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人类,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科学,会认为陆地生物的演化是依照这样的顺序来的:先有青蛙这种两栖类,然后有了正式爬上陆地的爬虫类、哺乳类、灵长类;接下来是能站立的原始人类,然后才出现了脑容量更大、更接近现代人种的人类。你可能听过「露西」。露西是大约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因为有可以两脚直立行走的骨架,和一定的脑容量,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认定是人类的始祖。现在,你可以看看露西「本人」。左边是当初找到的露西骨骼化石,右边是在德国某个博物馆展示的露西(是组装的复制品,真正的露西在衣索比亚国家博物馆)。科学家真了不起,从这么一点点化石,竟然可以组合一个露西,而可以推论人类的起源。不过,露西在人类始祖的「宝座」并没有待太久。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更早的化石证据「阿尔迪」。一样是女性歹是大约万年前的化石。不过,阿尔迪的名气就没有露西这么响亮了。有了不断出土的化石,人类学告诉我们,在这地球上至少出现过巧人、匠人、直立人、然后才有早期的智人。再搭配最新的分子生物证据有些人类学家相信早期的智人在地球上又生存了十几万年,才走出非洲而取代了当时存在于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原始人。这样的推论告诉我们:人类,从非洲走岀来在地球漫步了几万年,从没有文字纪录的史前时代,一步步走进有文字的历史;从模糊的上古时代,经过封闭的中古世纪,然后到样样都透明、都有效率的现代。这样的现代人也就是——我们。用这种角度来写人类的演化史,显然含着一个你我认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人类愈演化,就会愈「先进」,而拥有更多的选择与可能。然而,这个版本的人类史可以说完全忽略了另一个面向:尽管拥有更多的可能,你、我还是依然受到物质和头脑的限制。或者,就像爱因斯坦公式的边界条件所表达的,人类脱离不了光速的限制。到这里,你是不是愿意打开心胸,试着想想这样的可能:那个阶段的人类其实并不像现代人自以为的,只是在一种像动物一样的史前状态。或许,最早期的原始人类还比较接近一体,更接近一个统一的意识场。如果你可以接受这种可能,也许能让你解开过去想不通的现象,像是为什么许多古文明含着不可思议的知识体、充满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像是为什么现代社会的生活明明很进步,大家却好像愈来愈不快乐。和现代的你、我相比,早期人类或许在物质层面是相当落后,但他可能还记得自己并不受肉体和物质的限制(对爱因斯坦来说,也就是可以不受光速的限制)。他不费力就可以将意识扩大让自己的注意轻轻松松从物质层面的每一个角落「转回」「扩大」到一种非物质的层面。如果不受到物质和肉体的限制,早期的人类和动物一样,随时可以活出一个统一的意识场的状态。活在统一的意识场,也代表这样的早期人类随时在一种瑜伽的状态。现代人认为理所当然的隔阂和分离,对他而言是连想都没想过,更别说听过了。对活在这种状态的早期人类,不光是人和其他人没有隔阂,人和动物没有隔阂,人和大自然更是没有隔阂。甚至,人和其他的聪明、宇宙任何角落的文明都没有隔阂。透过这种合一,一个人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无论是灵性的境界,还是其他文明的世界,都没有什么稀奇。他的意识可以到任何地方,也可以随时回到眼前的当下。我知道,现代人听到这些话,大概会当作是一种迷信或幻觉。但是,活在这种状态的早期人类可以说就是拥有这种「天眼通」,或现代人会称为「特异功能」的能力。许多探讨原始文化的人类学家,也记录了类似的现象。对于不受头脑和五官限制的人,这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本能,倒不会认为这比眼前的物质世界更近、更远、更重要或更不重要。我想更大胆地提出一个观点:人类的演化,是走上了一条颠倒的路。活在这种状态的早期人类,在灵性方面的成就其实远远比我们更大。他们的头脑不像现代人这么的发达与复杂,也没有带来这么多的阻碍。我前头会写《集体的失忆》,也是在表达我们在潜意识里都记得这种没有分别的状态,只是头脑忘记了。你会发现,现代人对灵性的追求相当强烈,也只是因为你我好像记得又不记得,自然会不断想往这个方面去寻找,想要得到合一。我才会一再地提醒许多朋友,灵性的发展是一种反复的工程,是回到我们本来就有的根源。然而,这种颠倒和科技的发展其实并不冲突,最多是科技不需要往分歧的方向发展,而是配合一种统一场的蓝图。最有意思的是,早期人类也懂得团结,并进一步分工合作。透过这种共同的运作,集体可以达到个体努力所达不到的效果。这自然让群体发展出各种促进人与人沟通的社会行为。当时,群体的领袖倒不像后来一样是男性,反而是以女性为主,而且主要是生养过儿女的女性。我想你也会同意,只有当过母亲、照顾过年幼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而可以包容群体的种种样样。这种以母亲为主的群体,也就是后来人类学家称为的母系社会须是透过非物质层面的聪明和慈悲来引导;而这种包容的爱和智慧,其实才是人和动物最不同的地方。谈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海里头最聪明的哺乳类动物虎鲸,也一样采用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虽然名字里有个「鲸」字,但虎鲸其实和我们熟知的海豚是同一科的动物,外观看起来也很像。虎鲸的群体由最年长的母虎鲸带领2到9只同类,就像一个大家庭。牠们生存的技能很特别,不是个别行动,而是靠合作和团结去捕猎。这种合作的能力,是透过母虎鲸传递下去的。回到人类初期的母系社会,如果这种模式能延续到现在,或许我们在科学和技术层面不会像现在这么发达,也可能享受不到现代社会的种种便利。但是,我可以保证,人类在灵性方面会有更大的进展,或至少比现在平衡得多。人类或许不会重蹈几万年来的痛苦,可以避开残忍的杀戮,而不会失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本能。遗憾的是,人类的发展后来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而成为以雄性为主、男性主导的社会。种种野蛮而霸道的竞争、占领、不公平、残忍、隔阂……这些,我想你都知道了。这种种破坏性的作为,就是人类整体所承接的「遗产」。想不到的是,人类还要坚持自己才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好像相信有别的星球或文明是最危险的事。哪怕更高的文明有可能让人类减少对物质的依赖、不再受到能源稀缺的威胁、而提高生活的水平、让生活进步,也最好不要去讨论。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也会包装成理性务实的态度或保护主义。把这个狭窄的角度当作一切,既衍生了人类所重视的各种价值,也道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摘自《转捩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