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眩晕是耳内的小石头引起的

耳石就是我们说的“耳屎”吗?当然不是,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耳石其实是内耳一个正常的结构,非常微小,但是功能很大,我们就是通过耳石感受汽车的加减速以及电梯的升降,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有了速度感,平衡感以及空间感。正常人中,耳石贴在内耳,形成一层”石子路”一样的结构,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部分耳石脱落了,就会引起该病一耳石症。那么石头为什么会脱落呢?这个病的病因是什么呢?目前认为和脑部外伤手术、感冒以及内耳供血不足可能有关。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耳石症是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门诊疾病,又称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耳石症是由于囊包上的小的碳酸钙结晶脱落,进入淋巴液中,导致淋巴液波动,造成患者阵发性眩晕。但是此病症诱发的眩晕症状是短暂的,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是可以自愈的。

病因: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临床表现: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检查:

位置试验:

Dix-Hallpike试验

这是确定前半规管或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检查手法。

检查时,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头向右侧转45%。医生会扶住患者头部,使之保持45方位不变,令患者迅速躺下,头悬至床下并与床平面成20-30°角。观察30秒或眼震停止后,患者恢复坐姿,头向左转动45*,再重复一次检查。医生会根据眼震特点判断是否为耳石症以及发生部位。

滚转试验:

这是确定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检查。

检查时,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部垫高30°,医生会扶住患者的头部,迅速向左或向右转头45°。观察1分钟或眼震停止后,再转向对侧并观察眼震情况。

听力学检查:

-般听力无异常,若耳石症继发于耳源性疾病时,可有患侧耳的听力异常。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可以用于不典型或难治性眩晕的辅助诊断。热

平衡功能检查:

主要包括对患者姿势的描记、步态分析等

治疗:

1.前庭抑制剂的应用,如脑益嗪、非那根等。2.继发性耳石症应进行病因治疗。3.体位疗法。4.管石解脱法。5.管石复位法。6.Epley复位法:本法一般只需一次,简单效果佳。7.CH-BPPV耳石复位法。以上各种治疗有效率不等,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如上述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世界上对该病提出了公认的治疗方法一复位治疗。部分患者一次治疗就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大部分患者反复治疗,同时配合定的药物,也可以缓解甚至完全解除眩晕。如果您有这样的症状,建议您来耳鼻喉科就诊,进行检查和治疗,尽快解除眩晕的痛苦!

山东省医院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北区

山东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zo/10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