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隆基《石台孝经》
唐欧阳询《皇甫君碑》宋拓字帖本
宋蔡京行书《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宋米芾《参政帖》
元趙孟頫《出师表》
元赵原《溪亭秋色图》
图绘溪山水阁、草木繁茂,溪水潺流。画家以侧锋勾皴山石,用笔疏率苍简,为赵原晚年的作品。
元王蒙《西郊草堂图》
北京故宫藏。绘秋天平远景色。近岸草堂、竹篱掩映于树丛之中,岸边系舟,一老翁坐室内案旁读书。院后湖面空阔,水波不兴,仅露一段岸角丛树,远山一带,渐远渐淡,没入天际。构图、用笔均较简洁,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秋季明净寥落的景色特征。
明陈洪绶《人物》
画中描绘三个人物形象,文土、儒生和老衲,使人不禁联想起"虎溪三笑"的典故。
明文征明《古木寒泉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图中,一棵松树及一棵柏树依靠着生长,柏树的枝干张牙舞爪、松树则两干并伸,直上云霄。背景的石壁跟两树紧贴着,几乎都没有留白的地方,最高处飞泄出一道瀑布,使繁复的画面顿时清爽起来,相当高明。
文徵明《万壑争流图》
藏于南京博物院。文氏81岁时精品,虽是被人强求所画,但满幅青绿,精工而又有士气。
明沈周探梅图
谁剪轻琼做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园林晓树恁横斜。道是梅花,不是梅花。宿鹭联拳倚断槎。昨夜寒些,今夜寒些。孤舟蓑笠钓烟沙。待不思家,怎不思家!——《一剪梅》南宋?方岳,
明吴伟《江山渔乐图》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真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画中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明张宏《栖霞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栖霞山在南京近郊,以寺院和千佛洞闻名。题跋标明作于一六三四年,是与友人冒雨登山眺望所见。画中云雾氤氲,林木繁茂,掩映著小径、寺院与密集的小佛龛,在大幅画面上营造出生意盎然的世界。
明项圣谟《雨满山斋图》
藏北京故宫。项氏39岁之作。
清王翚秋树昏鸦图
清黄向坚点苍山色图
上海博物馆藏。此图描绘云南大理点苍山,一片壮观景象。群峰插云,争奇竞秀,云气弥漫。这是点苍山著名的十九峰。山坡层林覆盖,山下洱海浩瀚,舟楫扬帆。全图用花青、赭石混和,并掺以水墨敷色;峰头山脊,用笔浑厚,得沉郁苍翠之感;皴笔繁密,牛毛皴、披麻皴等兼施并用。点笔丰富,更显得树叶郁茂。塔楼屋字、城墙舟楫皆描绘细致。黄向坚传世作品不多,此件堪称代表作。
清金廷标婕妤挡熊图此画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
清程正揆《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倪瓒秋亭嘉树图
元王蒙《秋山萧寺图》
元无为跋《宋拓黄庭经》
明戴进《春山积翠图》
明吴彬《溪山绝尘图》
明周臣松泉诗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嘉靖甲午(西元一五三四年)中秋旣望。东邨周臣仿静菴笔意。”
明唐寅《落霞孤鹜图》
该作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用墨较重。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画家自题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绢本水墨,上海博物馆藏品。
清樊圻《江干风雨图》
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
清余集《梅下赏月图》
此图中画一士人,身着袍服,头戴摺巾,反背双手,漫步赏月,对景沉吟。两枝老梅偃蹇相伴,环境幽雅而富有诗意。构图简洁。用淡墨烘出月亮,空旷幽淡。人物用笔爽利,线条有力,生动传神,是余集的精湛之作。上海博物馆藏。
清费丹旭《月色感秋》
清沈铨工笔
清高凤翰《草堂艺菊图》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以疏毫写草堂,细笔写修篁淡菊、老梅乔松。一翁策杖而行,当为画家自写。景物简繁错落,各得其所,布置极为精当。尤为可观者,是以精秀之笔,写出萧疏淡泊之气,实为大家手笔。
清包栋《仕女图》
南京博物院藏。此为四条屏。以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与纤秀动人的仕女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清丽的视觉效果。画面中绘景多用写意笔法,勾染点皴,隽永秀丽。人物则刻画工整,线条宛转飘逸,有“吴带”之风。
張大千秋林覓句
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
龚自珍-书札
齐白石海棠双蝶
何海霞万山红遍
吴冠中群虎图
于非闇和平鸽
王铎行书临阁帖
张大千云山依水
黃賓虹(-)山水成扇
黄胄草原逐戏图
李可染延安颂
黄胄澜沧江组画
傅抱石云台山纪图卷及设计稿
徐悲鸿落花人独立
李可染昆仑雪山图
徐悲鸿九洲无事乐耕耘
黄胄新疆风情组画