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满山红叶

霜降了,东坡的叶儿也该红了,这是我三十八年来一直珍藏在心中的记忆。或许是刚走出大山又进入这陇南大山的缘故,那会儿心里总是迷茫,每天环顾四周,总想着什么时候走出大山。直到有一天新兵连组织去植树,当那喘着粗气的解放牌汽车把我们送到东坡顶上的时候,哇!眼前终于一亮,对面的崇山峻岭,在嘉陵江水过处,俱如大斧劈断一般,插水接天,直上直下似一扇铜铸的屏风,又如一把横着的琵琶,周围千万个山峰各呈奇状,或如乱迭云母,或如斜倚画屏,或如书帙在架,或如矛头插天,无形不备中犹以那一抹红色特别抢眼,把朦胧欲睡的山岭和光秃秃的千沟万壑抱裹,红灿灿的舒展在耀眼的阳光下,千态万状,活像许许多多的造型艺术品,说实话,从那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东坡红叶.....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东坡村不简单,竞是以大文豪苏东坡而得名。嘉佑二年(公元年)苏轼中举之后,因为母亲的去世,回家守丧路过此地,嘉佑四年(公元年)返京途中又客宿于此。此时苏轼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胸怀壮志憧憬未来为国效力的凌云壮志,又有难以排遣的乡愁离绪,回想起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辙,写下了“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或许正是因为那个秋天,这红叶中远去的东坡身影才流传下这么个响当当的名字。

其实,比苏东坡早到东坡村的还有唐代诗圣杜甫,同是爱酒之人,都是名冠古今的大文豪。杜甫是专程来到三渡水,在旧交吴郁的故居抒怀凭吊。杜甫所吊唁的吴郁,是唐代两当有名的清官,两人同朝为官,情谊很深。唐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房琯一案触怒庸宗,交司法审讯,经人营救幸免一死。后吴郁又因得罪权贵而蒙冤贬职。杜甫因不能为吴郁鸣冤辨白而满腔悲愤。人去屋空,杜甫写下《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一首,尽抒胸中抑郁之情……

东坡人好客。我们植树的那会,乡亲们每天中午都給煮上几大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伴上当地独有的土豆和猪肉做的臊子确实好吃极了。要说吃也是有很多门道,你看老兵们吃面就讲究,第一碗少捞,等第二锅出来可劲的造。新兵就不同了,看见第一锅面出来一窝蜂的扎堆,你挤我我挤你,有的不小心还把大檐帽掉锅里,引起一阵阵欢笑....

东坡人爱酒。因为这里盛产美酒,狼牙蜜酒、虫草蜜酒,果老仙液个个都有上千年的酿造历史。更有个家喻户晓的张果老常常是背着酒葫芦骑着毛驴,急驰灵官峡,遍邀群仙相聚东坡不醉不归。听老辈人说,这地方出好酒主要是有一股好水,还有这贮酒的天然岩洞。当然每年出酒的时候也很讲究,必选在这霜降之后,漫山红叶开尽之时,乡民们在威风锣鼓声中把自家酿的好酒举过头顶,祭天祭地。期盼着年年红红火火,岁岁喜事连连!

现在的东坡红叶再也不是唐代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难途中的伤情之景;西姑公主出家的伤心之地,太平天国失败后部分败兵的避难之所。这里发现了沉寂的“东山汉墓群”、“云屏寺”、“西姑庵”、“太平天国村落遗址”、“王羲之家谱”等,己成为咱老百姓欢天喜地,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胜地……

仲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集书、画、印于一身,先后师从刘文西、钟明善研习书画,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若干,强军网专设“晋明说文化”专栏,还是国内优秀的周秦文化专家,著名的军旅作家。

觉得文章好,点下[在看],分享朋友圈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yp/6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