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穿越时空,带你走进世外桃源

正如她的作品给人印象一样,徐丹本人散发着清丽、干净的气质,让人记忆犹新。她话不多,更多时候是选择正坐倾听,听得仔细,微微点头,但是你看向她的眼睛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真诚的鼓励,一股温暖的力量慢慢传递而来。她慢慢倒茶,因此常年雕刻的缘故,手指细长,骨节分明。说起徐丹,很多人会把她和林清卿联系起来,西门薄意雕刻的开山鼻祖。“谈起薄意人们会想起林清卿,那是当然的。”徐丹说。“薄意”一词后来基本成为了“西门清”(林清卿)的代名词。徐丹作为西门派的传人,被誉为是最有清卿遗风的青年雕刻家。“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薄意雕刻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注重意境。作品拓片关键词淡泊认识了徐丹,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淡泊如水的女子。早就听说徐丹性格恬淡,不认识的人甚至觉得她有些“高冷”,尽管她的作品被各种网络媒体争相报道、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但她并不像很多艺术家那样热衷于社交,奔走在各个展会现场,赚些浮名虚誉。她喜欢安静,安静得创作,安静得生活。她的生活很简单:雕刻和家庭。对于雕刻,徐丹认为,如果不是热爱,只是执着于价值,是无法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而对于家庭,她一直扮演者温柔的好妈妈和好妻子的角色,工作和家庭的天平被徐丹平衡在完美的状态。“艺术作品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映射”这句话放在徐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徐丹就是这样在淡泊的心境和幸福的状态中创作着她的薄意作品。雕刻中的徐丹东南拍卖徐丹作品拍价关键词出身熟悉徐丹的朋友会知道,她的父亲是寿山石传统派雕刻家徐朝平,徐丹自幼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觉得绘画雕刻很有意思。她本身就非常喜爱艺术,喜欢一切美和表达美的事物,父亲在得知她有艺术天分之后非常欣喜,更加注重向女儿传输着点点滴滴的雕刻知识,可以说家庭教育在徐丹的雕刻学习中承办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徐丹又得到了西门派薄意大师江依霖和陈达等行业知名前辈的悉心指导,她无疑是聪慧的,更难得的是她还是勤奋的,青年时期的徐丹就像一颗种子,在薄意的土壤里疯狂汲取养分,当其他女孩子穿得青春靓丽,肆意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时候,而她终日素面朝天,埋头在工作室里,伴以刀具凿刻和灰尘漫天,不厌其烦得练习雕刻,日转星移,周而复始,不曾懈怠。理顺徐丹的出身,许多人感叹她是幸运的,但光有幸运就足够了吗?不然,每个幸运的人背后或多或少都在做着和幸运无关的事,越努力,越幸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旁人永远不知道一个被贴上“幸运”标签的人付出了多少额外的汗水。西门派薄意大师江依霖著名寿山石雕刻名家、书法家、篆刻家陈关键词穿越徐丹的作品以山居、山水、花鸟题材为主,刀法灵活、婉转,风格简约、空灵、唯美,犹如寄存在心灵深处的桃花源......从理论上说,千百年前的文人世界和当今社会的距离用脚步是无法丈量的,但是如果沉浸在徐丹的薄意世界里,就会神奇得她的作品拥有超越时空的能力,让人暂别尘世的烦恼,穿越过去,领略另一个时代的风情。云在山上,人在湖中,梵音袅绕,晨钟悠远,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看过一处山远雾濛,再看一处春花零落,几处木屋寂寥,云烟中飘散的是谁的愁思,又是谁在吟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遥远的梦境一般的美景,散开迷雾,清晰得浮现在徐丹的刀下。作品欣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闲看亭前花落,静望天边云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如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红花绿草满山开,国色天香梦里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手艺人介绍徐丹,自幼受父亲徐朝平影响,喜爱寿山石。年进入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并开始寿山石创作,后来受到师父江依霖等众多前辈指导,现跟从陈达老师学习,擅长雕山水,花鸟,人物薄意。并在各大奖赛上,获得重量级奖项。现为清卿研究院研究员,中级工艺美术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12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