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杨梅满山红端午糕饼出大虫

台州有句老话:夏至杨梅满山红,端午糕饼出大虫。

夏至时节,江南的杨梅山丹果缀枝,红紫欲滴,撩拨着你的味蕾。

对荔枝极为推崇的苏轼曾感叹: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我们台州的东魁杨梅独步天下,白水洋上游东魁梅曾获“省精品杨梅”美誉。

夏至杨梅 

明人有诗“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能到长安?”盛赞此吴越珍果。假如杨贵妃尝到杨梅的绝味,恐怕送到长安的不是荔枝了。

临海农谚云:杨梅花架过年,杨梅卵子荡种田。意思是杨梅过年时节开花,到春耕还是青涩的小圆果。

树梢的杨梅光照足,黑乌嘟,甜度高,故临海话喻顶呱呱、优胜者为“顶头杨梅”。譬如高考状元就是顶头杨梅。

早时有个讲法,在杨梅山吃杨梅要连娘(核)吃下去。据说核吐在地上,树上杨梅会白眼。这大概不是真的,或许是梅农的小心思:连核吃容易饱。但有的小孩调皮、好奇也会连核吞。

▲杨梅酒

可惜柔润水灵、紫黑晶亮的杨梅不耐贮藏,于是自酿杨梅酒,在台州城乡颇为盛行。

白酒,台州人俗称烧酒、糟烧。将杨梅浸于烧酒即成“杨梅烧”,喜欢者整坛放几年还在啜。

它消暑解乏,夏天啜几粒能“解日头气”(消暑)。像小人夏场(小孩夏天)多啜绿豆汤,清凉解毒,亦解日头气。

临海本地宴席常有杨梅烧的身影,但不胜酒力的人多喝就醉了。毕竟是白酒泡的,后劲足。

端午糕饼

临海俗话:啜过端午粽,棉(一作“寒”)衣远远送。

端午前后,天气转热,吃糕饼的人少了,糕饼店的生意就难以为继,自然滞销。加上梅雨天,糕饼易发霉生虫。

裹粽子

台州有句老话: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邪。

端午时台州民间也有吃雄黄酒、门悬艾叶、贴菖蒲剑、小孩挂香袋等风俗。

我们台州人有互赠粽子的习俗,亲友、邻里间送粽成风,故端午节亦称“送节”。

包粽,台州人也有自己的叫法:黄岩叫扼粽,临海叫裹粽。

灵江竹枝词《端阳》:“家家裹粽作端阳,烧酒喷来到处香。还把幼男幼女面,雄黄搽来金瓜(南瓜)黄。”

▲麦油脂

也有的地方端午“筒”麦油脂(即食饼筒,天台称“饺饼筒”),温岭人则有端午吃麦饼的乡风。

临海风俗是端午啜粽,立夏、冬至、过年等几大节“筒”麦油脂。麦油脂以前属节日食品,如今已成日常风味小吃,想吃就包,现卷现食或油煎。

这里还有几个方言谜语,打一种食物,台州人过来猜一猜吧~

滑动查看谜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郭建利

编辑:张灵玲(实习)

监制:牟再

文章来源:《今日临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yp/6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