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卉杜鹃

杜鹃花

1别称

杜鹃、鹃花、映山红、照山红、红踯躅、山石榴

2科属产地及形态

产地:原产我国,马来半岛及亚洲南部亦有分布

科属及形态: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半常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茎:绝大多数品种植株低矮,形态自然;少数品种,高大雄伟,枝叶婆娑。低矮品种分枝多,枝条细而密,幼枝有毛,棕色或褐色

叶:叶互生,因种类不同而有圆形、椭圆形、卵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等

花、果:花单生或呈总状花序,花冠钟状、管状或阔漏斗状,通常五裂。花色繁多,因品种而异,有白、紫、粉、黄、红、淡紫、洒金,有的还有双色,有的花朵还有香气。蒴果成熟时呈暗褐色,种子暗黄色,细小。依花期不同主要又可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西洋杜鹃四大类。春鹃叶片较大,花期在4~5月,先开花后发新叶,树形直立;夏鹃叶片较小,花期在5~6月,先发叶后开花,树形张开;春夏鹃的花期介干二者之间,花和叶几乎同时萌发。所谓“两洋杜鹃”原产于我国,是由外国人引进后培育出的一些新品种,故称“西洋杜鹃”

3品种简述

杜鹃花属约有种,亚洲约产种。其中,中国约有种。杜鹃花分落叶和常绿两大类:映山红、白杜鹃、黄杜鹃、西鹃、锦绣杜鹃等均属于落叶类,而常绿类杜鹃至今仍埋没山野,很少引种栽培。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毛鹃、夏鹃、西洋鹃、东鹃、春鹃、羊踯躅,迎红杜鹃。

4花语及典故(送花指南)

杜鹃花的花语是永远属于你、代表了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杜鹃花的人都纯真无邪,当他们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此外,杜鹃的花语还有“节制欲望”,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白色杜鹃花花语:被爱的欣喜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嫖赌逍遥,纵情享乐,有时搞得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可是,如此地年复一年,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终于,杜宇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人们被感动了,他们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些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5用途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当春天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誉为“花中西施”。杜鹃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杜鹃也是花篱的良好材料,毛鹃还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杜鹃专类园极具特色。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6种植及开花时间

春秋扦插或秋天播种,春夏开花

7生长习性

栽培难度:一般

光:鹃属于半阴性花木,在烈日曝晒下嫩叶易被灼伤。如果夏季长期处于强光直射下,则会造成枝叶枯黄,生长停滞,严重时整株死亡。秋季日光强度逐渐缓和,上午9时前和下午5时后可使杜鹃花多见些阳光,秋末放在有阳光处,促进花芽分化。杜鹃不耐寒,于寒露、霜降时分之间应移入室内,放置在有阳光处。入室初期,应注意打开窗门通风。如将其长期放置在阴处,则易落蕾。

温:杜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最适生长温度12~25℃,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停滞进入休眠状态,因此,夏季要防晒遮荫,冬季应防寒保暖。

水:怕涝、怕旱。浇水是管理好杜鹃花的关键。春季是杜鹃的花期,耗水量较大,应适当多浇水,土壤略干即浇;花蕾成色时,每天浇水一次;夏季气温高,耗水多,可每日早晚各浇一次水,有的品种需搭棚遮阴,或将盆花置于荫凉处,闷热潮湿时可停止浇水;秋季花芽形成,天气干燥,气温逐降下降,只需早晨浇水一次,保持土壤不干即可;冬季气温低,盆花一般放在温室中培育,这个季节杜鹃生长缓慢,耗水量少,应少浇水,浇水一般在晴天中午为好。

肥:施肥应遵循“干肥少施,液肥薄施”的原则。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2~3年生的小植株,一般在春季花开前一个月左右要施磷、钾肥;花后要施1~2次氮磷混合肥料;9-10月孕蕾期要施1-2次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施肥间隔为半个月左右,肥料以腐熟的为好,并掺水90%稀释后施用。也可结合浇水来施肥。冬季休眠期、伏天、闷热潮湿天气应停止施肥,以防烂根。北方地区多为碱性土壤和碱性水,不能施人粪尿等碱性肥料。在正常的养护管理情况下,如果发现叶色发黄即为土壤变碱的迹象,可在浇水时掺入少量的0.5%的硫酸亚铁以调节土壤,保持一定的酸度,使杜鹃正常生长。

