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m.39.net/pf/a_4357383.html
叨叨马和喳喳鸡第篇
百本牵牛花碗大
牵牛花是一种极贱的植物,无论南方北地的城市乡村,几乎随处可见。绿色的叶子,成三裂状,藤柔嫩而有韧性,或绕树,或攀篱,一个劲地向上向上,花成喇叭形,开在夏秋之间,淡红、深红、紫蓝、素白,每天总是早早地蓄满一汪一汪的晨光。
牵牛花的原籍在美洲,却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蓬蓬勃勃地繁衍子孙,成为平常人家的一段景致,堪称一个奇迹。是因为它易生易长,没有过多的苛刻要求?还是因为它热热闹闹,吹奏出一支昂扬生命之曲?我不得而知。
历代画家很少有画牵牛花的,也极少见牵牛花入那些传世的画谱。而齐白石独钟于斯,屡屡挥毫写形传神,一直到他阖然辞世。在我看到的原作和画册中,他中年、晚年所作的牵牛花不在少数,笔墨间夹带着一种调皮的童稚,充溢着鲜活的乡野生气。在他九十二岁时,一日翻寻旧稿,“得予少时手本”,遂又依图重作一幅牵牛花,题款中深情地忆及他曾住在湘潭县之晓霞山,那里到处开着牵牛花,一丛丛,一片片,而且花朵很大。
如此高龄的老人,自知岁月于他无多,但他一点也不沮丧。他的生命和艺术依旧充满青春的气息。那些鲜红的喇叭正吹奏出金属般的音韵,迎来一个又一个生机勃发的早晨。他以生命创造艺术,他用艺术歌赞生命。
牵牛花这个名字,却与天上的牵牛星相对应,使人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种种风情。齐白石自然不能例外,他在一幅牵牛花上题款说:“用汝牵牛鹊桥过,那时双鬓却无霜。”
每看齐白石所画的牵牛花,总想起他的家乡,到处都是一片生命的原色;他总是在花前久久驻停,体味一种奋然向上的人生底蕴,并付诸行动。于是,他从一个乡下木匠,成为一位丹青巨匠,他从湘潭县偏僻一隅,走向广袤的世界,成为可以和毕加索相提并论的艺术伟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齐白石在京城结识了梅兰芳,在梅家庭院看到了一种花大如碗的牵牛花品种,精神为之一振。他说:“梅家植牵牛花百种,花有极大者,巨观也,从此始画此花。”
为此他还写了一首《北芦草园看牵牛花》的诗:“闭门灯影鬓霜华,老懒真如秋壑蛇。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诗末还加一行注:“梅兰芳尝种牵牛百本,花大如碗。”
梅家的牵牛花一定比他家乡的还要大,大得使他欣喜若狂,这为他表现自己的一种人生看法,提供了狂肆挥写的底本。他特意在画上题一款:“余从来画此花,大不过大观钱大。自过梅家,画此大花,犹以为小也。”
从中还可看出齐白石善于观察生活,发现新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
梅兰芳是伶界祭酒,也爱牵牛花,艺术家的某种秉性竟是如此相似。
齐白石的牵牛花很耐看,构图变化莫测,或两三片叶,衬着一花一苞,简洁到不能多添一笔;或藤叶复沓,花与苞层层叠叠,配以支撑的几根竹竿,满幅生意。构图好,用色更令你耳目一新。他的花总是红得耀眼,又重又浓,可说是红艳绝伦,用的是曙红加胭脂;那些花苞子也是红嘟嘟的,像小孩子的脸。他画叶却用墨(或掺点儿绿),浓浓淡淡,阴阳向背,无不栩栩如生。红花墨叶,是齐白石的创格,互相烘托,强烈对比,使红的变得更红。凡目之相触,使人感到有一股热力扑面而来,灼得周身血液沸腾呼啸,想见活着和抗争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
许多年后,齐白石的学生李可染回忆他曾陪一位印度著名诗人去叩访齐宅,齐白石画了一幅牵牛花相赠。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这不仅是一棵花,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
齐白石画的牵牛花,花皆侧面观,一朵朵昂然向上,就像他一生很正直很扎实地做人,从无低眉俯首媚世趋俗之态。他往往横一笔涂出花的侧面,两端略尖略弯,中间肥厚,接着画花口,在横笔上方自上向下并排侧抹数笔,留出的空白略似一个五角星,再两笔接出花筒,然后浓墨点花托,花便堂堂正正“活”了。他画的牵牛花,常与高洁的青松、圆硕的葫芦相并存,显示他无贵无贱,一律平等的想法。
