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蓝瑛作品集萃

蓝瑛(―约):字田叔,号蠖叟、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追摹唐宋元诸家,笔墨秀润。作青绿山水尤佳,仿张僧繇没骨法,俊爽明艳。后漫游南北,风格一变,笔墨苍老坚劲,气象峻增,颇负时誉。兼工人物、花鸟、兰竹。有“浙派殿军”之称,又因其不完全等同于于戴进等浙派绘画风格而自成“武林派”。当时学其画风者有陈洪绶、陈璇、刘度、王奂、冯浞、洪都等。传世作品有《红树青山图》、《寒香幽鸟图》、《梅花书屋图》等。

本幅自题:“桃花渔隐。法赵松雪画,拟似顾公翁兄长立粲。乙未二月朔。蓝瑛。”钤“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父”朱文印。“乙未”为清顺治十二年(年),作者时年七十一岁。

《溪山渔隐图》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60x67.80cm

蓝瑛一生勤奋耕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其实多具自己面目,本幅亦如此。图中远山伟立,近处山石巍峨,桃花灿灿。湖中溪水明净,篷船上红袍官员与高士相对而谈。

全图布局稳重,用笔苍劲,点染别致,笔墨泼辣而不野,设色妍丽而不俗,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蓝瑛的画具有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文人画家的笔墨情趣,二者结合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明末职业画家向文人绘画靠拢的发展趋势。此图为蓝瑛晚年青绿设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时山水画中富有新意的一幅上乘之作。

《云壑藏渔图》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00x98.00cm

图中钤“蓝瑛之印”、“田菽氏”。又“介菴”等鉴藏印三方。此图为蓝瑛73岁(年)时的力作。该图构图奇险,尤其是画幅的上半部,一段奇峭耸立的山峰嵯峨壮观,于危峙耸拔呼之欲倒的险迫中,又具“去天不盈尺”的崇高感,显示出作者较强的造景生势能力。蓝

瑛在树木的表现上亦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他能准确而生动地把握各种树木的形态特征,伸枝布叶,饶有情致。树叶的表现技法极为丰富,有以线勾双边的夹叶法,以墨直接卧笔横点的点叶法,还有松针勾簇、罩以淡彩的勾染结合法。山石皴法,仿宋人李希古(李唐)笔意,以粗犷的墨笔勾勒石之轮廓,以侧锋横擦的小斧劈皴皴擦石面,成功地显现出山岩凝重的质感。该图既有职业画家的行业气,又有文人画家的书卷气,

二者巧妙地融汇贯通,表明蓝瑛不愧是明末职业画家向文人绘画靠拢的代表人物。

《雪山行旅图》私人藏.00×98.00cm

此图为蓝瑛的水墨淡设色作品。其间山石留白以表现白雪皑皑,但山间的溪流表现出此时已是初春,暖意到来,雪开始融化。人物正骑行过桥,后有童子相随。几乎只勾勒线条白描形态。树木枝叶上有石青点缀,山间只有松树与红叶茂盛。表明季节的寒冷。

《溪山秋色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00×27.00cm

此图右起大片水域,远山蒙蒙,云气蒸腾。中部山石突起,溪水潺潺蜿蜒从山间流过,坡石上零星分布着树木。整幅画水墨饱满,用淡墨淡彩渲染出一派澄明清润的南国初秋景象,气韵生动。此图笔法简清爽利,色彩浓淡相宜,具透明感。

《苏堤春晓图》私人藏.00x47.00cm

此图绘江南春色,以深远形式构图,绘坡岸树石逐渐深邃,以浅淡青绿设色。远处绘山体,浓墨点苔,山脚有树丛及古塔。

《溪山雪霁图》此图中央有一條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著紅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著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此畫採用唐王維風格,表現雪後放晴山景瑰麗的景象;景色清新絢麗,充滿詩意畫意,不禁让人想起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

