三线等重要交通要道。可以说,新中国70年巨变,省新20年发展,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振奋人心的鼓舞。”省新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原省新镇政府干部林业说。
一所养老院、一所学校、一条公路,其实折射出的是省新镇对民生事业的 在黄志军看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就是让群众过上有业就、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有路行、有安全感、有新鲜空气的好日子。
为此,省新镇一直在努力。
如今的省新,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一横三纵四轴”的路网骨架——泉三高速、双安高速、南安大道、南安大道北延伸段、纵三线省新至梅山公路、南金公路白改黑市政化改造一期工程等一批线性工程相继完工通车,兴泉铁路省新段、茂盛路、福昌北路以及茂祥西路、福金北路全面推进,“内通外畅”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居民出行愈加便捷。
如今的省新,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市第十一小学、第六幼儿园教育项目有序推进;镇区生活圈初具规模。
檀溪整治乡村更美更宜居
一排排绿树中,村民在休闲漫道自在散步,与一旁清澈的河流蜿蜒交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惬意场景是檀溪边的真实写照。整治后的檀溪以崭新面貌示人,代表了省新镇打造绿色宜居小镇的追求和方向。
檀溪,是省新人的母亲河,它穿境而过,浇灌过田野、孕育过绿洲,承载着河畔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曾几何时,它因为污染又脏又淤,变了模样。
自年开始,居住在附近的70多岁老人尤阿伯养成了每天来檀溪边散步的习惯。在他看来,在阡陌纵横的乡村,能有这么一处优美的地方,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曾经,檀溪污水横溢,垃圾成堆,河水浑臭。自年开始,一场檀溪流域综合整治的“绿色攻坚战”在省新镇全面打响。
在省新镇,河长巡河,用“脚步丈量”河道,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组织人员分赴九都镇、永春县“取经”,学习治水经验;年至年,省新共投入多万元,先后开工建设檀溪南金段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园内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越内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檀溪新厅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纵观这一串串变化,可见省新镇党委政府治河的决心。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载春华秋实。
如今,檀溪水再现芳华,老百姓幸福感节节攀升;如今,道路越来越宽阔、通畅,市民们一脚一脚欢踏着诗意的音符,一步一步丈量着幸福的长度;如今,省新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