他画的牵牛花是早晨的牵牛花,带着晶莹的露水。
早晨是充满朝气,充满生命力的。
他有一个牵牛花一样的生命。
现在,许多画家都喜欢画牵牛花了。
飒飒秋风菊满园
研究齐白石的专家、学者称:老人画菊花最多,画的种类也多。常画的有千叶重瓣,花头如球,花瓣似舌或瓢状,颜色有白、黄、红、绿、紫数种,尤以正黄和粉红的画之甚勤。
齐白石咏菊与题在菊花画上的诗也很多,抒怀寄意,出语工新。如《题画篱外菊》:“踏叶蹄爪不时来,荒弃名园只蔓苔。黄菊独知篱外好,著苗穿过这边来。”他定居北京七年,时有战乱,人心惶惶,写有《叹菊》一诗:“重阳欲近雨丝丝,赏菊家园酒一卮。七载已经三百劫,如今又作战场时。”他的一个熟人,大概是晚节不保,齐白石在应邀赏菊后,写下《某园看菊归》一诗:“曾傍东篱著老苗,主人何幸隐名高。菊花节比先生硬,开尽秋风不折腰。”
在我国,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篾视权贵,素为人赞赏;又因他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的诗句,所以“陶菊”一词常作为清高俊逸,不染尘俗的象征。明代名儒陆平泉初入史馆时,宰阳严嵩来了,众人争着去逢迎,陆却退让一旁,恰庭前秋菊盛开,于是一语双关地说:“诸君从容,不要挤着了陶渊明!”
菊花是个古老的品种,《礼记·月令》说:“秋季之月,鞠有黄华。”屈原曾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在唐代之前,菊花多为黄色,故称“黄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不第后赋菊》);“黄金色未足,摘取且新赏”(唐·姚合《新菊》)。到了宋代,则有了红菊,苏辙曾借物抒怀:“黄花九月傲青霜,百草满园无比香。红紫无端盗名字,试寻本草细商量”(《红菊》)。宋人史铸所写的《百菊集谱》,记载菊花有一百六十三个品种;到清初的《广群芳谱》,则有三四百个品种了。到现在,菊花的品种已近三千。除黄色之外,还有白、紫、红、绿、墨等色,即便是黄色,又有淡黄、浓黄、中黄、桔黄、鹅黄之分。一些菊花的品名,极富有诗情画意:秋水芙蓉、春江月色、丹炉吐艳、十丈珠帘、夕照松荫、佛见笑、醉贵妃……令人闻名即思一见。
菊花之所以受人推崇,与我国的民族文化心理关系甚紧。她不趋时俗,独抱寒节,一身傲骨,加上许多高洁之士都爱菊咏菊,使得她的声名广为人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恩肖《画菊》);“春风无限间桃李,不似黄花耐岁寒”(元·许有浮《绕堤种菊》);“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明·唐寅《赏菊图》);“淡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清·丘逢甲《野菊》)。
菊花可赏,亦可入药,有益寿之效。《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酒“久服利血气,明耳目,轻身,耐老延年。”诗人文士对此似乎体会甚深:“采撷盈怀袖,饵服心清凉”(明·刘琏《秋日旅怀》);“八十老人勤采啜,定叫霜鬓变成鸦”(清·郑板桥《菊花》)。
齐白石画白菊,用中锋淡墨双钩,两笔一瓣,着笔灵动飘逸。画红色的菊花,先以淡红涂出花形,再以浓红勾瓣;或先用淡墨勾花瓣,再染浓淡红色。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称:“老人六十多岁画的菊花,每朵花前后已经能用颜色分出浓淡,前边较淡,后面较浓。这样使花瓣有深有浅,花也有浓有淡,自然能把花的光感和立体感画出来了。到七十岁后,老人画菊花更简练,把花瓣中间掖上一点浓色,更能体现了立体感。而花叶也能用明暗表现前、后、左、右四面叶子的穿插姿势,有时用几笔枯干墨,显得花叶非常灵活。”
八十七岁时,齐白石的《菊花》一画,画菊花初放,花瓣是将要张开又未全张的形态,这是最难表现的。画未放和怒放的菊花,老人轻车熟路,初放也同样得心应手。
他还喜欢画一只瓦钵中插一枝菊花,简约极了,但却很有情趣。题诗曰:“挥毫移向钵中来,料得花魂笑口开。似是却非好颜色,不依篱下即蓬莱。”