《秋山渔隐图》中国天津博物馆.50×45.00cm

图中绘山中隐逸者茅屋院落,湖边有渔舟相聚,其上文人雅士正端坐其中雅集。是典型的渔隐题材。

《秋山寒林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50x60.00cm

此图描绘华岳的深秋景色:流泉飞溅,山径迂回,满山红树,两高士漫步小道,观瀑笑语。构图气势雄伟,笔势刚劲有力。

《秋色梧桐图》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65.00x31.80cm

此图用意笔画倒垂的梧桐一枝,一蠟嘴鸟悠闲地栖于枝头,上杂枫树一枝以作陪衬。用笔兼工带写,蠟嘴鸟造型严谨,花木点染随意。桐叶饱含水墨,丰腴凝重,与轻盈的小鸟形成有趣的对比。枫叶用双钩填色法,挺拔遒劲;桐叶用浓淡墨点染,酣畅淋漓。枝干柔和了山水画的用笔,具苍劲浑古之趣。画中自识:“甲午(公元年)销夏龙泓,时同涛庵老社长兄清言河朔之饮旬余。晓凉过雨,遂拟赵松雪《秋色老梧桐》画以志,并乞教云。蓝瑛。”钤“田叔”、“蓝瑛之印”二白文方印。左上有清高宗宏历御题,钤“乾隆御览之宝”、“宜子孙”等印五方。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著录。

《临大痴山水图卷》美国芝加哥艺术陈列馆58.58×.98cm

蓝瑛的山水面貌有两类:一种是水墨浅绛,一种是青绿设色,浓丽夺目。张僧繇没有真迹传世,对他的没骨画法,董其昌是以意求之。蓝瑛受到董其昌的启发,凭借推想创造出自成风范的没骨山水画。董其昌的“没骨法”核心是不加勾皴用“纯色晕染”;蓝瑛则主要继承了宋人的青绿山水画法并较多地运用皴法,因此蓝瑛在多幅作品中自称是仿张僧繇之笔的没骨的画法,实际上是蓝瑛的创造。此画笔墨苍秀,设色淡雅,画风清疏,是蓝瑛晚年的代表作。

图中近景绘古松夭矫、老树杈枒面江屹立,树下有二高士席地而坐,似在论道话古,意态娴雅。右侧石壁嶙峋玲珑,与古木相映成趣。远处江面清旷,秋峰几座遥遥相望,一派秋爽气象。此图用笔苍劲疏爽,色、墨清朗。构图平中寓险,颇见境界。自题:“江皋话古,关仝画法。”,实为自家画法。款署“辛卯清和,蓝瑛师其意于醉李鸳湖舟中,知于嘉兴南湖游舟中所作。”辛卯为公元年,蓝瑛时年六十七岁。款旁钤“蓝瑛之印”白文方印与“田叔”朱文方印。

《画溪阁清言》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50X48.30cm

这幅画描绘文人幽静的山居生活。画幅中央一排房舍隐蔽在崇山峻岭之间,楼阁下方有瀑水迂迴曲折流出。两三位文人坐在屋内清谈或是读书休憩,充满淡泊闲适的心情。这幅画的灵感来源是元代画家赵雍。

《江皋飞雪图》中国天津博物馆46.00x.00cm

此图作者运用染地留白方法描绘雪景山水,使用荷叶皴、乱柴皴表现山石,用笔流畅。树木细密,画面构图空寂,空间感很强。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

《仿李唐山水图页》私人藏.20×98.20cm

图中属款“李唐画,蓝瑛摹。”可知为蓝瑛仿古之作。画面为典型的一水两岸之作。图中树叶以花青点燃。山石作大斧劈皴,树木中留白以表运气缭绕之感。

《松鹰图》意大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50×88.60cm

此图绘松树、湖石、苍鹰。落款处注明“甲辰秋日”,知其作于

年,此时蓝瑛已七十九岁高龄,其上一幅见于记载的画作作于年,此间相隔四年。而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康熙帝即将登基的京城是当时年迈的知名艺术家汇聚地,蓝瑛此作大概亦绘于此。

