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灌木。高2~7米;分枝多而纤细,叶集生枝端,卵形或倒卵形;花2~6朵簇生枝顶;花萼5深裂,三角状长卵形,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花柱伸出花冠外,花期4~5月。蒴果卵球形,果期6~8月。十大名花之一。
学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
别名:踯躅花、映山红、山石榴等。
药用:镇痛镇咳、平喘祛痰、抗炎抑菌、降压利尿等
花语:爱的喜悦
春已半,心碎颜。
桃花别了樱花来,海棠红了牡丹艳,一次次分别——都是落花声。纵有酒解春逝恨,宁可花解一院愁!
亲爱的,一春相思想着你,我的“花中西施”,唯有你可以抚平我满院春愁——还是大桥公园那个坡和你相约——远远望去,漫坡杜鹃盛放,宛若一团团熊熊燃烧、淘气跳跃的火焰,把我一院的伤春愁怀都扫除殆尽。假如那美人儿西施此时此刻,将一朵火红的杜鹃花用玉钗簪到头上,我担心真的会燃烧起来,把美人儿的青丝、翠鬟烧掉。
我尽情奔过去,双手紧紧拥抱一棵高高的玫瑰红的小乔木杜鹃,仿佛分别相隔了三生三世的恋人,喃喃地对着一朵花说:亲爱的,我来了!
我蹲下身子款款深情凝视着杜鹃花:紫色、白色和粉色的大杜鹃花有的三个一团,兴趣盎然地玩着“三足鼎立”的游戏;有的五朵一簇围在一起,宛若夏日里在高高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的熊孩子;有的挤挤挨挨数十朵花聚在一起,仿佛翘首以待准备观看一场盛大的演出。
深红色和粉色的小杜鹃花姿态更是别致:有的一朵独放,宛若一只美丽的蝴蝶高高栖于枝顶;有的两朵相生相伴互相依偎,宛若一对互诉衷情的恋人;有的数十朵紧紧相聚成一个美丽的绣球,在枝头上调皮地荡着秋千;有的五六朵七八朵聚集枝头含苞欲放,宛若古代一种兵器狼牙锤故意扮相成一副凶狠的样子不许人家亵渎;有的半开半合沉鱼落雁,宛若初嫁新娘含情脉脉;有的恣意盛开一展芳容,宛若初生孩子的少妇光彩耀眼……
那一朵朵绽放的红、紫、白、粉美丽的喇叭状花朵,大都是由五个花瓣组成的,宛若一位位仙女的裙边,轻轻触摸,有的光滑得像紫色的绸缎,有的起皱得像一张张吹皱的书写下爱的粉纸,有的白嫩得像刚生下的婴儿皮肤。
更神奇的是一朵朵花朵中的花蕊:五个花瓣像母亲一样,用伟大的母爱紧紧护围一根根细如发丝娇嫩的花蕊,中间一根长长的鹤立鸡群异常美丽的雌蕊,高出了其他雄蕊,并骄傲地探出了花瓣,那花蕊顶上一点点金黄画龙点睛点缀着一朵朵花朵——雌蕊宛若一位美丽高贵的女王,雄蕊如一个个俯首称臣的臣子;又仿佛是一位倾国倾城的公主,一个个求爱者跪拜在她的石榴裙下……
杜鹃花的美,其实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杜鹃花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和元稹(即元九)的“斗诗”时,写下了长诗《山石榴寄元九》诗中盛赞杜鹃花:
闲折两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
芙蓉芍药皆嫫母。
诗中的嫫母,是传说中的丑女,是黄帝的第四妻室。杜鹃花美的连芙蓉花神和芍药花仙都比了下去,成了嫫母。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也叫山石榴(貌似杜鹃痴白居易专称,一般山石榴是指五月开花的石榴花,大诗人杜牧的《山石榴》诗就是指石榴花。)又称踯躅花。踯躅花是一种黄色的野生杜鹃,人工栽培的杜鹃花颜色一般只有白色、红色、粉色、紫色,黄色的杜鹃有毒,在山上放牧的牛羊误食花和叶后会踯躅蹒跚,步履不稳,因此得名“踯躅花”。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种。中国是杜鹃花的故乡,人工栽培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约有余种,十九世纪末传到英国,以后又传遍全世界。依花期不同主要可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西洋杜鹃四大类。
传说杜鹃花是由一种鸟吐血染成的。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嫖赌逍遥,纵情享乐,有时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
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个非常负责而勤勉的君王,他很爱他的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年复一年,使人们养成了习惯,于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
杜宇积劳成疾,最终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布谷,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们被感动了,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他们把那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南唐诗人成彦雄在《杜鹃花》中赞咏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晚唐大词人温庭筠在《锦城曲》中赞咏杜鹃花:“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借用杜鹃花传说写出了极负盛名爱情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有五十个弦啊。你可知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念起与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你我往昔的生活图景便像那庄生梦中的蝴蝶一样色彩斑斓,但那已成为了一场迷梦了!我便像那望帝杜宇,化作杜鹃,日日啼血哀鸣啊,迟迟不肯离去。
锦瑟在古代是指绘有漂亮文字图案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这道名作李商隐写给谁的,众说纷纭,其中有一说法是李哥五十岁时写给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五十弦”代表李哥五十岁。
诗仙李白在暮年时写下了著名思归诗篇《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暮春三月(注:指阴历),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寄寓在异乡宣城的李白,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一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真是使人愁肠寸断,思念他的故乡三巴(古代四川地名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
南宋诗人向子諲借用杜鹃花在《生查子》写思归:“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南宋著名的女诗人和女词人朱淑真跟随丈夫在外宦游,孤单冷落,想起自己的父母,禁不住痛哭流泪,也借用杜鹃花写下了名诗《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闱千里泪长流。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日暖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得人而彰”,名花常常与名人相伴。人们说起菊花,就会想到陶渊明;说起荷花,就会想到周敦颐;说起海棠,就会想到苏东坡;说到梅花,就会想陆游,说起杜鹃花,古代诗人赞颂杜鹃花,写情也好,写思归也好,最痴情的无人能比得上白居易了。
元和十年,43岁的白居易被贬官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见到庐山上似朵朵红云、灼灼火焰的的杜鹃花就一见钟情,为之倾倒,并尝试自己栽培,写下了《戏问山石榴》诗来赞美杜鹃花:“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元和十三年,诗人从江州司马任上调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宁可少带衣物和家什,却带上了从庐山挖下的杜鹃花,千里迢迢,又把江州的杜鹃花带往忠州。在忠州栽下杜鹃等花木,白居易“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活。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春天,杜鹃花成活,白居易写下了一首七律,《喜山石榴花开》:“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长庆二年,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在杭州玉泉寺南三里涧下,他又见到了杜鹃花:玉泉寺南三里涧下,多深红踯躅,繁艳殊常,感惜题诗:“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
会昌二年,白居易升任刑部尚书,终于回京都长安做了高官,但他无论仕途多舛,还是春风得意,始终痴情如一,又把杜鹃花带到长安种植。他在《山石榴十二韵》记载:“艳夭宜小院,修短称低廊。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白居易一生钟情杜鹃花:赏杜鹃、种杜鹃、恋杜鹃、惜杜鹃、思杜鹃、咏杜鹃,哈哈,名符其实的绝代花痴!
亲爱的,我赏杜鹃花,杜鹃花赏我,不知庭院窗下的你,看着春一天天老去,是否依然想起我像白居易痴情杜鹃花一样对你的深情,和那一行行深情的表白?
为你打开一条爱与花朵的通道花语情长/四季常绿/美文欣赏你若追随心便丰盈
文达鼓励是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