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说那些年错过的中药趣史第二趴满满的

关键词:中药的前世今生

敲黑板敲黑板!

唐老师小讲堂又!开!课!辣!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首先,让小编来给大家划一下上一堂课的重点——

关于这中药的前世今生啊,

上一期咱们讲到了中药的运用历史很长,但中药的称谓历史很短;

我们还聊到了中药的名称很高雅,草药的名称较通俗。

今天,咱们要继续开讲“那些年错过的中药趣史”第二趴!

这一期,就让唐老师来给大家说一说,中药的种类和来源的那些事儿!

随着朝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还有对外交流的日益兴盛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并广泛使用的中药种类也越来越多,各朝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所记载的药物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特别是在民国以后,由于中药资源研究的广泛深入,中药品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快速密集的发展特点。

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仅种,至《本草经集注》就增加到种,到《新修本草》种、《证类本草》种、《本草纲目》种、《本草纲目拾遗》载药种(新增种)。以后更是如此,《中国药学大辞典》种、《全国中草药汇编》种、《中药大辞典》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牵头编纂的《中华本草》记载药物已经达到种了。

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有种。其中,药用植物科、属、种,约占全部种类的87%;药用动物科、属、种,占12%;药用矿物仅80种,不足1%。

现在正开展着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可以想象,将来某一天公布的中药品种肯定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中药数量增加如此之多,是不是感觉有点眼花缭乱呢?

那么,中药品种数量与类别的发展呈现了哪些特点呢?请容唐老师为大家娓娓道来——

1

原来中药的品种可以辣么多、辣么多……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最亮的是你~~~

一是原不同科属多基原药物,经临床运用验证功效各有不同,其中一种或几种分离出来,独立为一个新种。就像两个人初看上去模样相似,仔细一看实际不同,所以用类似的名称以示区别。如柴胡与银柴胡,南鹤虱与鹤虱、蓼大青叶与大青叶、浮海石与浮石等。

二是从同科属亲缘相近的药物分列或寻找新的品种。这种关系类似于双胞胎或多胞胎,所以药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如“术”后世分发展为白术、苍术;“芍药”后世发展为白芍、赤芍;“牛膝”后世发展为川牛膝、怀牛膝等。上世纪七十年代,研究人员发现杜鹃花科的满山红具有很好的祛痰止咳作用,继而从其近缘的照山白、烈香杜鹃、黄花杜鹃、紫花杜鹃等植物中,发现了功效更为显著的新的祛痰止咳药物。

三是有些药物首先只用一个部位,后来增加了其他入药部位,形成了新的品种。如同一个家族,成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各司其职。如瓜蒌,在《神农本草经》中,只用其根天花粉,到了《名医别录》又增加了瓜蒌实,后世又进一步根据功效的区别,将其分为全瓜蒌、瓜蒌子、瓜蒌皮等多个品种。这当中最典型的要算“莲”了,《神农本草经》中只载莲实(莲子),《名医别录》增加了藕节,后世药材得到进一步分化,至《中华本草》扩大到莲须、莲子心、莲衣、荷叶、荷梗、荷蒂等,共衍变成12个药材品种!

原来莲一身都是宝,也算是给周敦颐老先生爱莲的缘由加了一条!

四是因炮制的不同,功效迥异而分为不同的品种。就像一个演员,经过化妆师的妙手处理,而呈现风格迥异的造型。如干姜、生姜与炮姜,生地与熟地等。不对,好象不对。化妆只改变了表面形象,应该是脱胎换骨的改造,那何首乌可是要经过九蒸九晒的的炮制才能成为补肝肾的圣药;那生石膏要浴火重生,失去亲密的结晶水才可以成为另一个能收湿敛疮止血的药物——煅石膏的。

五是搜集、整理民间用药经验。“高手在民间”,好药妙方也往往大隐隐于市。建国后,在全国上下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从民间、从基层收集到不少疗效独特的“草药”,发现了不少以前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好药材。如最好的免疫抑制中药——雷公藤就是从福建民间中医的经验中发现的,还比如治肝炎的垂盆草,治慢性气管炎的杜鹃花根,治烧烫伤的四季青,还有那漫山遍野生长,被视为杂草的一枝黄花,偶然发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这样好,这样好。我国多次开展的中药资源大普查,从调查中搜集整理出的民间新品种就有好几千种呢。

六是从含有相同类的有效成分的植物中寻找新的药物。我们的研究人员应用现代天然药物研究的方法,来寻找和发现新的中药品种,并且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如矮地茶的有效成分为矮地茶素,而该成分在矮地茶中含量竟然较低,研究人员发现,从虎耳草科的落新妇、岩白菜中提取,含量更高,从而为化痰止咳药物增添了新的品种。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

注意!是落新妇!不是络新妇!千万不要写错了哦!