《仿张僧繇山水图》中国无锡市博物馆.00x91.00cm

此图为竖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意境清幽雅致。画法湿润厚重,色调鲜丽沉着,所运用的没骨青绿法以张僧繇为宗,山石用石青、石绿敷染,石脚以赭色相接,树干用墨色勾画之后,用赭色加以晕染。树叶一律用朱砂、白粉、草绿等色点攒,而且笔墨清晰,似紧而舒。山腰间的白云突破了传统的或“勾”或“空”的方法,而是用花青与白粉晕染而成,既有白雾弥漫之感又极富装饰意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对色彩的对比关系把握得尤为到位。比如,此图是以青绿为主调的,但作者巧妙地运用几株赭树求得对比,再用花青、草绿加以协调,并且用云雾的白色和树叶的白色粉状笔触,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作者的艺术功力之深。

 蓝瑛擅长山水、花卉、兰石,师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清简秀润,韩昴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说他:“画从黄子久(即黄公望),入门而醒悟。”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且对二米、云山也精心研究过。对黄公望的画悉心尤力。当代前辈沈周的画也热心师效。加之漫游南北涉猎既广,眼界自宽,故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他的画风是从多方面变代出来的。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晚年他的笔法益苍劲,颇类沈周。他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俱得古人三昧。他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以后的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

《山水图》(日)私人藏.50x46.40cm

此图表现春天的山水景色。画中枯木老枝春花绽放,高山流瀑跌宕急泻,山脚栈桥穿溪跨瀑,山巅楼宇清晰悦目。全图笔法简劲,稍稍点擦,不用墨染,便显春山淡秀风姿。设色青绿浅绛混融,画风明快苍润。

《溪山曳杖图》中国天津艺术博物馆.00x62.00cm

此图学荆浩笔意,画远山横抹,近处山石巍峨,丛林杂树,古亭临溪,溪畔林间苍松下,一老者曳杖远望,觅句诗思,童仆捧砚而来,神情谨然。全图布局稳重,气氛清谧。

《青绿山水图》中国旅顺博物馆l72.50x89.50cm

图中高峰连绵,古木杂林,矶石屋宇,杨柳平坡,一片湖光山色,春意盎然。有人湖边对语,有人舟中弄笛,相映成趣。全图用笔苍劲,设色清丽,点染别致,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拒霜秋鸟图》中国上海博物馆.90x62.30cm

此图湖石横伸,一枝芙蓉从石后斜出上挺,枝上伫立一只蜡嘴鸟;石旁幽草数枝,伴着两丛秋菊。此图聚于右侧而感平稳,湖石以枯淡之笔钩勒,稍加墨苔;花朵用淡墨双钩;叶子以适度的水墨,侧笔横超,再用深墨勾出叶茎。枝上的蜡嘴乌,墨彩醒目,栩栩如生。从题识中可知作者对马远笔墨的推崇。

《江皋话古图》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40x50.00cm

此图笔墨苍秀,设色淡雅,画风清疏,是蓝瑛晚年代表作。图画远山层叠,江水泛波;画幅右下江岸,苍松高大曲立,其下二高士席地相对而坐,谈古论今,神态栩然。画法师关仝,但有黄公望笔意。

《仿梅花道人山水图》(日)私人藏.00x.00cm

此图笔法方折挺利,构图造境,独抒胸臆。图中近景居中,杂树高大,聚点为叶,掩映潺潺流瀑、村舍;背景崇山叠岭,石骨嵯峨峥嵘,间以杂树殿字,饶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逸趣。虽为仿梅花道人(吴镇)之作,实则借古开今,自成一格。

《仿梅道人山水图》(美)私人藏

图画远山、高崖、水口、溪岸、坡陀,均以淋漓水墨晕染,墨气肆溢,细笔折带皴写山石峰峦,雨点皴聚攒其问,山水中充满着苍翠葱茏的生机。

《白云红树图》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40x48.00cm

此图是蓝瑛青绿山水画中的杰作。图中山峰白云缭绕,树木争奇斗妍,溪水明净,雅士幽赏。作者师法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法,画白云红树,远山近石,鲜艳夺目,颇为别致。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yp/8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