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开——
“映山红”
我喜爱杜鹃花。以前庭院里有两盆杜鹃,春季里开花摆放在花卉中,让那些花花草草鲜活丰满起来。闲时在庭院中观赏它的热烈和娇艳,心情欢悦,感受着美好。
那一天小平兄弟特地开车接我们去看杜鹃花。结伴同行的有潜山的二十多位朋友,五部车子浩浩荡荡向岳西进发。
远山如黛,白云缭绕。车行拐弯处,翠绿迎面扑来,仿佛把清凉揽入怀中。那山、那水,在飞驰的车前如流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大别山映山红生态文化大观园依山而建。下的车来,远远的见那垒起的巨石上摆放着红灿灿的杜鹃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停车场上,旅游大巴载着各地的游客,中间夹塞着自驾游的私家车,鱼贯而入。来自南京的、武汉的、九江的以及本省各地游客,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组团的游客举着小旗子,也有挂着胸牌,在导游的安排下,一群群、一队队走向景区。像我们这些散客,三三两两,随着人流拥动。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融入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春的气息。
进入大观园,左侧是一间硕大的根雕展厅。惊叹根雕艺术大师的奇思妙想、巧夺天工,依据树根不同的形状雕塑成栩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赋予生命的张力和永恒。像威猛的狮子、虎啸山河的老虎、硕大无比的恐龙和犀牛,以它们的高大威猛给人视觉的振憾。纵横交错的根须创作出美丽的孔雀开屏;独往独来的天马行空;慈眉善目的弥勒佛;红色老区的革命战士;剥削人民的财主和帐房先生,表现出那个火红的年代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成为红色研学的直观教育基地。
出了展厅映入眼帘的是绽放的杜鹃花。面对满眼的艳丽,我无从用赞美的语言表达,从心里涌动的震憾感受着这来自大山的美丽。
这形状各异的杜鹃盆景;千姿百态,灵动展示着艺术的美。那热烈奔放的花儿;或深或浅,红遍大地。在红色的海洋中,突凸出紫色的花辨,更是惹眼。目光所到之处,偶尔与那黄色杜鹃花相遇,情不自禁的喜出望外,感受它的芳华、质本洁来,在群芳里独领风骚,一展它的珍贵和高傲。
这是美的世界;这是花的海洋。无论是蜿蜒曲折的山径,还是倾斜的山坡,抑或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杜鹃花以它特有的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花丛中流动的游客,脸上无不洋溢着欢悦,举手投足中尽显赞美之语。同伴中女友们情不自禁的在花群中翩翩起舞,那舒曼的舞姿,娇好的身段,妩媚的笑靥,感染着众多的游客。人们拿着手机尽情的拍照,把幸福绽放在笑容中,把美好定格在花海中。
我们拾阶而上,忽然一阵清香袭来,让人精神气爽。细细搜寻,原来在僻静处一丛丛兰草花开,蕙质兰芯,以它纯朴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陶醉。
大观楼建于山腰,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一些树屋,零零散散点缀在丛林中,那是供游客住宿,让那些住惯了豪华酒店的游客至身云蒸霞蔚之中,让浮躁的身心在这寂静的深山里融入自然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宋.杨万里)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我环顾四周,极目所到之处,但见峰峦叠翠,溪水溅珠。林深草茂之中,陡峭悬崖之上,那一蓬蓬、一簇簇映山红漫山遍野,把山染红了,把水染红了。
我爱这大观园里的杜鹃花,更爱这山野之中的映山红。(其实一花两名,我在这里所指生长环境。)生在深山不食人间烟火,与青山为伴,涧水为友,野花小草为你点缀,日月星辰为你相守。任寒风凛冽,白雪压枝,你默默坚持生命的执着。
你无须栽培浇水,不用施肥打药,生命的选择在于风的随意。无论是肥沃的士壤还是贫瘠的沙石;无论是繁华中的赞美还是深山僻静之地的冷静,不改变生活的态度,静静的守候,青春的芳华依然怒放。
在大观园,有一个“红军村”展厅。展厅里陈列的历史文物彰显那个火红年代的斗争风云。
岳西是中央红军独立二师、红军二十八军的根据地。老区人民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前赴后继,血染疆场。多少次父送子、妻送夫,踏上革命征途的离别是那样的不舍;多少次枪林弹雨中在血泊中爬起,无畏的向前、向前进!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插曲《映山红》表现了老区人民的革命情怀: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山开遍哟映山红……
革命精神传万代,追思先烈念英雄。岳西,是革命先烈英灵坚守的热土;岳西的映山红,是红军战士用鲜血浸染的花朵。我爱杜鹃花,我爱映山红
丁松,男,笔名,俗人俗语。安庆作家协会会员。以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用不太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怀着虔诚的心,用笨拙的笔去表达对生活的感恩。
散文小说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