今朝红叶昨宵青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以枫叶为题材的画不少。或画一株两株枫树,或从画外伸出一二枝,再涂上数片叶子。他画枫树的主干和枝,以大笔蘸焦墨写出,并会巧妙地出现“飞白”的效果。枫叶有三裂、五裂、七裂三种,但他只画三裂的。枫叶用浓、淡红大笔挥涂,一笔画一裂,三笔便成一叶,再以干浓红勾叶筋、画叶柄。为了喧染秋天的气氛,往往会爬上一只工笔蝉或蚱蜢。他曾在《红叶》画上题诗:“窗前容易又秋声,小院墙根蟋蟀鸣。稚子隔窗向爷说,今朝红叶昨宵青。”
我喜欢看齐白石画的枫叶,红艳鲜亮,光彩照人,充满着一种不畏寒霜冷风的豪情,表达着本体生命乐观向上的精神。
此生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过红叶,一是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一是北京的香山。这两处的红叶,可说是闻名于天下。
岳麓山一到秋天,枫叶便红了,满山遍岭,如野火焚空,气势慑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早在唐代,诗人杜牧就在《山行》一诗中,描绘过岳麓山的红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香山的红叶是黄栌叶,秋霜初降,便红艳夺目。陈毅元帅曾写过《题西山红叶》的组诗,其中一首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一般来说,以枫叶为上乘。苏州的天平山,南京栖霞山,都是看红叶的胜地。枫,别名灵枫、香枫,又称摄摄,因枫叶在秋风中摄摄作声,故《尔雅》说:“枫摄摄。”
齐白石的《秋声》,焦墨写枫树的枝干,穿插有致,经霜的红叶极为艳丽,俨然枫林一角,境界阔远。枝上一蝉振翅而鸣,表现出“居高声自远”的况味。
《枫林亭外》,不画亭亦不画枫林,只有一枝枫叶从画外探入,着五片叶,叶上一蝉爬行。蝉是工墨写,与身下的红叶对比鲜明,十分耐看。
《枫叶蝉》,枝干从顶上端垂向画中,涂红叶八片,枝上画一只向上爬行的工笔蝉,上部右侧的红叶边,画一个赭墨线勾的枫球。题款为:“星塘老屋后人白石画。”
湖南已故画家王憨山,生前对齐白石的画研读甚深。他师法齐白石以红叶为主体的画法,但却有自已的创新之处。他在一幅红叶条幅中,从上至下画参差横排的七八片卵形红叶,无干无枝,很有装饰味。红叶以稍浓曙红涂出叶片,再以极浓曙红勾出叶形、叶脉,且再不画别的东西。题款在画右侧直书而下:“未受春风一点恩。”是呵,叶子不是因春风恩赐而染红的,是在寒霜中锻炼而红。于是,画与题款,都有了新的意旨。
记得有一位诗友亦画画,在自作的《枫树》图上,题了一首新诗,也是别出心裁:“秋天来了/你已经奉献得很多/还脸红什么”。
策划:喳喳鸡撰文:聂鑫森先生插画:叨叨马往期推荐
品文系列:
聂老夫子系列:麻雀、八哥、喜鹊、翠鸟、鹦鹉——齐白石国画欣赏之七
聂老夫子系列:年年有“鱼”?蝴蝶梦?蚕与蜘蛛——齐白石国画欣赏之六
聂老夫子系列:猫、狗、猪、兔、龟、鹤——齐白石国画欣赏之四
岁朝清供?酒趣?节令画——齐白石国画欣赏之三
聂老夫子系列:齐门女弟子?洋弟子?外国友人——齐白石师友录之十三
聂老夫子系列:中国画研究会?情系荣宝斋?辽宁省博物馆——齐白石师友录之十四
聂老夫子系列:笔砚传家?王训与张晃?易恕孜与萨本介——齐白石师友录之十五
聂老夫子系列:白石论诗?走上大学讲台?为赛金花题写墓碑——齐白石师友录之十六
聂老夫子系列:长寿之诀?发妻与继室?看门人——齐白石师友录之十七
聂老夫子系列:身在佛门外而有佛心?留霞老人——齐白石师友录之十八
公安青年作家聂耶和他的短篇小说集《那年那月那些人》帜杏
鸡佬弟表情包第1波喜欢拿去
在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一路狂飙!
版权声明:《叨叨马和喳喳鸡》公号所有漫画形象,漫画绘本,故事脚本,均属鸡马漫画工作室原创开发。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用于商业用途!如需将原创内容用于商用,须征得鸡马漫画工作室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看完支付报酬。看完能否点一点在看和转发哦!
您的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