——来自沉迷YYS的小编

(cr:logo)

2

只要是好东西,都是我篮子里的药!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其实,古往今来,中医药一直在不断地学习邻国及边境少数民族中宝贵的医药经验。

从汉代开始,随着张骞出使、郑和下西洋,同时,我们也不断接受外来民族来天朝学习、进贡等等,我们使用的外来药物品种也逐渐增多,如乳香、没药、血竭、诃黎勒、胡椒等,就荣幸的成为了中药家族中的一员!到了清代,像金鸡纳、西洋参、胖大海,更是中医药充分吸收外来药物的杰出代表。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现在的中药中带“番”、“胡”、“西”及无中文意义只是表音名称的,应该原产地都不是中国或汉人居住地(谁让咱们以前的大汉民族依仗着国力强盛,牛气、自负,总用一些暗示蛮夷的胡、番之类的词指代外国或少数民族地区呢)。

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域药物在国内(内陆)引种成功。但是迄今为止,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乳香、没药依旧需要进口。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境外药物将越来越多的引进中国变成中药,如蓝莓、诺丽果、玛珈等。

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贯叶金丝桃,便是吸取外国治疗忧郁症经验,结合中医辨证特色,将之衍变为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功效的新中药品种。这,也可以算作是中西医结合碰撞产生的新物种吧!

3

歇歇吧,动物们矿物们!让我大草草成中药的绝对主角吧!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诸药以草为本”,意即中药品种以植物药居多,故中药古称本草。从中药资源调查统计来看,植物药所占比例从早期不足70%逐渐上升到常用中药87%以上,而动物药只占12%,矿物药占不足1%。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历代战火纷飞,自然灾害不断,现代社会过度工业化,使得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加上人类很贪吃,臭爱美,对动物资源(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的过度掠夺,使得部分药用动物已经达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如老虎、犀牛、穿山甲、梅花鹿等,从而导致了动物中药来源逐渐匮乏,所以保护动物也已变得迫在眉睫了。另外,受到动物药材成分的复杂性、动物生长周期的长期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动物药的应用方式以及药源的再生性存在着一定的瓶颈,制约了动物药的使用。此外,动物类中药的制取工艺要求较高,如在鲜药制干的过程中,药材内部的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类物质容易发生变性,活性成分容易遭到破坏,导致了制干后的药材在药效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使得动物药的利用开发受到了限制。不过,话说回来,这对动物们来讲是不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好事情呢?

二是矿物药资源有限,所含成分比较单一,尤其是矿物药成分的不稳定性及重金属元素的多毒性,就像它们的外表虽然朴实无华,但内在却高深莫测,从而影响了矿物药材的拓展使用。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味药当中,当今不用或少用的约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属于矿物药,由此可见一斑。

三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环境差异较大,东南西北中,植被各不同。况且,深藏于民间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植物药单方、验方尚没有挖掘出来,加上境外物种也极其丰富,全世界大约有近四十万种植物,其中肯定还有大量有待认识的药源,因此可开发运用的植物药品种空间甚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民众比以往更关心自身健康。传统的中医药因其先进的理念、确切的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这随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题——野生药材资源总是有限的,于是更多的要依靠大规模栽培、养殖。如何保证种植、驯养药物能在效果上与野生品相当,是摆在全国中医、中药人面前的最大课题。

你懂的!就好比野菜、有机肥种殖的的蔬菜总是比大棚里种的香且美味;散养的鸡、鸭、鹅、猪肉总比圈养、工业饲料养大的好吃……

好辣!本期的唐老师小讲堂就暂时先聊到这里吧!

不要走开!







































看白癜风去哪里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