土:土壤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疏松、排水通畅、通气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质丰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鹃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会长得旺盛,如果在碱性土壤中,不久就叶黄衰竭而死。腐叶土一般均属酸性土,而以松叶腐殖土最好,是种植杜鹃花比较理想的培养土。可在使用前增加适量的硫磺粉、白矾,提高其酸性后再使用。腐殖质多,可及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气、吸热保温。还能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促进杜鹃花的根系向四处扩展。

8繁殖及苗期管理

播种:将头年秋季采集的种子置于浅盆、木箱或地床内,用排水良好的粗粒土或河砂铺底,面层2厘米用腐叶土(需消毒)覆盖。种子均匀撒于其上,再覆盖一薄层细土。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或床土湿润。一般在15~20℃时,20天左右出苗,发芽率达80%左右。此后可移去覆盖物,保持通风透气。天气干燥时用细孔喷壶喷水,以防冲倒幼苗。落叶杜鹃生长较快,待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移植,株距为2~3厘米,秋后长到2~3厘米高时再分种,一般2~3年便能开花。常绿杜鹃到秋后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生长期需避免强光、暴雨、大风,土壤不宜太湿,浇水均行喷雾。

扦插:扦插时,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的晴天上午进行,此时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花盆可以选择较浅的瓦盆,因为瓦盆通风透气性好,有利于生根。盆土可采用河沙、松针土、草炭土、蛭石等为基质。选取节间短,基部已木质化的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生长枝条6-10厘米作插穗,插穗最好放入医用维生素B12药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晾2分钟,这样可以促进插穗生根。扦插时,先将盆土湿润,然后将插条垂直插入盆土中,用手压实,扦插的深度为插条的1/3-1/2之间,最后浇透水。插好后,用塑料袋把花盆罩住,四周用绳子绑紧,浇水时再打开,浇完水再扎好,放在背阴处。一周之内,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内要保持遮荫,发芽后,要逐渐使之接受阳光,温度应保持在10℃-22℃之间,一般品种40-60天即可生根。

9修剪

养好杜鹃的关键还要适时做好摘蕾、修枝等工作。杜鹃的每条枝顶部,即叶腋处基本都有花蕾,在冬季,当花蕾长到一定大小时,将长的过多的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花开的朵大色艳,并利于来年植株新枝的萌发。开花后,它的残花常常经久不落,这就会耗去不少养分。为了不让养分白白消耗掉,应该及时把残花摘去,让养分供应萌发新技的需要。另外杜鹃植株枝条密集,重叠横生枝较多,不利于通气透光。因此,通常在春季或秋季,按照植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剪、疏枝,去掉病枝、弱枝、枯枝、徒长枝和重叠交叉枝,盆栽的杜鹃还应结合修剪来造型。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干上就会萌发出许多小枝,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枝和花朵,让它生长更快、更大,也应及时把这些小枝剪去。

10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考虑到很多人是家里盆栽,我在整理一些环保的小偏方)

杜鹃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黑斑病、叶枯病、缺铁黄化病等。杜鹃患根膊病后,生长衰弱,叶片萎蔫,干枯,根系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田块,严重的软腐,逐渐腐烂脱皮,木质部变黑。此病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最易发生。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对培养土严格消毒,并保持土境硫松、湿润、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积水。如果发现植株患病,要及时处理病株及盆土。治疗时,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2%的硫酸亚铁淋洗病株,再用清水冲洗后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倍水制成溶液喷洒盆土,可以治好。

杜鹃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军配虫、蚜虫、短须蜗等。红蜘蛛体形微小,但对杜鹃危害严重。高层楼房萌养杜鹃最容易出现此类虫害。防治方法是进行人工捕杀。药物杀虫可用5度的石硫合剂喷乐,也可用胡桃叶、央竹桃叶、青篙各等份扔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释后喷洒,用倍水的敌敌畏液喷洒杀灭也是好办法。

黄化病:缺铁黄化病常发生在土壤偏碱的地区,病情轻时,只出现植株迟绿现象;严重时,叶组织可全部变黄,叶片边缘枯焦。发病时,以植株顶梢的叶片上表现最为明显,一般皆由内部缺铁所造成。防治方法是改变土壤中缺铁性质,降低土壤碱度。增施有机肥改造粘质土壤。对缺铁植株可直接喷洒O.2%-0.3%硫酸亚铁液。也可在植株周围土壤上用筷子戳几个深15厘米左有的孔,用1:30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慢慢注入,将孔注满,以增加土壤酸性、减少碱性。

11其它注意事项

暂无

如何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白癜风丸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2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